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赏思议”话共生

2020-09-10杨爽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综合能力语文教学

杨爽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在语文教学中以文化为背景,整合课程资源,综合学科知识,利用多媒体手段图文并茂地呈现视听盛宴,在实践中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体会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综合能力

语文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课程观和教育理念的变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化文化底蕴,规范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是摆在每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以基础教育阶段的两节课为例,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体会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在听、说、读、写中学会语言的运用。

1 读中感悟,悟中赏析,深化文化底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第一个课例是三年级的语文课。三年级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在这节课题为《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聆听-阅读、识字-写词、朗读-理解”三个环节,通过课件的快速交互、跳转,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在读中感悟,在悟中赏析,让学生学会用文中优美的语言和文字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蕴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它描述了在我国西南边疆有一所民族小学,学校里有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景颇族和汉族的孩子们,他们在这里幸福的生活和学习着。

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便于学生了解一些人文信息、理解多元文化的背景,深化文化底蕴,笔者设计了“中华民族-风情展”这个环节。为此,我搜集了大量的资源,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梳理。

在课上通过课件呈现视听盛宴,从文化、音乐、风俗、服饰等方面重点介绍我国的几个少数民族,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为更好地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做铺垫。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悟中赏析,读中有悟,悟中深化,了解悠久的中华文化,加深文化底蕴的渗透和积累。

2 读写结合,思议并重,注重教学实践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将字词的听记与书写、口语的交流与运用、文字的阅读与理解、文章的赏析与写作协调统一。这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无不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

第二个课例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重点字词;在朗读及小组研讨中,针对课文内容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共同探讨;对作品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说出自己的体会;品味作者的童年生活时也加强对自身生活成长的关注,增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分析作者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体味作者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享受到的无穷乐趣。

为此,笔者依据读写结合、思议并重的教学思路,设计了读(阅读与朗读)、写(仿写与作文)两个环节,将个人思考与小组研讨相结合,将小组交流与教师升华相结合,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由动到静、先夏后冬的写作顺序展开。

首先,由设疑展開,导入新课。多媒体上展出鲁迅的图片,教师设问“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大文豪,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接着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扫清字词障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默读课文、朗读片段的基础上思考问题:(1)从课文的题目中你都读出了哪些信息?(2)前后两个生活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两个生活片段中各写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说说你们的印象。(4)圈出你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字词,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第三个环节,感悟文中百味,精读课文,分析“百草园”部分。分组交流:(1)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内容?(2)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3)百草园中景物繁多,作者是怎样匠心独运,把景物描写的清楚传神的呢?(4)讨论写法。

第四个环节,回味文中描述,探讨修辞手法,仿写句子。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排比、拟人、比喻等,学习用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句子。

最后,展示学生的仿写句子,出示《朝花夕拾》介绍。这组散文是在鲁迅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语言是一门学问,更是一个工具。在中高考改革的潮流中,语文课改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语文老师深感任重而道远。对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仍将继续,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事关重要,在读中感悟、在悟中赏析,在实践中提升语言的应用能力是我们所期待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桃洼学校)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综合能力语文教学
交叉学科下高中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探究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