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媒体中的非语言符号现象

2020-09-10张天慧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媒体传播

摘 要:非语言符号作为一种传播的辅助工具,在媒体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对符号的介绍,引出非语言符号,并结合具体的媒体案例,对非语言符号进行分类,以更好地认识非语言符号及其应用,最后提出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应坚持以语言符号为主、非语言符号为辅的原则,建议媒体合理使用非语言符号,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媒体;传播;非语言符号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063-01

一、引言

非语言符号作为一种传播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媒体在传播时更好地吸引受众。本文主要通过三部分来分析非语言符号在媒体中的运用,首先介绍符号,通过符号的定义和分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符号;其次主要介绍非语言符号,并通过非语言符号在画面、人物和音乐等方面的分类,结合具体的媒体案例,更好地认识非语言符号在媒体中的运用;最后简要分析非语言符号存在的利弊,建议媒体在使用非语言符号时注意适度原则,合理使用。

二、符号的定义及分类

索绪尔(Saussure)堪称“现代符号学之父”,他认为任何符号都具有语言和言语的特点。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载体,具有抽象性、普遍性和多变性,由特殊性、抽象性演化到普适性,具有表述理解、传达、思考的功能价值。人类借助符号,能对世界作出主动的创造与解释,与他人进行精确细腻的精神交流。传播学通常将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工具,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符号两种。非语言符号是以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美国学者 L .伯德惠斯特尔认为,传播活动中有75%的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因此非语言符号具有重要的作用。[1]本文结合相关媒体案例,分析非语言符号在媒体中的运用。

三、非语言符号的定义与特征

非语言符号可以指代用以传播的语言符号之外的所有符号,其功能主要在于重复、补充、强调、代替或强调语言符号传递的信息。本文依据对非语言符号的定义及特征,分析非语言符号在媒体中的体现。

(一)非语言符号的定义

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虽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基础的符号系统,但是非语言符号同样在日常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符号必不可少的补充。非语言符号在成功的信息传播中也占有很大的分量。在如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来接收和传播信息,而媒体作为传播媒介,相较于使用传统的语言符号来传播信息,巧妙使用非语言符号传播不仅更易被大众接受,也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非语言符号的分类

常见的非语言符号基本上是多样的视听觉符号,以下对媒体中的非语言符号运用从场景、人物、画面、音乐音效这4个角度进行举例分析,突出非语言符号在媒体传播使用中的普遍性。

1.场景符号。场景符号突出体现在媒体报道中的场景设计上,尤其是在电视综艺节目和新闻报道中最为常见和运用,画面感和场景感的代入更能直接和直观地引起观众的感动和共鸣。以《国家宝藏》为例,在国宝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演绎展示环节,仿真和精美的场景布置和效果让受众仿佛走近鲜活的历史场景,也让国宝的更多细节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场景符号在《新闻联播》中也有体现,在报道新闻时切入播放详细报道的实况场景,将实景画面呈现在受众面前,使之成为电视语言的补充符号,比任何华丽的语言都更有说服力,也能让受众更好地接收信息。

2.人物符号。非语言符号通过人物符号,在对人物的塑造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人物的形象在媒体一系列传播和展示中更加深层多维、丰富饱满。以主持人为例,在《主持人大赛》中,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参赛人员统一都是严谨的正装,这与新闻节目一贯的专业精准有关;文艺类节目主持人参赛人员服装则风格各异,不局限于正装,而是注重对主持人气质的衬托,平易近人又不失专业水准。

3.画面符号。在电视符号中,镜头的选取与衔接、画面的景别以及剪辑的方式都会产生独立的意义,对节目节奏产生影响。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巧妙灵活地使用画面符号,可以对内容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传播和展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直播为例,通过综合运用多角度、多景别的拍摄手法,连续运用近景、远景、特写和定格等手法,大大提升了受众的观看体验。从整齐划一的列队到气势磅礴的武器,从多姿多彩的各省彩车到活力四射的游行方队,远近景交错呈现,多方位展现,使受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强烈的激动自豪的爱国之情。

4.音樂音效符号。音乐是情绪的艺术,能烘托氛围。音响更能刻画人物心理,节目的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受音效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场景,配以合适的音效,在渲染情绪、强化节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70周年国庆大阅兵直播为例,当全军荣誉部队代表组成的战旗方队及坦克方队浩荡开出时,伴随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演奏的《钢铁洪流进行曲》,配合坦克前进的轰隆声,给人一种极强的震慑力与压迫感,将受众激动自豪的情绪渲染到了极致;除此以外,在群众游行部分,针对所展现的不同时代主题,分别有对应的时代主题曲,让人们在歌声与旋律中更有意境地回顾中国的发展。

四、非语言符号现象的相关思考

非语言符号使媒体在信息传播方式上更加丰富,并且在媒体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化和多样化,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也是受众的福音。但媒体在运用非语言符号传播信息时,是否真的运用得当,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深思和规范的问题。

(一)非语言符号现象的优点

非语言符号已经充分运用到大众媒体中,无论是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在电视节目中,非语言符号的存在都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感官上的刺激。如今不断涌现的优质并且好评如潮的电视节目,部分原因是媒体对非语言符号的灵活安排和使用。通过运用非语言符号,使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多元化,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二)非语言符号现象存在的问题

非语言符号的存在,尤其是在新闻报道中,除了帮助受众更好地吸收和理解信息,强化传播效果外,相较于语言符号,缺乏文字带来的理性的思考,也缺乏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更缺乏对有效信息的传达。部分媒体过分运用非语言符号来渲染节目和传播信息,往往会使受众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缺乏对信息的深入思考。

(三)非语言符号现象存在的建议

非语言符号的存在对媒体的信息传播有利有弊,因此媒体在运用非语言符号时,无论是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在综艺节目中,都应坚持适度的原则,淡化经济利益,坚守媒体应有的职责,注重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把握好“说”的度,避免引起受众反感,避免适得其反。所以,媒体应灵活运用非语言符号,将其作为一种传播的辅助工具。在传播信息时,坚持以语言符号为主、非语言符号为辅的原则,互相结合,相辅相成,更好地发挥媒体的作用。

五、结语

非语言符号作为一种传播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媒体在传播中更好地吸引受众。媒体在传播信息中要坚持以语言符号为主、非语言符号为辅的原则,以使媒体的传播更有深度和信度。

参考文献:

[1] 赵蕊,何艳,林刚.从符号运用看文化综艺节目的创新——以《国家宝藏》为例[J].青年记者,2018(11):82-83.

[2] 张树锋.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的应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5):98-101.

作者简介:张天慧(1996—),女,山西运城人,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媒体传播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