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路径研究

2020-09-10朱达张茂林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

朱达 张茂林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发展育人的重要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创新创业教育则是高校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创新型人才,指导帮助大学生创业的重要一环。两者在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上具有共通性。本文针对思政教育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创业理念偏差等问题,提出补齐教师教育能力短板、纠正学生创业思想偏差、课堂教育的双向融合等提升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144-02

基金项目:福建工程学院校青年基金项目“权力清单制度下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机制研究”(GY-S19068);福建工程学院2019年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面向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GJ-YB-19-07)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开启了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热潮,也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近些年来,高校愈加重视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培训讲座、创新创业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大学生将自身的学科知识、技术能力转化为创新动能和创业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高校也积极通过技术和资金扶持、教育资源和政策倾斜等方式予以支持和鼓励。但是应当看到的是,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仍然比较缺乏,两者没有形成融合发展的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方面又具有共通和互补的地方[1]。在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将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趋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地融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积极探索提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对补齐高校双创教育的短板、提升双创教育的内生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政教育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的不足

当前高校中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大部分由思政辅导员和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教师担任,也有一些高校聘请了校外企业导师[2]。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和指导教师的本职工作,他们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擅长于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随着近年来创新创业逐渐热门,各大高校也在致力于提高辅导员和指导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理论水平,但两者之间不能简单粗暴地揉成一团。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十分强的学科,不仅对教师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实际操作经验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多数辅导员和指导教师因为职业的原因,本身缺乏创业经验和企业经验,更偏重于理论层面上的指导和教学。因此,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指导已经略显不足,要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更加吃力。另外,也有一些高校邀请到校外企业家来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外指导教师。这些企业家尽管实践经验丰富,能给创业学生一些良好的指导和建议,但是他们又缺乏高校教学经验,没有掌握教学规律,难以开展系统有效的教学活动。加之不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规律和行为特点,更是无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生创业理念的偏差

现阶段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育体系还不够健全。

第一,停留在基础理论教育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无法帮助学生对创业形成一个全面认知,容易造成学生狭隘的创业理念和认知偏差[3]。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把创新创业简单地理解为找到一群人做事情,自己当老板;或者跟别人一起做个项目,开一家店、注册成立一家公司。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创业很片面、很狭隘又十分常见的观念。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中缺乏思想引领和能力培养。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结合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不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难以真正把握创新创业的核心内涵。如果缺乏健全的三观和健康的思想品格,学生往往会在创新创业中屡屡受挫,面对未来商海中的沉浮,也抵御不了声色犬马的诱惑。

(三)有效融合机制的缺失

随着当前高校不断推进开展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积极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高校教育机制创新的重要方向。但实际操作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机制还不够完善,思政教工队伍和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协调联动,课堂教育和实践指导之间也是经常相互独立。创新创业课的指导教师多数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思维,经常只停留在理论教学和技术指导的层面,忽视了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部分高校是由辅导员队伍来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工作。但是擅长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在创先创业教育方面并不具有足够的专业性。加之日常繁琐的工作让辅导员大部分的时间被挤占,缺乏足够的时间提升自己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

二、思政教育视域下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

(一)补齐教师教育能力短板

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创新创业教育提升的内在发展动力,高校想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加强教师队伍的教育能力是十分關键的一环。

第一,要持续加强校内导师队伍创业教育的能力素养。作为奠定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重要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素养至关重要。高校可以遴选指导教师,特别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任教师和辅导员,送到优秀的企业中去参加培训和见习,参与到企业的管理、项目的运营中,增加实践经验的积累。并且由企业方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体系,作为高校教师到企业中学习成果的考核,也可作为教师开展创新创业课的评价指标。在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指导能力。

第二,加大企业中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补充校内教师队伍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以校外导师的身份帮助指导学生加强项目运营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创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创新创业课程或学生创业项目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导师也应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中,结合实践经验提升课程质量。取长补短,既能提升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又能在其中充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二)纠正学生创业思想偏差

第一,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立足于帮助学生对创业有长远的规划,应该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和思想引领的双重作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不仅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更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意识。加强思政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培养学生创新和进取的精神,提高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创业初衷的建立应该时刻牢记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准则,避免错误的创业目标和手段[3]。让学生了解到个人发展、企业发展与社会稳定和国家强大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懂得心怀感恩、回馈社会、回报国家。这也是高校发展育人的客观要求。

第三,除了课堂教育,高校可以遴选以往创业成功的优秀大学生团队,增加经验交流和发挥正向引领的作用。帮助创业大学生吸收优秀团队的经验,提高对团队创业的认知,加强创业团队的项目打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长远规划能力[4]。

(三)课堂教育的双向融合

课堂是高校教育的第一阵地,要在课堂教育中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内涵。专业能力和技术素养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紧密结合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5],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创业打好能力基础和发展动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职业素养、企业管理、企业法规等与创业能力相关联的课程内容。在学科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突出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有意识地在能力和技能培养中加入思政教育的理念,增加创新能力培养、职业伦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利用课堂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有机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四)课程设计与制度措施的合力

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作为立足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方向引领,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为目标,不断优化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完善制度措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各个高校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办学特色,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意愿,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去。

此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不仅要注重课堂的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获取。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在积极制定面向创新创业大学生的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比如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或者省市地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也有高校在校内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践基地等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入驻。在实践中,政策措施的健全一方面保证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内容延伸和平台延伸。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全面育人的根本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奠定了大学生确定人生理想信念的基础,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中一些关键的决定和选择。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充分汲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养分,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引领和理念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育人的长远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柏红.新时代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分析[J].现代教育,2019(20):39.

[2]程颖,侯烨.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20(8):50.

[3]彭秀梅.如何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智库时代,2020(3):249.

[4]张明进,李晓东.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索[J].教育改革与发展,2019(24):87 .

[5]庞凌霄.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融合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12):103.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