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对国家认同的建构

2020-09-10张林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国家认同符号

摘 要: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作为一场“纪念日”的政治仪式,对于国家认同的建构有着重要作用。阅兵仪式是一个巨大的符号系统,运用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社会象征符号来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进行解读。本文认为阅兵仪式的符号化运用,搭建了自我认同的路径,展示了国家形象;凝聚了集体情感,升华了集体记忆;传播了主流价值,强化了国家认同。建国70周年阅兵仪式的呈现不仅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展现了中国国家形象,还建构了国家认同。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符号;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050-02

古语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天地、祭祖先,封禅大典、开国大典,这都是“祀”的范畴,“戎”指的是国家的战争武器,国家的军事行为。阅兵仪式自然而然是国之大事。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月1日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顺利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共同欢庆新中国70华诞,央视新闻微博直播的閱兵仪式达到了4.2亿次的播放量。国庆70周年的阅兵是新时代的首次阅兵仪式,比以往任何一场阅兵的规模都要大,这也是军改后的首次阅兵仪式,反映了改革强军的风貌,更多的先进武器在阅兵仪式上亮相。

一、阅兵仪式的符号化解读

阅兵仪式是一个有组织、有意义的符号象征体系,人类学家戴维·科尔泽曾说过:“没有仪式和象征,就没有民族。”在阅兵仪式中符号,无处不在,如物化象征符天安门、行为象征符升国旗等等,这些象征符号的重要作用在于“使不能被直接感觉到的情感、信仰、观念等变得可以用感官去听见、看见”。维克多·特纳认为,“象征符号包括仪式语境中的物体、行动、关系、事件、体态和空间单位,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将象征符号划分为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社会象征符号和虚拟象征符号等6种主要类型”。[1]用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社会象征符号来解读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

(一)70周年阅兵仪式的物化象征符号

物化的象征符号是作为“社会存在”的实物,可触碰、可人工制造的物质形态。这些“东西”具有历史文化的神圣性和象征性,传递着符号所携带的话语意义,展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同时也暗含着政治隐喻。这些物化符号都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国威、军威、权威”,如天安门、党旗、国旗、军旗、武器装备等。

(二)70周年阅兵仪式的行为象征符号

行为象征符号在70周年阅兵仪式上体现在鸣礼炮、升旗、部队受阅等,这些行动象征符展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每个行为都有自己的符号意义,对于加深群众对国家和民族的敬重、理解和认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70周年阅兵仪式的社会象征符

阅兵仪式中会出现各式各样饱含深意的社会象征符号,它们是仪式的有序性和权威性的体现,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包括社会等级、政治制度、社会职业、社会角色等。美好生活方阵中的环卫工人、医生护士、快递小哥格外亮眼,这些职业都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是我们新时代里新职业的代表,这些职业、社会角色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普通民众角色的社会象征符把大众带入阅兵仪式中,让大众参与到政治生活中,由此形成了有共同信仰的政治共同体。

二、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对国家认同的建构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为国民建立国家认同提供了最独特的行为实践和最好的象征符号。同时,阅兵仪式也是国民作为个体归属到集体的一种途径,也是国民认知国家、感受国家力量、达到国家认同的途径。

(一)搭建身份认同,展现国家形象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运用大量的符号来发挥其效应,希望可以对外传播强大、和谐的国家形象,得到国际认可,对内在传播国家形象的基础之上,传递政治意识,确立政治制度、确保政治权利的合法性,由此来搭建国民自我身份认同的途径。

从1949年的开国大典到2019年的70华诞,作为政治仪式的阅兵利用象征符号来勾起一段时间记忆。1949年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上发表讲话。“70年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70年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2]回顾70年来国家发展的重大变化,体现出国家发展壮大的历程,展现国家形象,唤醒身份认同。

(二)凝聚集体情感,升华集体记忆

70周年是一个关于具体事件的“纪念日”,10月1日是国庆节,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仪式能够发挥节日的政治功效,借助阅兵仪式把人们拉回到特定的历史记忆中,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有值得纪念的共同记忆。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或许没有那么长远的记忆,但是他们也会参与到这个纪念日的仪式之中,通过历史再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图像符号,为年轻一代建构历史情感,联结了青年们对历史的记忆。

仪式是一个国家记忆的存储器,承载着整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阅兵仪式不但刻写了集体记忆,而且升华了集体记忆,这个仪式本身也成为一种特殊的集体记忆,通过媒介记录、文字记录等方式存档,便于后人认识和理解这段历史记忆,延续我们的历史传统。仪式还在创造新的记忆,深化人们的现实感受。武器装备和军队阵容的强大,仪式在场与不在场的参与者都能感受到中国的硬实力,为升华新的集体记忆提供了脚本。

(三)传递主流价值,强化国家认同

阅兵仪式有传递主流价值观、拥护共同信仰的功能,也是强化国家认同的方式。在这个数字媒体时代,现代传播媒介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时空限制,人人皆媒。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主流媒体担起了传递主流价值观的重任,这些报道谱写描绘了一场精彩的社会图景和政治华章。同时,自媒体与主流媒体共同发力,形成共鸣、累积、遍在效果,在传播主流价值中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媒介的传播使不在场的受众能够快速加入“共有情境”中,形成凝集观念共识、创建有价值意义的巨大型网络,创造“想象的共同体”空间。数字媒体时代的传播消除了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隔阂,使得公众在这“共同体”中凝集共识,在空间中参与讨论实现“情感再生”,强化了集体的价值观念,有效传播了主流价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的参与者和观影者在媒体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同步直播的传播形式,实时传播价值观念,实时产生共同情感,实现了民族认同、政治认同,同时对国家的认同不断强化。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3]阅兵仪式在传递主流价值的过程中,公众的国家认同之感也在不断强化。

三、结语

70周年阅兵仪式是充满了符号化的场域,这些符号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意义,这些符号将公众带入仪式所营造的氛围之中,构建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与人都是平等的“融合”关系,进而实现自我的身份认同、升华集体记忆、强化国家认同,阅兵仪式完成了对国家认同的建构。

参考文献:

[1] 瞿明安.象征人类学视野中象征的构成要素[J].贵州社会科学,2013(8):40-43.

[2]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J].中国宗教,2019(10):2.

[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民族,2019(10):1.

作者简介:张林(1997—),女,湖北恩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国家认同符号
符号大派对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函数表示符号的追溯
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中国政治发展的条件和路径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