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在《菜园》中寻找什么

2020-09-10安思凡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沈先生田园菜园

安思凡

乡土田园在文学史上总是具有二重性。因为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无法摆脱生活的意义,而这种意义本身就是一种残缺,多多少少都是不完整的,未完结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也仅仅是乡土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被“园外”之人的向往、彷徨等解构又重塑成理想中“宇下的草野”。由于后者的刻意滤镜,这个“乌托邦世界”就始终与现实有一条鸿沟,里面净是些破碎的幻梦。

不同于其他作家对田园的过分美化,沈从文也爱乡土田园,他用一种相当克制的笔调,将情感收放得当。很少“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也少有令人痛不欲生的结局。读者将自己置于何地,全取决于读者自己。桃源之中,有爱而不得,棋输一招;现实穹隆之下,也有失而复得,虚惊一场。如同他所塑造的菜园,并没有过分浓重的私人标签,很大意义上讲,沈先生是拨开譬喻的外衣,赤裸裸地将真实展现给读者的。

一、生活的意义

菜园母子身为旗人因战乱而命运变迁流落他乡,攥紧手中的白菜种子才不至穷困潦倒。苦难赐予了他们爱与美的天赋。沈先生在为他们撰写生活的时候,是分三个阶段的。前期的他们不与周围人和事产生对抗性,母亲老来仍有林下风度,年纪五十,有教养,能自食其力,岁月在她身上并没有带走太多东西。儿子是白脸长身好少年,知书达理。与其说是沈先生在写,不如说是故事按着“故事”的脉络自己延续下去,全然摒弃了生活本身的力量。这也正印证了人们对“乡土田园”,对“乌托邦”的期盼。

看故事的人往往都是“园外”之人,当然希望故事结局是好的,但是我们所处的真实的大环境,有一半是没办法和书中那个世界契合的,世界不光只有爱与美,也有荒唐之处。

这种被动的生命意识形态并没有维持太久,书中描写“已经砍下还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堆在园里,白雪盖满,正像一座座大坟”[1]。青年人开始对知识有所追逐,这时候的故事被打破了自主性,环境强烈的隐喻:田园之梦正在慢慢被解构。

尽管母亲对于世势动荡有所忧虑,但母子二人朝夕相处的默契已经超越了言语表达,知道儿子心中已经有所考量,终究没有横加阻止。“田园”已经被现实主义入侵。于是在外三年,儿子求学、恋爱、加入共产党。一个曾经拘于安逸田园的青年逐渐拥有了自己的追逐和信仰。这不是作者疲于应对情节而做出的空想,而是依据整个社会生活的运作方式,人的本能。作者尽可能地在田园中重建真实的生活。

没有哪一处田园可以真正逃离残酷的现实,在外力搅扰和摧残之下,再完美的都会破碎。诚然,对于生活的理解没有哪一种是绝对正确的,但真正的生活意义一定具有普适性。人的特性在于,有欲望有局限,也会思考,会主动探索物质之上的精神天地,在尽可能追求平和安逸的同時,也在追求超越生存意义的价值。

二、民族的忍耐力

作家们,尤其是中国的作家,一直在做一种尝试:通过整合积极或消极的社会现象,以个人映射国家,来嵌套属于自己民族的品质。完完全全地把书中世界与我们生活的大陆对等,因而无论人或事都具有鲜明的国民性。

文章中清宗室被推翻,势力尽失。玉家人也因此不得归乡,但意外的,却在动荡局势的夹缝中靠着小小的白菜种子,变成远近闻名且受人尊敬的大户。书中随处可见的细节都描述出二人热爱劳动,毫不做作的形象,把平淡生活过得诗情画意、有情有义。反观现实,沈从文生活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城市里,稍显和平但仍旧动荡不安。玉家母子的经历恰如其分地印证了沈先生精神世界中,对中华民族出路的探索,和对困境下中国人仍然保持生的希望的赞扬。

这种基调使得文本始终被一种精神气激昂着,哪怕故事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区。三年前,母亲劝诫儿子说“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1]。三年后,一语成谶。儿子学业有成且带回一个美丽的妻子,生活本该美满,却又因为共产党人的身份双双被杀,抛尸在郊外荒地的大坑里不得善终。又是三年,菜园变成花园,母亲一人活了下来,苟活于“名人伟士”的喧哗中。在旁人眼中的园仍然美好,聚集在此举杯畅笑享受田园生活和天伦之乐,但在母亲眼中,这里早已经不是那个“夏夜听蝉鸣,溪水长流可作诗”的独属于母子二人的小世界了,相反,抬眼而望,处处喧闹,净是些酩酊醉酣的丑态。“秋天时菊花开遍了一地,主人对花无语,无可记述。[1]”出人意料的悲剧化作菊落的无声。终于,园子的主人觉得春天和秋天都不用再来了,故事在母亲的自缢中画上句号。一切都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牵引着,经历一系列的悲欢之后,这片大地恢复平静,活着的人又开始新一轮的生活。

在那个城市里的无数家庭,有的住高堂,有的在破庙,但是于母亲而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席之地容纳她的。她是作为衙门中人眼里“因为想要白菜吃,才把老的留下来”的被拣选的存在,小心翼翼地活在人群洪流中,个体失焦。她甚至会因为儿子儿媳的事情,被裹挟、被暴力、被言说。

我们在阅读中时常常因为这几乎空白的三年,而忘记菜园主人作为共产党员的母亲,作为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她或许不害怕鲜血四溅,不害怕“暂缓行刑”,但她不愿被拣选,不愿做羔羊。在这如染缸般的现实里,多少文明荣光尽散,而唯有中华民族始终如一地伫立于这片大陆上,作者正是通过这片空白,给所有人一个空间喘息,为读者保留了思考和探究的可能,从已知部分导引出独属于我们民族的品性,尽其所能让我们看到前路无穷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新与旧[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沈先生田园菜园
继女究竟能不能继承遗产
细数京城小菜香
拆错房子
会飞的沈先生假
小小菜园有惊喜
疯狂大菜园
菜园里
谁的菜园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