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2016-11-30朱剑
朱剑
【摘要】 目的 探究内镜检查应用在缺血性结肠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内镜检查情况。结果 22例患者都进行结肠镜检查, 其内镜表现为坏疽型1例, 狭窄型3例, 一过型18例;病理学特点为毛细血管扩张、黏膜充血、腺体结构遭到破坏以及炎性麦芽肿等。结论 老年患者发生便血与急性腹痛时, 应该排除缺血性结肠病的可能, 在没有实施肠系膜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前, 及时的进行内镜检查对于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病;内镜检查;临床诊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053
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中常见与多发的疾病, 其主要指的是因结肠壁血流灌注中断或突然减少而引发的肠壁缺血性改变。现阶段, 缺血性肠病的常见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腹泻、腹痛与便血等[1]。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结肠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探究内镜检查应用在缺血性肠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结肠炎作为观察对象, 全部患者都经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临床或者病理组织学确诊。其中男12例, 女10例, 年龄55~80岁, 平均年龄(66.9±6.9)岁。
1. 2 方法 发生便血、腹痛与腹泻等高度怀疑为缺血性肠病临床症状的患者, 入院后都需要进行便培养以及便常规等检查, 以便排除外肠道感染性疾病。此外, 因为缺血性肠病的病变的部位主要是左半结肠, 若常规口服泻药的话, 则非常容易使肠道缺血情况加重, 因此则应该给予灌肠当作术前准备, 如果患者无肠镜检查禁忌, 则应该在1~3 d内对患者实施病理组织学检查或者结肠镜检查, 详细的对病变部位、分型以及临床特点等进行描述, 全部患者在接受治疗的2~4周内应复查肠镜[2]。
2 结果
2. 1 内镜表现与分型情况 22例缺血性结肠病患者都接受结肠镜检查, 根据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分型标准则可以分成以下情况:①坏疽型1例, 患者肠黏膜颜色表现为暗紫色, 且形成斑片状出血与大片溃疡;②狭窄型3例, 患者肠黏膜糜烂、充血水肿以及溃疡等较为明显, 经内镜查看肠腔较为狭窄, 经病检后不存在癌细胞;③一过型18例, 患者肠黏膜严重水肿充血, 其溃疡形状一般为不规则形与纵行, 且溃疡之间难以看到正常黏膜。
2. 2 病变部位情况 22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中, 13例患者经内镜检查直达盲部, 有3例患者进镜到降结肠曲, 其余6例患者可以见到病变已经浸润肠管周围, 其内镜到达肠腔以后发生较为明显的狭窄问题, 难以通过内镜, 则立刻实施黏膜活检退镜处理。
2. 3 临床病理特征 22例缺血性肠病患者在病理学方面, 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黏膜充血、腺体结构遭到破坏与炎性麦芽肿等。此外, 混合性血栓常常发生于静脉, 且为血流缓慢的静脉, 形状往往为粗糙干燥的圆柱状, 呈红褐色与灰白层状。
3 讨论
最近几年, 心血管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着逐渐增加的趋势, 又由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等问题, 促使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发病率则持续上涨, 但是此疾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3], 特别是早期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的特异性, 非常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的情况, 从而使患者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4]。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结肠镜等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诊断缺血性结肠病中, 可以更加便利的获取病理组织, 且对于缺血性肠病的诊断率与检出率的提升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
本研究中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2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研究结果显示:22例患者都进行结肠镜检查, 其内镜表现为坏疽型1例, 狭窄型3例, 一过型18例;病理学特点为毛细血管扩张、黏膜充血、腺体结构遭到破坏以及炎性麦芽肿等。由此可知, 老年患者发生便血与急性腹痛时, 及时的进行内镜检查对于缺血性结肠病的临床诊断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老年患者发生便血与急性腹痛时, 应该排除缺血性结肠病的可能, 在没有实施肠系膜动脉CTA检查前, 及时的进行内镜检查对于缺血性结肠病的临床诊断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时光, 龙友余, 张真.关于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的探讨. 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 2008, 15(11):66-69.
[2] 贺磊, 谭诗云, 邓涛, 等.纤维结肠镜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对缺血性肠炎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 17(26): 83-86.
[3] Hing-sang Chan, Philip W.Y.Chiu, Alexander Vlantis, 等. 内镜检查:早期喉部和下咽部癌的NBI, AFI, 和SMR诊断技术//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 2007:121-125.
[4] Danse EM, Jamart J, Hoang P, et al. Focal bowel wall changes detected with colou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tic value in acute non-diverticular diseases of the colon. Br J Radiol, 2004, 77(923): 917-921.
[5] Crafts TD, Hunsberger EB, Jensen AR, et al. Direct peritoneal resuscitation improves survival and decreases inflammation after intestin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J Surg Res, 2015, 199(2):428-434.
[收稿日期: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