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20-09-10戴义林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9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戴义林

摘要:小学是德育知识培养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成长以及德育知识的培养,让其意识到拥有良好品德的重要性,思想品德教育是基础学科,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教师应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给予充分地重视,使学生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爱国精神;民族自豪;乐观心态;良好品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106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已经有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对事情也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能够对某件事物产生自己的理解,也有权利发表的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良好品德,让其认识到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更好的未来的基础,即使一个人成绩再好,如果品性不端正也不能称之为是一个优秀的人。

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相较于一二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爱国的知识,爱国的意识也有所增强,但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不能对此松懈,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我国五千年的优秀傳统文化中,有太多关于爱国的文化精华,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国家,没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就不会有浓浓的爱国情怀,祖国是我们的情感寄托,是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的坚强后盾,从小就要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共同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达爱国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教授《示儿》一文时,学生在对诗句的含义和一些生字有了掌握之后,就需要教师将诗句体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详细的阐述,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对诗歌的基调进行把握之后,就要让学生体会到“元、同”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陆游为何会如此悲伤,利用抗金英雄岳飞的故事讲述哪些为收复失地在战场上拼死搏杀的将士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对于陆游来说,他的内心除了悲伤,更多的是对家国和平,失地收复的渴望,这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将爱国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激发我们产生了浓浓的爱国情。

二、激发民族自豪心理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中华民族在奋斗史上的伟大壮举,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和短片的形式展示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前辈的汗水和努力下,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我国在各方面的实力也明显增强,学生在观看这些视频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能够为激发民族自豪心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授《草原》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美丽的大草原的视频,体会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以及民族风情,了解蒙古族部落的生活状态,感受蒙古人热情好客的纯朴民风,美丽的草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蒙古人,在他们的心中,对草原有着深沉的热爱之情。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的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民族为自豪,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已任,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民资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塑造积极乐观心态

良好的心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一个人如果每天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或者害怕困难,恐惧失败等,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破坏,只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促使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有勇气面对任何风险和挑战,敢于突破自己,超越更加优秀的人,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加靓丽的风采,教师在这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向着积极正向的方向思考,面对事情不逃避,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才能收获更多。

例如,在教授《白杨》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本篇文章的主旨,白杨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再接孩子回乡上学的路上,通过火车的窗户看到了戈壁上的白杨,父亲向孩子讲述白杨的故事,歌颂了那些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成为一名西部建设这者的伟大胸怀,他们面对艰难的环境并没有退缩,而是利用阳光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始终为西部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埋怨也不喊累,他们的乐观和风险精神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遇到事情要向白杨一样,坚定而自信,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仍然保持着高昂的姿态,从白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力的顽强,感受到了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们的热情的情怀。

四、培养良好的品德意识

德育教育的前提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意识,所谓品德意识,就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良好的品德,什么是不好的品德,诚实守信、爱国奉献以及助人为乐这些都是良好的品德,而偷奸耍滑、侮辱他人以及破坏公共秩序等都是不好的品德,学生在了解这些之后才能学会如何辨别品德的好坏,学习好的品德,摒弃坏的品德。良好的品德意识会促使学生向着优秀的人靠近,学习其身上的美德,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优秀榜样的光辉事迹,激发其产生崇拜心理,促进其养成学习良好品德的意识。

例如,在教授《再见了,亲人》时,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在抗美援朝时期,一群英勇的志愿军将士展现了正义的情怀,帮助朝鲜军队一起对抗美国侵略者,在这些军人的背后,是一群与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确胜似亲人的人,这些就是像“大娘、小金花以及大嫂”这样的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叫做无私奉献和雪中送炭,为志愿军做饭,挖野菜等,如果没有他们对志愿军胜似亲人的对待,又怎会有志愿军在战场上保家卫国,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这些优良的品德,在心中埋下学习的种子,时刻谨记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前辈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更应该好好珍惜。

总之,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无论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还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都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方式来教授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可是做人才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所需要的更加珍贵的东西,如果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又怎能抵挡生活中的各种风霜,又怎能有信心去战胜那些艰难险阻,因此,德育教育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学的任何一个阶段,教师都不能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浙江省诸暨市五泄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陆游作品中蕴含的爱国精神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