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应用意义与结果分析

2020-09-10袁杨

康颐 2020年4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尿路感染

袁杨

【摘要】目的:分析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应用意义与结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尿路感染患者以及健康体验患者共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健康组及实验组,分别为两组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对健康组患者及实验组患者的尿常规指标进行讨论与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尿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亚硝酸盐阳性率、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均低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尿路感染患者采用尿常规的检测能够更准确更及时的检测出患者尿液中的异常指标,对尿路感染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尿路感染;尿常规检验;细胞计数;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经常应用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尿液可以反映例体的代谢情况,因此是很多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尿常规检验不仅对患者感染情况的分析与判断提供了数据基础,从而有效及准确的检测出患者的感染因素,还对治疗尿路感染的措施提供了保障[1]。基于此,本文通过选取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健康组和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亚硝酸盐阳性率、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展开了一系列探讨与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尿路感染患者以及健康体验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健康指标分为健康组及实验组,分别为两组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每组例数60例,其中健康组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41.15±2.35)岁;实验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40.62±2.28)岁。

1.2方法

对健康组和实验组体检人员均在清晨留取中段尿液,并放置于干燥清洁的容器之中,比如医院为其提供的一次性尿杯或尿试管,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样本。体检人员应在1-2小时内应用用尿常规检查进行对尿液的采样与检测,一般要求女性患者要在经期后三天在进行留取尿液样本,避免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样本中,以防止影响尿液检查结果,利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对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并采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沉渣进行检验。主要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亚硝酸盐阳性率、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利用细菌检定仪器来进行对尿细菌培养的检查,应用定量接种环将尿液样本放于血琼脂平板上进行接种,在接种结束后将标本放于温度为35-37℃的培养箱例进行培育,时间为16-24小时,等待培养时间结束后,对其进行菌落数计数的统计与记录。

1.3观察指标

尿常规检测:尿液中白细胞计数值中大于20个/µL,白细胞计数越少代表本组体检人员的尿常规指标越正常,反之,说明尿常规指标出现异常,需引起重视。细菌计数大于3000/µL,则亚硝酸盐检测结果为阳性,亚硝酸盐检测结果阳性率越少说明该结果具有临床意义,反之,说明尿常规指标可能异常。尿细菌培养:在晨尿中格兰仕阳性球菌菌数大于1x104CFU/ml,革兰氏阴性球菌菌数大于1x105CFU/ml,对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越少说明本组体检人员的尿常规指标越接近正常,反之,代表本组体检人员尿常规指标出现异常情况。如果在细菌培养检测结果中发现杂菌数多于两种的话,则代表该样本可能已经出现被污染,必须立刻重新送至检验室进行检测及确定。

1.4数据处理

将所有研究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通过(x±s)表示t值检验;通过率(%)表示x2值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白细胞计数值、亚硝酸盐阳性率,健康组低于递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尿路感染简称为尿感,也属于泌尿系感染,通常是指因为多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从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这种感染性疾病一般比较常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或尿路畸形的人群,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而导致的尿路感染,依据感染发生的位置情况,将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2]。然而上尿路感染主要是指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指膀胱炎以及急性肾盂肾炎等。所以,尿路感染作为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如果尿路感染患者没有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病程的延长,给医护人员的治疗增加了难度,从而对患者的生活治质量及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及危害,严重者极易演变成为慢性尿路感染[3]。尿常规检查方法作为三大常规检测中的一项,在临床上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这种检测方法不但可以用最快速度检查出尿液中的各项指标,而且操作也简单方便[4]。本篇文章通过研究健康组和实验组体检人员进行尿常规检测中的白细胞计数、亚硝酸盐阳性率以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情况进行比较与探讨,通过指标可以看出,比两组患者尿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亚硝酸盐阳性率、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均低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测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也能够清晰并明确的检测出患者尿液中的异常指标,为尿路感染患者能够准确并及时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艳奇.尿常规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检查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4):95-96.

[2]姜玲.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与结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4):166+168.

[3]刘旭.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現代药物应用,2019,13(14):72-73.

[4]代建风,李丽.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20):146-147.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尿路感染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经腹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诊断宫内异常早期妊娠的对比研究
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诊断分析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