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肠溶片结合姜朴附子汤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探讨
2020-09-10屈云徐艾华
屈云 徐艾华
【摘要】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肠溶片结合姜朴附子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找出一种根治炎症性肠病的新方法。方法:选取我单位收治的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姜朴附子汤,水煎煮,一日2次,饭前内服。两组均连续服药6周后内镜复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非常显著的下调血清IgG指标,显著上调C3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本课题能明显改善体液免疫水平,使IBD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感觉明显好转,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片结合姜朴附子汤治疗炎症性肠病呢吗、能够取得显著临床效果,找出一种根治炎症性肠病的新方法。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美沙拉嗪肠溶片;姜朴附子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常见病、多发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1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病变范围广泛者被公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联合用药來控制症状,如水杨酸类、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类等。本文采用姜朴附子汤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炎症性肠病50例,对疗效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进行了观察,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病例
选取我单位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3年慢性非传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肠病的诊断及疗效标准”和/或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2.5±8.6)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3.0±2.5)年。将所有患者按时间段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急性发作)每日4次,每次1g(4片),(维持治疗)每日3次,每次0.5g(2片)。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姜朴附子汤(药用益智仁l0g、人参l0g、补骨脂15 g、高良姜l0g、附子l0g、当归l0g、白芷10g、沉香l0g、枳实6 g、白术15g、香附12g、厚朴6g、陈皮12g),水煎煮,一日2次,饭前内服。两组均连续服药6周后内镜复查,评价疗效。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主观评价。②对两组患者内镜检查评价。③观察两组患者总体疗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显著水准。
2 结果
2.1血清抗体IgA、IgG、IgM和补体C3含量变化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抗体IgA、IgG、IgM和补体C3含量变化(见表1)。
2.2患者主观评价
服药6周末,两组患者主观评价,观察组患者感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结肠镜复查情况比较
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结肠镜复查情况比较(见表3)。
2.4疗效评价
治疗6周后,研究者对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评价(见表4)。
3 讨论
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目前多认为与免疫调节异常有关。IBD属于中医“休息痢”、“肠风”等范畴。本病患者多有痢疾史,时发时止、久泻久痢,终年不愈。其病因与六淫邪袭,尤其是湿热之邪、饮食所伤、情志郁结及禀赋不足等有关。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初病发作期多实,久病缓解期多虚,本虚责之于脾、肾气虚或阳虚,标实责之于湿热壅滞、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故病久治疗以补气、温肾,和胃健脾为主则,兼顾清热燥湿、散瘀止痛、涩肠止痢。方中补骨脂补命门、温肾壮阳、补脾止泻,益智仁补肾虚、温脾止泻,肉桂温中补阳,治胃肠虚弱、腹痛冷泻,人参、附子大补元气,温中散寒;当归、白芷、沉香行气止痛,散寒止泻;枳实、白术、香附顺气宽胸,和胃扶脾;高良姜、厚补、陈皮理气活血,消瘀止痛。全方具有温补肾阳、和胃健脾、清热燥湿、散瘀止痛、涩肠止痢之功效。
本品口服后,药物在回肠和结肠释放,仅有少量药物被吸收入血,入血的药物主要经肝脏首付效应代谢而形成乙酰基水杨酸代谢产物,其余血浆蛋白结合率平均为83%。乙酰化代谢产物从尿中排出,未被吸收药物随粪便排泄。
参考文献:
[1]李孟彬。溃疡眭结肠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03
[2]程军,李鹏.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疗效的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13(3):419~421.1:81
[3]江学良,王志奎。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与对策。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06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 志,2001,21(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