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诊断分析

2016-11-28周玉末

医学信息 2016年30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

周玉末

摘要:目的 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诊断分析。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6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对其分别实施CT(对照组)与MRI(研究组)诊断扫描检测过程。结果 采用MRI诊断后,其I期和II期患者的诊断检测结果准确率和实验室病理学检测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达到了100.00%,对照组的I期和II期患者的诊断检测结果准确率分别是70.59%和94.12%,和研究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用CT与MRI开展检测后,发现MRI检测诊断准确性更高,同时还能够更早的发现病变情况,及时开展有效治疗过程,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CT;MRI;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骨科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早期治疗可以实现对该类疾病的有效控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1],同时股骨头缺血坏死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股骨头形态变化、股骨头关节间隙狭窄等,从而使得患者出现终生残废情况,针对此临床中需要及时的进行诊断,加强检查,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1月~2015年0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男36例,女32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1.15±5.56)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6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对其分别实施CT(对照组)与MRI(研究组)诊断扫描检测过程,对患者具体的股骨头形态以及坏死严重程度等进行观察,在CT诊断检测过程中,采用CT诊断扫描仪器实施检查过程,在检查之前,需要对相关参数进行科学设置,通常检查层厚度设置为3~5 mm,检查层距设置为3 mm,窗位设置为280.0~310.0 Hu[2],根据具体检查过程需要调整相关参数指标大小,扫描切面为横断面,矩阵大小设定为520×520[3]。按照上述标准完成相应的参数设置,保证CT检测过程的顺利实施,提升诊断检测准确性。

在MRI诊断检测过程中,采用MRI诊断扫描仪器如核磁共振仪实施检查过程,在检查之前,需要对相关参数进行科学设置,通常磁场强度为0.30T,SE检测序列号中T1参数设置为TR 600 ms,TE设置为24 ms,对患者的横断面、冠状面实施有效的扫描成像诊断过程,相关的TSE检测序列号中T2参数设置为TR 3600 ms,TE设置为124 ms,对患者的冠状面实施有效的扫描成像诊断过程,矩阵大小设定为256×256。扫描层厚度设置为3.0 ms[4]。

1.3检测诊断评价依据[5] 按照相关分期法,对患者采用下列的标准进行诊断评价,患者的股骨头形状、形态是否完整或者是出现了轻微的凹陷,髋关节间隙是否出现了狭窄,可以认为其发生了早期病变。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准确性对比 根据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达到了100.00%,其中主要是股骨头T1和T2长,压脂混杂信号,双线征或者是新月征出现。对照组的I期和II期患者的诊断检测结果准确率分别是70.59%和94.12%,和研究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6.76%和88.24%,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0.59%和72.06%,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当前仍然没有完全查明,主要和吸烟、酗酒、激素过量使用等有很大关系,对于早期发病患者,需要及时的开展科学、系统的积极治疗过程,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加以改善,延缓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进一步为患者生存带来希望,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后,其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患者的骨小梁没有明显塌陷情况,同时体内矿物质的组成成分也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采用CT诊断检测过程中,难以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更加难以及时开展治疗过程,但是早期发病后,采用MRI诊断检测后,发现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检测准确性,采用MRI诊断检查后,出现了线样特征,这表明了其属于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症状的一个明显特征表现,而在采用CT方式诊断检测后,认为骨质疏松和星芒状结构消失是早期病变的一个临床特征表现,在本文中采用MRI诊断检测后,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一旦患者出现可疑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病症后需要及时采用MRI开展诊断检测过程,一旦确诊后,需要立即展开治疗过程,对于股骨头的较小变化加以观察,查明原因,及早治疗,因此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用CT与MRI开展检测后,发现MRI检测诊断准确性更高,同时还能够更早的发现病变情况,及时开展有效治疗过程,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路淮英,栾德广,姜书平,等.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表现和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11):1113-1114.

[2]丁琴妹.X线、CT及MRI对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价值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6):784-785.

[3]任勇,母其文,陈世孝,等.CT、MRI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运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54-1456.

[4]章跃武,朱希松,毛明香,等.三种影像学方法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J].浙江实用医学,2010,15(4):308-310.

[5]党国际,高再荣.X线、CT、MRI及SPECT对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对比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70-72,92.

编辑/翟辰万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