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川剧的符号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0-09-10段萧柠刘翼
段萧柠 刘翼
摘 要:川剧具有丰富的表演形式、独到的唱腔以及对虚实意境的唯美描写,是我国最独特的地方剧种之一。如今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媒体融合已呈大趋势,艺术种类以及娱乐方式变得多元化,但川剧本身有着自己缓慢的特殊节奏,这就显得与当下的大众审美接受和习惯不合拍。川剧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符号化,致使许多对川剧感兴趣但不了解川剧的人对川剧形成简单化理解,只知变脸,不识高腔。本文就川剧的符号元素及其在当今融媒体环境下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做简要分析,通过了解符号元素对川剧的影响,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征探索这一传统文化瑰宝。
关键词:川剧;变脸;符号化;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032-0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川剧导演艺术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BB027
符号学是当今语言学界、哲学界乃至戏曲艺术界的前沿课题,它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许多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符号学可以轻松解决。那么成为符号首先要具有符号的表现,其次应具有可被感知的符号内容。戏曲艺术是非常符合运用符号学进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人类情感世界的符号形式的非凡创造,其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符号特性。中国戏曲种类众多,除京剧、越剧等,川剧也是我国较大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川渝标志性的文化艺术符号。在川剧的发展形成过程中,上承北曲下继南戏的传统,是集结高腔、昆曲、胡琴、弹戏以及四川民间灯戏5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极富文化艺术研究价值。[1]随着社会的发展,川剧在融媒体时代下的符号化特征也愈加明显。提到川剧,多数人只知变脸,不识高腔。这使川剧相比其他地方戏曲更具符号化,川剧符号化在其传播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这既是传承和发展川剧的机遇,但同时也禁锢了大众对其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的认知。
一、被符号化的川剧
符号学本身是用于研究符号系统的一门学问,符号学公认的开端是21世纪初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之后由美国逻辑学家、实用主义创始人皮尔士扩大符号学的范围。最值得关注的是,皮尔士将对符号学研究的重心置于自然符号体系之中,并将符号自身问题的探索推广到各种类型的符号现象,如此一来就建立起了完整意义上的符号学体系,这也是本文探讨川剧符号化的主要依据理论。关于符号本身,它的载负信息进行传递的中间媒介,其实就是一种认识了解事物的简单化手段。[2]也就是说,将符号学放置于川剧研究中,将川剧简单化理解标记为特有的符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众对融媒体时代传播的川剧的了解比较单一,川剧正是因为变脸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在中国和世界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例如,著名川剧《白蛇传》,该剧中紫金铙钹的饰演者阳荣华运用变脸的表演形式体现了白蛇的内心感情变化,通过面部色彩的不断变换表现了角色的性格特征。传统的川剧变脸表演基础是构建在有剧情和背景故事的剧目中的,快节奏的信息传播导致市面上的川剧变脸只是一个几分钟的表演节目。这种演出方式导致大众误以为川剧就是变脸,这是典型的符号化表现。
二、融媒体时代给川剧带来了传承和发展的机遇
如今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融媒体也呈大趋势,艺术种类以及娱乐方式变得多元化,但川剧有着自己缓慢的特殊节奏,这就显得与当下的大众审美接受和习惯有些格格不入。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川剧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传播模式,如传播渠道、策略等,打破了傳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的单向传播模式,极大地拓宽了川剧的发展路径,缩短了大众和演员之间的距离,将川剧内容碎片化、主体与客体互动化、数字化储存并按照大众个性化进行分配,将表演舞台通过媒介意象直接呈现在大众面前。
融媒体时代下,碎片化的传播方式给川剧的发展和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媒体在互联网络上实时向受众推送川剧演出信息、相关热点话题和最新研究成果等,利用受众的碎片化时间,极大地发挥了融媒体时代给予川剧发展的优势。[3]同时,川剧本身程式化的表演方式迫使大众在欣赏作品时要对程式化表演有所了解,对传播的方式也要提出要求,要利用好视频、图片等对川剧作品作出说明,这样便于大众理解川剧的内涵。
在传统川剧的欣赏方式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明显的距离,而在融媒体时代,主体与客体界限逐渐模糊。专业从事川剧演出的人员可通过各种移动设备观赏其他人的作品,业余川剧爱好者则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软件平台传播自己的作品。如今越来越多的手机应用开设了关于戏曲的板块,如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全民K戏曲等。这些融媒体传播手段使大众能够便捷地获取关于川剧及其他种类的优秀戏曲作品。
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许多信息内容的储存方式逐渐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这种开放共享的储存方式能让全世界的人都能从网络上涉猎、下载或上传各式各样的川剧信息和资源。数字化储存有利于川剧及其他剧种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川剧的发展。
如今,许多艺术院团和电视戏曲频道,如四川省川剧院、成都电视台第四频道等都有了自己的官方推广平台,网络与移动客户端同时传播,并针对口味不同的欣赏者传播,让喜爱川剧的大众有多元化的选择。
三、川剧符号化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给川剧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如今已进入经济全球化、传播方式电子化、市场国际化、运输现代化的时代,川剧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符号化,致使许多对川剧感兴趣但不了解川剧的人对川剧形成了简单化理解。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受众的感兴趣程度来进行的,受众对川剧中变脸的表演形式越感兴趣,变脸的传播面就会更广,速度就会更快。川剧作为戏曲种类之一,目前缺乏有深度、广度、力度的宣传,长此以往对川剧的发展是不利的。在对川剧表演的一项市场调查中,数据显示最受欢迎的是变脸这一表演形式,大众在媒体上搜索川剧,大部分信息都是精彩的变脸表演,这也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前来一探究竟。其中著名的成都旅游景点锦里和宽窄巷子在旅游旺季每天都会在不同的场所上演川剧变脸,其中还专门设有供游客欣赏川剧表演的小型剧场。在这些剧场中,蜀韵园相对专业化,每天都会上演川剧经典剧目《白蛇传》,但剧情都被简化了,主打变脸表演,优秀剧目的剧本主要内容则被完全忽略,演出质量也不能保证。尽管如此,受众仍然赞不绝口。川剧被符号化,最让人担忧的便是如此单一地宣传川剧。当变脸成为川剧的唯一符号,川剧将何去何从?
四、结语
为了应对时代对川剧带来的挑战,国家和政府文化部门以及川剧相关工作人员等积极开展行动。例如,成都高校创建川剧艺术研究所、川剧传播博物馆(含数字馆)、川剧传习展示基地,举办川剧历史文化展览,将川剧唱片、碟片、各种传播媒介等进行艺术展览推广。与此同时,各川剧演出剧场除了重启经典剧目的演出外,各地方川剧院团也在加紧进行艺术创作。优秀川剧作品《金子》改编自话剧《原野》,不同于话剧版本的沉重,川剧《金子》更接地气,多次复排演出仍座无虚席,场场爆满。运用新媒体传播和推广演出信息,有效宣传川剧综合艺术,改变了传统的宣传方式,该剧获得了全国所有的国家级奖项。种种努力都对川剧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相信在促进新时代传统文化发展的同时,川剧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跃嘉.川剧变脸表演的市场调查——以成都地区为例[J].四川戏剧,2017(07):43-46.
[2] 苏波.浅析皮尔士的符号学[J].读天下,2016(03):56.
[3] 李映月.新媒体时代下戏曲艺术的传播与推广——以川剧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5:78-80.
作者简介:段萧柠(1996—),女,山东淄博人,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