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法

2020-09-10何长军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词作柳絮词人

何长军

所谓“群文阅读”,即指单位时间内,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相互关联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就文本的意义建构、语言特点、写作方法、结构特征等进行整合、梳理,联系、拓展、比较,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下面,笔者着重介绍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法。

一、设置“结点”,让阅读从“精准”走向“多元”

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文本设置一个至多个“结点”,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有序呈现相关的阅读材料,让他们的阅读从“精准”走向“多元”,从“单一”走向“宏广”,使群文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朱自清)《故都的秋》(郁达夫)《囚绿记》(陆蠡)这三篇文章时,我会借助文本中景物组成的“意象(群)”来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传递的情感。其中,“意象(群)·情感”就是一个“结点”,可以巧妙地将这三篇文章“联结”在一起,为我有序地呈现文段搭好了“桥”,铺好了“路”。《荷塘月色》借景(意象群)描绘了一幅清幽美妙的画面,借此暂时消解了作者心中那份淡淡的愁怨;《故都的秋》借着大量的秋季景物,着力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如“秋晨静观”“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等,深刻阐释了“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一主题;《囚绿记》借着窗前的一株“绿藤”(意象),呈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寻——观——囚——放——怀”,揭示出文本的主题:绿色象征着希望、生命、快乐,象征着幸福、自由、光明;绿色是一种民族的气节。

二、进行对话,让阅读教学从“共话”转向“深厚”

高中语文新课标倡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鼓励他们“自主、合作、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引导。我们要引导学生和教师、教材、编者、同学进行对话,让阅读教学从“教参专家的权威解析”中“解构”,使文本阅读从人云亦云的“共话”转向师生的“个性化、自主性”阅读。

梦江南·兰烬落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梦江南·楼上寝

皇甫松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

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从主题来看,以上两首词同写梦境:在《梦江南·兰烬落》中,词人梦到江南的梅子熟了,雨夜彻晚响着笛声,驿桥边还有私语声;在《梦江南·楼上寝》中,词人梦见了当年秣陵的一桩旧事,梦中有飘飞的桃花、柳絮,有彻夜不停的笙簧声。两首词的结构和创作方法相同,不同的是一首词写的是“室内景”,另一首词写的是“室外景”。这就属于群文阅读中的“异词同主题”“异词同结构章法”。以“异词同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为例。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引导他们运用以下方法走进文本:

一是抓住词作中的典型意象。《梦江南·兰烬落》中的典型意象有兰烬、红蕉、暗笛、潇潇夜雨、驿边人等,《梦江南·楼上寝》中的典型意象有小楼、残月、秣陵、桃花柳絮、吹笙人等。通过分析这些意象,学生能更好地透过意象把握两首词作的深层内涵。

二是分析词作的艺术手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讨论。有的学生提到:“两首词都用到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两首词的前两句分别是‘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和‘楼上寝,残月下帘旌’,都实写了词人所处的境况,同是夜晚,一写室内,一写室外。而两首词的后三句都写了梦中的景致,虚实结合。”有的学生发现:“两首词都使用了‘乐景衬哀情’的艺术手法,意在言外,含蓄蕴藉。如‘桃花柳絮满江城’是多么美的景致啊!可是梦境越是美好,梦醒之后,词人便越觉得凄涼。”

三是探究文本的主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作品的主题。有的学生提到:“我觉得这是两首写旅客思乡的词作。词人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写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教师可以适时补充:“同为江南景象,一为暮春三月、桃花柳絮、江南草长、人面桃花;一为夜晚笛声、梅子黄时雨、儿女情长。怀地兼有怀人,当年的那份美丽萦绕于怀,而今的孤单惆怅难以言说,只有诉诸笔端,空梦当年美好岁月。所以,‘思乡’只是其一,词作中也有‘怀人’的意味。”

总之,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实践,读出心得,读出感悟。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定西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群文阅读”情境下的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理论及实践应用探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DX[2018]GHBl24)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词作柳絮词人
柳絮
柳絮娃娃
孤馆寒窗夜无寐
爆燃的柳絮
同样的柳絮,不同的表达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
《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