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析
2020-09-10陈丽华
陈丽华
摘 要:现阶段,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受到认可,其应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非常关键.伴随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研究性学习的地位日益突出,由此说明教师在实际开展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时,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更好的生活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升,助力学生个体实现更好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2-0077-02
新时期,对于高中生而言,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与挑战,要求学生应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不断提升其核心素养,以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实践表明,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掌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不断提升对该种学习方式的认知.就该种学习方式本身而言,内涵非常丰富,教师如果无法对其产生正确认知,必然导致其无法确保运用效果,进而导致运用过程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就化学学科本身而言,存在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才能准确掌握其核心内容.由此可知,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有必要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在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创新与实践等多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一、借助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实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是其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前提,开展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应充分重视实验的作用,利用实验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深入学习与验证化学理论知识,并加强对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较好的提升其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比如,针对氧气性质在进行某次实验验证时,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一个学生利用排气法,完成了对氧气的收集,并且正试图运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集气瓶口,同时想要通过木条是否能够复燃,对氧气集满与否进行判断.而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操作失误,集气瓶倾倒,而在尚未重新收集满氧气的情况下,该木条仍然复燃.此时,学生充满了疑问,氧气明明尚未集满,而木条复燃,是不是可以说明运用带火星的木条,对氧气集满与否进行判断并不正确.针对该问题,教师也进行了思考,然后要求该学生对其实验经历重新进行复述,在证实其经历的实验过程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测定能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的浓度标准”这一课题,要求学生对其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讨论决策以后,决定在对氧气浓度进行测控时,采用排水法对氧气的浓度进行测定.具体实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多只集气瓶,并利用毛玻璃片对氧气浓度进行控制,同时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测定其燃烧时所需要的氧气浓度,最终得出实验结果.通过该种方式,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较好的运用了其已经掌握的化学理论知识,学习了实验方法,并且提升了其实践能力,较好的培养了其核心素养,为其更好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强化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核心素养
以往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教师对于化学概念与基础理论的教学更加重视,由此导致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更加深刻,付出的学习精力也非常多,但是缺乏对相应知识点的深层次研究,进而导致学生科学探索意识不足,研究性学习比重过低,未能形成学科学习的核心素养.实际上,通过不断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探索研究意识,提升其学习与研究能力,对于其更好的学习化学学科知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非常有利.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不断提升科学探索等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比例,促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对物质变化现象的解释中,用于对其解释的知识是从何而来,并且各种定律与理论的基本前提与依据是什么等.学生只有真正知道这些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加高效的参与科学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质疑能力的提升,更加敢于向权威发出挑战,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思维批判性与创新意识的形成与提升,对于学生更好的发现与解决问题也非常有利.在此情况下,学生学习也能够有效突破以往的难点,并实现了其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如在推测苯的分子结构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设计探索实践的过程.首先,根据碳和氢的化学键,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对苯的可能的结构进行推测,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解凯库勒是如何发现苯分子结构的,进而为学生提供经验借鉴,在此之后将凯库勒结构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对苯的特性进行分析,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此后,围绕猜想,进一步研究苯的性质与结构,并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形成对该知识点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由教师用杂化轨道分析苯环结构的理论进行分析,将苯的结构展现给学生.在此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到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获得对该知识点的新认识,最终得出结论,开展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获得.学生在该活动中,较好的锻炼了其创新能力与化学实践能力,提升了其化学学科的综合素养,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意识与能力也进一步加强,更為关键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创新、实践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三、持续增强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核心素养
对于化学课本知识而言,主要是对抽象化学知识的具体化,利用文字与图形以及表格等,将化学学科知识点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在从课本中学习相关知识时,学生实际上缺乏直接的经验过程,学习体验也严重不足,而且缺乏对技能与技巧类知识的掌握与感悟.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核心素养,更加关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促使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与领悟化学知识点,掌握实践的技巧等,这
也是课本学习无法取得的效果.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掌握开展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而为提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实现更好发展提供助力.
比如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将以往所进行的演示实验,调整为由师生合作共同开展的合作实验或者是随堂实验等,进而促使学生实践性学习的空间得以拓展.如针对浓度与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情况开展实验时,可以由教师开展操作,学生进行计时,合作完成一些比较简单,而且较为安全且成功率较高的实验.通过此类实验,也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与实践能力.在开展检验硫酸根离子和铁离子等类型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其调整为课外或者家庭实验,并与学生交流实验心得,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成果.再如,教师也可以拓展课内实验内容,使之向课外进行延伸,进而促使学生参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更加丰富,以此强化学生学习动力,更好培养其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如在开展一些开放性实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实验过程,解决其学习化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解答其自身的学习疑惑,促使个人化学核心素养得以提升与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某一类型的难点知识,成立各种实验兴趣小组,开展各类小型的实验与制作以及各类发明活动等.在此类实验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对各个知识点的研究性学习也更加深入,进而所取得的效果也更加突出.
总体来看,在开展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基本学情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更加有效的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该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从书本上学到化学学科知识,而且延伸和拓展了其学习内容,提升了学习效果,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其认识和解决以及研究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其创新及实践等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前提.
参考文献:
[1]丁春羊.浅议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2(6):39.
[2]符菊花.试论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9(24):223.
[3]李调霞,杜蔚蔚,余新红.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优化方法——以《硝酸的性質》为例[J].新课程(下),2019(06):21.
[4]王畅.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3):40-41.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