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020-09-10王巧兰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有效策略

王巧兰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推广,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与思想道德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與法治课程与生活实践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健康行为习惯、优良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效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不可阻挡的潮流,更是把学生的品德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当今社会的飞跃发展也使得学生思想呈现多样化,因此对于道德和法治教育方式与内容的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也具有多样化。高尚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健康成长的养分,是公民素质的核心。作为园丁,更应打破传统,敢于创新,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导小学生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教育部门的关注,研究学者也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不少于1/10的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如自卑、压力大、焦虑等。

(一)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与重视

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家长和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开设心理课就是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但教师却忽略了心理课的多样性,导致学生未重视该课程的重要性。此外,学校一味地重视学生成绩,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迟迟没有纳入教学实践中,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受到确切的对待,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跟上学生成长所需的步伐。

(二)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薄弱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自21世纪才开始,起步晚,缺少相应的教师,重视度也不够高。尽管大多数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极其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活动中心、教具和学习工具,并且心理教师大多数由非专业教师担任。这些心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不到位,仍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考虑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很难展开具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其作用也发挥不了。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特点不够明显

我国自20世纪末才颁布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发展历程短,心理学还不被各个学校认知。与其他课程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大不同点,难以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直接影响。而且学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其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学生是否已经改变或他们的心理是否得到改善来评估心理健康教育。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情况

为了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教学力量和教学能力,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观,认真研究并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应树立榜样,发挥教师职能,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采用学生更愿意接纳的教学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严密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充分了解当前社会小学生的心理状况,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树立良好的心态。营造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和教师之间更加和谐,平等,互动。

在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变化的同时,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营造和谐、有趣、平等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还应以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爱好、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小学生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更加亲近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与鼓励,让学生主动学习,并进行表扬与肯定。另一方面,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教师需要保守学生隐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点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消除学生心理问题。

(二)以学生的性格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为根据,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教育处于启蒙阶段,心智发育尚不完全,自我控制能力、意识还比较薄弱,但其具有良好改造性,倘若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实践中获取体验感,不但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该基于各个学生的差异化,巧妙地运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逐渐渗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营造体验式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可以经常采用讲故事式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效率和效果改善更加明显。此外还可开展游戏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采用体验性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通过个人经验才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

例如,《我们在一起》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设有规则,经历竞争、失败与胜利等心理情绪,学生会增强自身抗压能力和更加懂得友好相处。对于有涉及合作的课时,可以设置以“集体跳绳”的合作性游戏,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实践性游戏活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同时更加容易的掌握知识要点。

其次,也可借助故事式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中央电视台一则广告,妈妈工作繁忙,下班后小男孩给妈妈端洗脚水,通过这些广告,从小培育小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让孝敬长辈的种子在孩子们内心悄然萌发。通过这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故事式教学,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感悟生活真谛与道理,更加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快速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总之,如何健全学生身心健康是小学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基于对其认识度和重视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及其他不可控因素等原因,应积极探索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中。基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化和多样化,深化教育模式改革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曾婷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8(Z5):9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有效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