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蒙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对儿童道德培养的启示

2020-09-10夏云川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4期
关键词:德育资源

夏云川

摘要:传统蒙学即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语言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生活和学习的能力。传统蒙学教材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养正人格、立志向上、惜时勤学等德育内容,讲求蒙以养正、注重习惯养成、重视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倡导自修自律等德育方法。通过对传统蒙学教材进行分析,挖掘德育资源对儿童德育培养具有借鑒意义。

关键词:蒙学教材;德育资源;道德培养

一、传统蒙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在道德修养方面,儿童要“首孝悌,次谨信”[1]。在《弟子规》中,教导儿童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同胞;行事要谨慎,带人要诚信;其次,教导儿童要为人向善,保持一颗宽容待人的心。孝父母、悌兄弟推而广之,即是要“事诸兄,如事兄;事诸父,如事父”[1]。

在蒙学教育方面,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之事”。《三字经》教导儿童要“幼儿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在追逐目标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教导儿童要坚信“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4]。立志向上,不仅要立志,更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成才。”[2] 古人在治学方面,教导儿童“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3] 为引起儿童的兴趣,古人注重从生活中选取教育素材:“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4]

二、传统蒙学的德育方法

在早期教育方面,提倡在儿童时期就应该及早施教,主张“教妇归来,教子婴孩”,儿童的教育应该“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5] 主张在儿童早期心性未定之时,对其进行品德教育。

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弟子规》中规定“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或饮食,或行走,长者先,幼者后。”“步行要安详稳重;瞻视要静止安闲,不可流乱”等。教导儿童以德立身,重视儿童的品德形成和发展。

古人认为良好的生活环境会对儿童的道德品行产生积极影响,能促进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孟母三迁”择邻而教子的故事说明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生活的第一场所,能让儿童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其良好道德品行的培养和升华。

三、传统蒙学教材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传统蒙学强调以德立身教育,重视育人先育德。校园里出现诸如校园欺凌等有失道德的现象,这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更加注重为儿童的德育问题,这与传统蒙学重视品德教育相一致[6]。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儿童德育方面的具体体现。

借古鉴今,促进德育教材的改进。传统蒙学教材大都句式短小,句式很押韵,很适合儿童识记和背诵。其次,内容丰富有趣,故事性强,能使他们在阅读品德故事的同时,习得良好品德的认知。这些正面榜样如果被编入当代中小学德育教材中,不仅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强化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能激励儿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践履力行,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没有正确的行为习惯作为引导,儿童做出一些不好的举动,轻则表现为不文明、不礼貌。藐视法纪法规,重则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传统蒙学教育要求儿童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诚实守信,待人宽容,向善向上,做事谨慎等德育内容,可以作为当代儿童品德教育的一个借鉴和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毓秀. 弟子规[M].范慧宁,译注.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2]余秉颐,李季林,主编.家训金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132.

[3]周希陶. 增广贤文[M]. 养阴巧,沈跃春,评注.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16.

[4]于桂双,编.三字经[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13:92.

[5]颜之推. 颜氏家训[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6]江畅. 德性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

猜你喜欢

德育资源
上海大学(1922—1927)校史中的德育资源探究
谈中职政治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中小学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研究综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高中政治教学“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
让德育教育在我园生根、开花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