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昌的秧歌的研究

2020-09-10张元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3期
关键词:永昌秧歌艺术特征

张元

摘要:秧歌在永昌一般叫“秧歌子”或“闹社火”是流传在我国北方汉民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歌舞艺术。一般在过年的时候或有大的喜事需要庆祝的时候表演。永昌的根据划分地区分为:东河片、西河片、清河片。因此,各地方的秧歌表演也有显著的不同。永昌秧歌结合了许多的艺术形式如:武狮、舞龙、高跷等。本文是针对永昌东河地区秧歌的艺术特征做一个分析。

关键词:永昌;秧歌;艺术特征

一、秧歌中的音乐

永昌秧歌的音乐作为构成其秧歌整体艺术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其独特性。首先,永昌秧歌的音乐主要是为了队伍行进或做场子进行演奏的。其次,永昌秧歌中的秧歌曲作为歌舞表演中的重要内容,也在不断的历史演变中发展成为当地口口相传的民歌。显然,永昌秧歌中的音乐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永昌秧歌中的唱腔部分,一般都需要进行简单的伴奏。民间艺人用真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白声”进行演唱,这也就需要演唱者有很好的嗓音条件。秧歌中的演唱与其他民歌演唱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那就是特别讲究歌唱中所呈现出的韵味,因为需要简单伴奏音乐的辅助,所以也就使得秧歌曲的演唱特别有氛围。虽然,秧歌曲的演唱中有音乐伴奏,但会根据演唱者的歌唱内容在表演过程中加入锣鼓点,加以演唱气氛的调节。一般在演唱秧歌调时,表演者只进行单纯的演唱,较少的进行舞蹈表演,只在演唱过程中为了加强与观众的交流会加入一些身体姿态进行互动。秧歌中的音乐唱腔部分所采用的曲调,大部分都很简单,结构也比较短小。秧歌曲唱段一般都是由四个简短的唱句构成的。用锣鼓点,二胡引入歌唱部分,由鼓、镲、锣强调重拍的位置。秧歌曲演唱部分,音乐创作多以民族调式为主,旋律流畅,很少会出现转调,运用多种的演唱方法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演唱,用以营造红火热闹的场面,展现民间老百姓的喜悦之情。民间演唱者擅于运用自身的丰富的演唱技巧,诠释秧歌音乐的艺术内涵,借助不同的唱腔以及歌词的处理,来形成卷舌音、喉颤音、滑音、颤音等丰富多彩的演唱技巧,使民间的秧歌曲演唱因为不同民间艺人才演绎而呈现出艺术纷呈的效果。秧歌的演唱部分,一般都是在秧歌的走大场之后,秧歌队的其他参演人员进行休息和调整。做小场的时候有演唱者上场,观众围成一个圈,演唱者和伴奏人员在圈内演唱。表演者把控全场,让在场的观众被歌声所吸引,情绪由刚才红火热闹的走大场中收回心来聆听音乐的美妙。演唱者大多都具备朴实的演唱能力,能够在现场的表演中展现秧歌唱腔的风格和魅力,构成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总的来说,秧歌中唱腔艺术是本地区音乐文化创作的艺术结晶,是千百年来永昌人民对民间歌曲的审美取向,其中广泛渗透的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也使秧歌曲呈现出不同凡响的魅力色彩。现今这部分内容,已经逐渐成为独立的音乐内容,并成为永昌民歌音乐中体系中重要的元素。

二、秧歌中的人物角色

永昌秧歌中的人物角色很多,比较典型的有“大带”和“小带”或“毛女子”这两个角色主要是年轻貌美的女性,如少女、小媳妇等形象。在表演中,有一定的服饰要求,用于刻画艺术形象。通常都会在头发上佩戴一定的装饰,打扮的非常俏丽。衣着也非常的鲜艳,穿红带绿。手里拿着彩色的扇子或者手绢,显得漂亮大方。在进行舞蹈时,以扇子和手绢作为道具进行肢体的舞蹈律动,呈现出种年轻姑娘特有的含蓄与柔情。秧歌中的“丑角”主要通过这一角色来调动现场的表演气氛,来衬托姑娘的美。“丑角”在装扮上往往采用男女反串,如永昌秧歌中的“麻婆”一角。表演道具是烟杆和漏勺,有男人化妆出老婆婆的形象。在艺术表演上开呈现出的风格迥异,有时表演滑稽幽默,有时表演豪爽大方。“丑角”在秧歌的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整个演出气氛的调节是非常关键的,因而在艺术表演中丑的角色塑造非常生动。在秧歌的表演中,丑角可以说浑身是戏,表演的方式方法非常多,根据扮演者自身的感觉,展现出灵活多变的舞姿,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公子的形象在秧歌中也是非常生动的。根据公子艺术形象的塑造,表演者的舞姿沉稳,步伐轻盈。扇子花讲究舞的有序,舞步细腻,多用十字步,表现涵养之美。另外,公子的舞步的动作都较小,并不开阔,走起路来轻摇细摆,风流倜傥,人物形象特色鲜明。

另外,永昌秧歌中不仅有具有本地方特色的人物角色如“春官”、“膏药匠”而且还有像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八仙”“小和尚”少数民族人物及其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大型的秧歌对还有“舞狮”、“舞龙”“高跷队”等。

三、秧歌中的器乐

永昌秧歌中的伴奏音乐也是非常生动的,用以辅助秧歌的表演开展。秧歌在走大场时候的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小镲、锣用以辅助音乐演奏,这种伴奏形式在永昌是非常普遍的形式。表演者根据鼓点走出整齐的步伐。在坐小场的时候为了配合演唱者的需要,伴奏有二胡、板胡、小镲、鼓、三铉、笛子等乐器。二胡作为秧歌小场表演中的伴奏主角,伴奏者用多种方式进行花样百出的演奏处理,展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演奏技能。

四、秧歌中的做场队形

秧歌分为做大场和做小场。做大场是所有人的集体的表演,一般有排列两个纵队,每队前面都有一个领队,边走边舞。在领队的带领下走出了各种队形图案。永昌常见的队形有:辫蒜、卷棉花、饶梅花等。做小场是一种有两三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唱有故事情节的表演,如《张良卖布》《钉缸》等。还有一种是有两个小队人,一般是十人左右分两小队演唱永昌小曲,有时也有不同的队形变换。

总的来说,秧歌作為本地区集体大众的艺术创造,体现了永昌地区深厚的人文特征和浓郁的地方风格。秧歌呈现出了生动的艺术特色,展现了民间舞蹈特有的艺术气质,值得我们在不断的艺术发展中,探寻它内蕴的艺术形态和表演特征,从而对其艺术内涵有更全面的认识。

(青海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永昌秧歌艺术特征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地秧歌”的探究
探究河北地秧歌发展受阻的外界因素
秧歌:老北京的“广场舞”
书画作品鉴赏
书画作品赏析
国画作品赏析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挖出来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