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三月三”民歌节的演唱形式及文化特征

2020-09-10肖志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3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

摘要:广西壮族的“三月三”民歌节历史悠久,以壮族民歌为代表的民族歌曲在民歌节期间得到充分展示,表现了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广西“三月三”民歌节为切入点,通过对民歌节自身历史的发展和广西民歌演唱形式的介绍分析,对“民歌节”传统文化背后的仪式民俗特征和文化隐喻意义进行探究。

关键词:三月三;演唱形式;文化特征;节庆仪式

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发展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三月三”民歌节是广西众多少数民族活动中最盛大的民歌集会,每年举办期间都吸引了众多民族歌手前来参加献歌,节日的习俗流传千年不曾衰落,这种节庆活动的影响力也逐年壮大。“三月三”民歌节是盛大的民族音乐集会,是以广西为代表的西南少数民族最大的音乐交流和展示平台,这一天汇聚了五湖四海的歌唱者在一起欢歌载舞。民歌节历史悠久,充满了无数美好的传说和故事,既反映了地区民族文化的蓬勃和生机,也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和丰富。丰富多彩的壮族歌曲凝聚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形成独特的演唱形式和结构,种类虽多,但也各有其特点和约定俗成的规矩,在合适的场合唱合适的歌。通过对“民歌节”表演形式和仪式中行为的分析,进一步探析传统文化背后的仪式民俗特征和文化隐喻意义。

一、壮族“三月三”民歌节的演唱形式

“三月三”民歌节的演唱形式有很多种,其中我们最熟知的有对唱、合唱、独唱和领唱以及二重唱等,它们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寓意。对唱分为情歌对唱以及山歌对唱两种,体现出广西壮族人民独特热闹的生活场面;合唱既不要求声音上的统一,也不要求有多么好的表演效果,虽然它与专业的合唱不同但是却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出了广西壮族人民对于美满生活的热切向往;独唱及领唱突出表现了广西壮族人民独特的演唱技巧,如:声音婉转嘹亮、悠扬清脆等,这种干净不含任何杂质的原声,直击听众内心;二重唱是最为独特且高水准的一种演唱形式,最能体现广西壮族人民不屈不挠,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

1.巧妙有趣的对唱形式

对唱也称对歌,其形式分为情歌对唱和山歌对唱两种。情歌对唱主要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方式,从白天到黑夜,青年男女们两两一对,在村子各个角落互相对唱,女的一方还蒙着面纱,假如在对唱中女方对男方产生了爱意,则女方会把面纱摘下,与男子对唱,男子一般都会倾心歌唱来讨取女方的欢心。情歌对唱承载着满满的爱意,体现了青年男女们追求爱情的象征。如歌曲《情歌对唱》中,山歌对唱不分老幼,不分男女,但分为两部分对唱,即两边均有很多人,人数不限制,一边一人先唱,然后另一边的人接着唱,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演唱形式。在人数上来说,山歌对唱比情歌对唱更为热闹,更显得像一个大家庭,两边互相对唱,一个接着一个,即增加了对唱的欢乐意义,又拉近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促进人们的情谊,让人们更加团结,心心相印。山歌对唱还有一个特点,那一边的人接不上就要表演节目,对唱赢了的一边还会有奖励。山歌对唱使人们互相团结,使得对唱的场面很壮观,非常有纪念意义。

2.颇具象征意义的合唱形式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節”的“合唱”概念是有别于专业领域作为多声部的舞台合唱艺术,因此它的声音追求和表演特征并不按照专业合唱的标准,它不追求声音上的统一,也不要求效果有多么的震撼,但是他有自己本身的特点,壮族“三月三歌节”的合唱,它是集体的合唱,合唱的人有小孩、年轻人、中老年人,只要还能站得上台的都可以参加,“三月三歌节”的合唱曲目一般分为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祈求美好生活等几类。

首先,欢度节日的合唱主要指一些传统的节日,像春节、端午节、九九重阳节、中秋节等一些重要的大团圆的节日,人们用一些欢度节日的合唱歌曲来合唱如:《喜迎新春》、《劳动快乐》、《节日欢歌》、《十五的月亮》等等,这些歌曲都表达了人们期待团圆的希望,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尽情的歌唱,祈求年年都开开心心的过节,祈求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如谱例《节日欢歌》这首歌在圆舞曲欢快、明亮的旋律中,凸显了赞美祖国、赞美生活的主题,表达出普通大众的高兴情怀。

其次,庆祝丰收的合唱自然是必不可缺少的,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丰收都代表着成功。农民有农作物的丰收、老板有利润的丰收、工作者们有职场的丰收、国家有安慰、发达的丰收、在这丰收的时刻,人们要用合唱来庆祝。庆祝丰收的合唱歌曲有《丰收之歌》、《丰收佳节》、《硕果累累的金秋》等,在“三月三歌节”里唱庆祝丰收的歌曲,不仅鼓励人们辛勤劳作,还对辛勤劳作的人们带来欢乐,付出都希望得到丰厚的回报,这也是淳朴的人们是单纯的愿望吧,丰收的合唱体现了人们踏踏实实的,辛勤劳作的勤恳精神。

第三,祈求美好生活的合唱,就是人们内心一致的希望,人们都希望生活水平、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美满,能够衣食住行都无忧,家家户户都欢乐。当然,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只要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肯开动我们的脑筋,不要轻易的放弃,一定能把他们一个一个的克服,成功以后将是给我们带来一段美好的回忆。人们不止为了给自己以及家人朋友祈求美好的生活,还祈求我们的祖国家园更加美好,更加的繁荣、发达、昌盛,我们共同的地球更加干净,更加美好,在心里为我们生存的地方祈祷,让地球不要充满乌烟瘴气,让河水不会那么浑浊,让大地不那么崎岖,让这大好河山不那么支离破碎,希望我们的家园是一个美丽的、清新的、干净的、充满和谐的舒适的环境。

3.各美其美的独唱和领唱

独唱和领唱都是“三月三”民歌节里很有特点的演唱形式,独唱的特点在于演唱民歌时比较直观的去表达感情,不会一味的去炫技,一般独唱都是在比赛中进行,“三月三歌节”既是一个歌节,自然不能少了比赛,独唱就是一个很好的比赛演唱形式。例如歌曲《壮族敬酒歌》,演唱者比较追求的是声音的特别、对音乐的演唱能力、理解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考验演唱者全方面的音乐能力。独唱很需要个人能力,正因如此,它的魅力才会很吸引人,能够在独唱中脱颖而出的人都很让人崇拜,而且独唱会选出最优秀的一位,为村子里再唱一首祛除疾病的仪式歌曲,这是个很重要的仪式,由最优秀的人来唱才能更好的表达人们的内心希望,歌唱者的能力越好,就代表人们的心愿会越好的实现,因此独唱还有独特的意义。

领唱是在一般的歌曲基础上,由一两个独唱者在合唱中单独演唱,与全体歌唱者共同配合来完成的一部分,具有独唱者的个性特色,又有与团队形成合力的效果。这个演唱形式主要是用于娱乐,由某个人领唱,还有一些人合唱,更有一些乐器伴奏,像小鼓、锣、犹等,还有舞蹈伴舞,使得整个节目充满了温馨的味道,为歌节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4.独特韵味的二重唱形式

二重唱形式是“三月三歌节”里最特别的一个演唱形式,这种演唱形式要求较高。二重唱形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壮族有很多地方都有本地的方言,因此二重唱形式有普通话演唱,也有本地方言演唱,各有特点。以壮族用壮语演唱的二重唱形式《壮族人民好风情》为例,这首壮语版二重唱形式的《壮族人民好风情》,首先在演唱开始时是由童声领唱,音域为中高音,代表壮族人民纯洁、真诚的内心;接着开始由妇女接进来,妇女的女低音代表着妇女们任劳任怨、不辞劳苦的崇高品质;再接着由中老年人接入,他们浑厚的男低音,代表着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精神;最后是青年男女们的高音接进来,青年男女的高音代表着年轻的活力、奋勇向上的积极,大胆向前的无畏。整首歌曲体现了人们用纯洁,真诚的心灵脚踏实地的奋斗,为了守护美好的家庭,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未来,父母们不辞劳苦,孩子们充满希望,年轻人充满热情的去拼搏,未来美好的世界而努力。二重唱形式是一个高水准的演唱形式,它不仅是形式上的特别,还代表着人们最美好的期待,最纯洁的心灵,最朴实的内在品质。其歌词的基本结构形式为七字句和五字句两种,个别有长短句及叠句的长歌体。广西壮族山歌与汉族民歌在押韵上有一定的相同点。广西壮族山歌在音韵结构上,可以分为押脚韵和押腰脚韵两大类。而押脚韵与汉族的民歌、律诗的格式相同。而所谓的“腰脚韵”,就是下句的“腰”,要押上句末字即“脚”的韵,形成十分严谨的韵律结构。

《壮族人民好风情》歌词:

肝那陇水笨哩哩,竹壳下水转得好,

备迭叩近农调呢;哥想靠近妹却逃;

农记调呢米屋又,妹你远逃有房住,

备记各又钻都丕。丢下穷哥伴鬼嚎。

(壮语发音)(汉语译意)

从上例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二、四句押脚韵;同时,第二句的“脚”与第三句的“腰”形成腰脚韵,第三句的“脚”也与第四句的“腰”形成腰脚韵。这种押韵方式使韵点密集、押韵增多,句与句之间紧密联系,衔接连转更自然紧凑。此外,由于广西壮族山歌有许多衬词衬,这些衬词衬腔既能拓展歌调的结构,但会造成歌词某种意义上的分离,腰部押韵就能使分离的歌词再次呼应、回环紧扣韵律,增强全曲的整体感,使得旋律更为和谐、动听。广西壮族山歌歌词除了讲究押韵以外,还讲究平仄,以使歌词更和谐、圆滑,富于美感。

二、“三月三”民歌节的文化特征

“三月三”民歌节的日期主要安排在农历的三月初三,原本是农历三月初三当天活动,后来因为规模逐渐扩大,时间也逐渐的延长,甚至将民歌节的活动时间延展到整个春季。“三月三”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经典有趣的节日,是一种在壮族传统民俗的基础上,渐渐发明再造成一种不仅限于壮族群体的全民娱乐和欢庆的旅游性的节庆仪式,是当下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总体说来“三月三民歌节”具有节庆活动的仪式性、临场表演的即兴性、充满生命力的竞赛性的特点。

1.节庆活动的仪式性

“三月三”活动从一种习俗转变为大型的全民节庆,具有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性,这种仪式性充满着期待和信仰。民歌节既是一个民族节日,也是一段特定的庆祝周期,为什么“三月三民”民歌节如此有意义,是因为它刚好处于初春,此时正逢万物生长的季节,生机勃勃,到处都是新生命积极生长的景象。“三月三民歌节”在农历初三,这时期又是那么的巧合,在这初春浓郁的氛围里,满怀热情的人们聚集在一块欢歌载舞,欢度节日,一起庆祝初春美好的开始,一起祈求来年的丰收,一起祝愿未来的生活更加的蒸蒸日上。民歌节的象征意义虽然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的仅限于族群互动中的民俗,但是仪式性仍然是最根本的一种特征,历史语境中的仪式性与当下语境中再造的仪式性有一定的差别,象征隐喻功能和意义也是不断在发明中,总的来说,“三月三“民歌节这个传统节日的仪式性仍然是最根本的内涵,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文化特征。

2.临场表演的即兴性

节日期间,有许许多多的歌唱地点,它不局限在哪一个地方,不需要有精美壮观的舞台,也不用化妆打扮,来来往往的都是朴实憨厚的人们。在节日里,人们随地而坐,三五成群的围在一起对歌,如果你来参观,你会看到村口、在树根下、在台阶上、在门口、甚至在半山腰上,到处都是人们在对歌,从高处往下看,仿佛是一个大宫廷在表演,场面甚是壮观。白天人们对酒当歌,晚上人们依旧点灯对歌,灯火璀璨,孩子们追踪打闹的欢笑声弥漫在整个和谐的山村里;再往远处看,村子边上有许多星星点点的灯光,没错,那里就是青年男女约会对歌的地方,在哪里,你可以听到浪漫的爱情对歌,还有兴奋快乐的对歌,更有为爱情不断努力追求的追爱对歌,十分有趣。人们对歌的场所无拘无束,简单平淡、不奢华、不浪费,既可以追求心灵上的满足,又达到环保的要求,真是两全其美。这正是中国最初的传统,不浪费,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做最美好的事情,如此看来,“三月三民歌节”的临场表演的即兴性还具有如此良好的作用,虽简单,但却朴实、生动、温暖人心,让人回忆无穷、流连忘返。

3.充满生命力的竞赛性

“三月三民歌节”如此盛大的节日,给人们带来欢乐,也给人们带来激情。因为在歌节期间,不仅仅是娱乐、求爱,还有动人心弦的竞赛,丰厚的奖品是人们不懈努力的目标,也是展现人们对歌能力的体现。通常的“三月三民歌节”竞赛都有好几类,对歌的竞赛有:个人对歌竞赛、组合对歌竞赛、团队对歌竞赛;乐器竞赛有:笛子竞赛、葫芦丝竞赛、二胡竞赛等;传统艺术竞赛的有:舞狮子、跳民族舞等;除了这些还有各式各样的竞赛:拔河、跳绳、打羽毛球、下象棋等等,各式各样的竞赛给“三月三民歌节”增添了精美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了数不尽的欢乐。每种竞赛都各有特点,精彩的表演总是让人们赞不绝口,然而,最有趣的竞赛不是人们的对歌,也不是传统的艺术表演,更不是其他的乐器表演,而是村子里的压轴竞赛,就是“斗鸡大赛”。斗鸡大赛是人们最喜欢看的比赛,人们带着自己家养的公鸡来参加比赛,而且胜利者的奖励是两头小猪,在村子里,这可是很丰厚的奖品了。“三月三民歌节”的竞赛,是歌节里一个精彩的项目,人们会记得互相比拼的努力,流过的汗水会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努力。

结语

广西“三月三”民歌节的民歌集会活动历史悠久,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早已经成为广西民族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月三”民歌节终有落下帷幕的一天,而广西的民歌却一直传唱在這边壮美的大地上,众多民族绚丽多姿的民歌演唱形式丰富了我国的民歌体系。“三月三民歌节”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歌声的伟大日子,歌唱的方式也变化多样,演绎形式种类繁多,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南民族特色。“三月三”民歌节在传统文化上继承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不仅要通过理论知识的补充,更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广西民歌更加丰满、多元化,使广西民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真正的走进大家的心中,它的让广西壮族山歌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坤丽.壮族民歌文化定位的历史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平锋.壮族歌咏文化与壮民族的族群认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

[3]张茜.壮族传扬歌的教育精神与和谐文化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作者简介:肖志丹(1988.10-),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女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发表论文10余篇。

(湖南女子学院 长沙 410004)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
对我国传统服饰中蝶形纹样文化特征的探究
苗族“巴岱”吃猪祀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俄罗斯知识分子及其文化特征
浅谈闽东畲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勐准傣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