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解题型微课的设计策略研究
2020-09-10田雯
摘 要:解题型微课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活动针对性与高效性的主要措施,也是加快初中数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速度的重要途径,对挖掘初中数学数字教育资源潜在价值以及提高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简单介绍了初中数学教学巧用解题型微课的重要意义,为实现初中数学解题型微课教学效果的最佳化而提出一些新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型;微课;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1-0013-02
解题型微课在初中数学信息化教育资源中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范围与使用效果也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研发升级而逐步提升,有效弥补了原有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控制力过强、教学方法僵硬化等弊端,但是受教师解题型微课设计能力有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解题型微课的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较大,弱化了解题型微课对初中生以及初中数学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
一、解题型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练习题中的运用
教师应综合比较数学教材与教学资料中练习题的类型、考查知识点等,从中选择出与数学理论知识最贴近、最典型的课堂练习题,其难度系数应高于数学例题,提高了数学问题的挑战性,同时,也应避免数学问题过于复杂而打击了初中生成功解答问题的自信心.教师应明确解题型微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初中生掌握与该数学知识点相对应的解题方法,用专门的设备和软件来将课堂练习题进行拍摄,并编辑成节奏性、清晰性都比较强的微课视频,将微课视频上传到数学线上教学平台,初中生可以通过分享关注二维码等方式来获取该微课视频.初中生既可以选择性地观看其错题对应的微课视频,也可以从头到尾依次性地观看微课视频.教师应认真观察每一位初中生的自主学习状态,鼓励初中生提出其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分析与师生互动等方式来帮助初中生解除困惑.
例如,以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在解答例题“若x>2,而y<2,求x与y之间的大小关系”时,可以利用性质“若a>b,b>c,则a>c”,得答案x>y,其原理可以利用数轴进行表示,x>2,则x位于2的右边,而y<2,因此y位于2的左边,由此可知x>y.以数形结合理念为基础来设计微课教学方案,可以采用数轴的方式来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数轴等形象化的工具对“若a>b,b>c,则a>c”进行表示.微课教学可以引入此种方式,在微课视频或软件上将a、b、c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描述,特别是对由三者的大小关系而在数轴上表示这一环节,微课可以重点进行解读.此外,教师可以将习题与答案通过二维码进行展示,而通过汇总比较不同数学题二维码的扫描次数,根据不同数学题解析二维码使用频率来判断初中生课堂练习题训练结果,明确出错率较高的数学练习题,为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初中生数学学习情况奠定了基础. 二、解题型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后练习题中的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汇总课后错题的方式来创设解题型微课,初中生可以根据其课后作业对错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微课视频.教师将解题型微课与课后作业讲评活动进行融合,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来批改初中生数学课后练习作业,利用专门软件来分析初中生学习情况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筛选出初中生出错率较高的课后练习题,并拍摄编辑成简短精炼的视频.教师在对初中生课后练习题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分析之后,介绍其发现的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随后,让初中生自由组织开展数学自主学习活动,既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来发现自身数学解题方法体系中的错误,也可以学习借鉴教师提出的更加简单高效的解题法.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相关知识时,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x2+bx+c,而在解答例题“如何用16m长的篱笆建造长方形的鸡笼,使小鸡的活动范围最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题意构建二次函数,设鸡笼的长为x m,则鸡笼的面积为y=-x2+8x,通过在坐标系描绘此二次函数的图象或者将其
配方为“y=-(x-4)2+16”的形式,当x=4时,y取最大值.因此只有当鸡笼长宽均为4m时,小鸡的活动氛围最大,为16m2.另外,教师可以统计好初中生在以往数学测试或课后练习中所做的二次函数的数学题型,通过编辑制作微课视频使学生了解不同数学题之间的代表性与关联性,并将二次函数推导过程以及变换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让初中生能够了解二次函数的应用方法与解题步骤.
三、解题型微课在初中数学试卷讲评环节中的运用
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数学测试,根据数学测试结果来设计解题型微课教学活动,既要介绍初中生数学测试分数、丢分原因、试卷难易度,表扬数学成绩进步的初中生,鞭策鼓励数学考试成绩下降的初中生,利用解題型微课来引导初中生分析其考试失利的主要原因,引导初中生从班级、学校等层面来判断其数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以一次函数“y=kx+b”为例,在解答例题“A、B两地相距60km,某汽车以30km/h的速度均速行驶,问所用时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所用时间为x h,A、B之间的距离为y km,则构造一次函数为y=30x,通过将A、B之间的距离代入可得,x=2 h.而教师可以将数学解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微课上展示车辆行驶速度与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模型,使学生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将一次函数的应用条件与形式进行掌握.通过模型的建造以及详细的解题过程,可以考验初中生的数学知识运用效果,为实现初中生数学思维与应变能力的共同提升奠定基础.
教师应转变解题型微课教学的错误认知,主动学习解题型微课设计技巧,为提高其在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环节、课后练习环节以及考试点评环节等中的运用效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智慧,郑晓丹.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和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J].数字教育,2015(4):56-60.
[2]张琛,李红霞.基于BOPPPS模式下的高等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以“数列极限”为例[J].求知导刊,2017(4):42.
[责任编辑:李 璟]
收稿日期:2020-01-15
作者简介:田雯,女,本科,中学初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