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大学药食平台促进研究生素质全面提升实践教学改革

2020-09-10田民义刘雄利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发展规划素质提升实践教学

田民义 刘雄利

摘 要:贵州大学药食科研平台立足贵州,服务三农。目前本学科坚持将产业需求与研究生的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紧跟产业发展需求,“政-研-企”紧密合作,采用课程-实践-科研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地方的需求与自己的培养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已探索出一条课程-实践-科研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为贵州省药食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本文介绍了贵州大学药食平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研究生的素质培养为目标,采用课程-实践-科研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介绍了研究生素质提升中科学素养培养、心智健全发展和科学研究引导三个方面的初步教学改革及其发展规划。

关键词:素质提升;实践教学;药食平台;发展规划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122-02

基金项目:“科研项目与平台互动促进制药领域研究生培养产学研创新能力研究项目”(黔教研合JG字〔2016〕06)

一、贵州大学药食科研平台概述

贵州大学药食科研平台包含西南药食两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贵州省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前者依托贵州大学,2017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建立;后者依托贵州大学,2015年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建立。贵州大学药食科研平台主要研究方向:一是药食两用资源初加工及保鲜贮藏研究;二是药食两用资源植物的功能因子研究;三是药食两用植物的药理学及毒理学研究;四是产品开发工程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五是药食两用新产品开发研究;六是药食两用产品的质量标准研究。

贵州大学药食科研平台依托于贵州大学,综合多学科优势,响应贵州省发展方向,紧跟产业发展需求,采用“政-研-企”紧密合作模式,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平台团队上,按照产业需求,组建药学、生物学、食品学、农学等多学科人才团队。在研究生培养上,紧密结合企业需求,研究课题源于企业,实验数据直接反向服务于企业,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在合作企业就业。贵州大学药食科研平台主要研究人员先后主持相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八十余项,研究经费近三千余万元。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五十余项(已授权近三十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三百余篇(其中SCI收录六十余篇);出版中药、食品相关专著(或教材)十余部;在中药民族药研究领域获得新化合物一百余个,完成了二十余种生物活性成分中间体(提取物)产品制备工艺和检测技术,帮助企业制定了三十余种药材的内控质量标准,且帮助省内多家药品、食品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一百余项,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力。

二、药食科研平台是培养研究生科学素养的主导平台

科学素养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方面[1]。药食科研平台积极为学生不断完善科研技术进行人才队伍的建设,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为拓展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并学习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并解决其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课题组学生实行相关导师负责制,同时课题组组织学生进行工作汇报,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为学生开设多门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的课程。

药食科研平台培养的研究生要应用所学知识开展药食产品相关科学研究。研究方向紧跟产业需求,密切结合企业面临的技术改造、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和科研攻关项目,主要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基础和应用性研究,同时针对药食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工程化关键技术等开展相关工程化研究。论文形式可以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研发等。研究生由校内导师和合作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将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紧密结合,采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三者结合的素质培养;支持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创业项目,通过这些科技创新项目的实践,逐步完善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技能、科研技能得到提高。同时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同学主动去更新知识,开拓视野。

重要举措:依托药食科研平台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紧跟产业需求,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紧密结合,采用课程—实践—科研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创新,推动研究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坚持科研实验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基础研究服务于产业需求,研究成果面向企业转化,将学生所学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树立以学生为根本,以加强药食學科人才的规范化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提升药食学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现场实践教学,让学生知晓企业需求,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以“课程—实践—科研”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为核心,提升科研队伍,完善仪器平台建设,为学生培养提供保障;建立以鼓励创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提升学生的科研热情,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形成贵州大学药食学科人才实验教学的显著特色,以发展培养大批人才。

目前,药食科研平台已指导硕士研究生54名,毕业37名,校级优秀毕业论文12篇,同时7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卓越奖、省优秀毕业生、省三好学生等称号。

三、药食科研平台是培养心智健全研究生的主导平台

药食科研平台以科研反哺教学,将其科研项目选择性地转化为学生的教学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创新创业竞赛等,促进学生科研意识的形成,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心智健全的研究生。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将实验教学内容与前沿研究进展综合交叉,提升素质培养,通过不断开发实验项目、研制实验装置,更新实验内容,实现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2]。具体做法是将导师的前沿研究成果作为实验教学的内容,提高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比例。在导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在体验科学研究创新的过程中,知晓本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为学生独立创新提供基础。让研究生置身于一个创新研究的环境氛围之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药食科研平台学生主要围绕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基础或应用性研究,实现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的有效结合,促进了应用创新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具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在创新成果突破上具有更高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并且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现多学科的交流、磨擦与碰撞,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的、心智健全的创造性人才。

四、药食科研平台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主导平台

高校科研平台凭借先进的实验仪器、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最前沿的科研实力,在学生科学研究养培育方面具备优势[3]。目前药食科研平台成为贵州药食领域人才培养的摇篮,为贵州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以建立“产学研战略技术联盟”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机制,构建“垂直一体化”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一体化药食品种研发体系和深加工产品产业“上、中、下游” 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将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紧密结合,校内导师和合作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学生,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以药食科研平台项目带动联合,通过项目合作实现人才合作、技术合作,达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生产、产业实力增强、企业增效增收、培养人才的目的;以技术或产品转让、专有技术嫁接及联合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成果后续工程化的转化与人才培养。

(一)立足贵州优势药食材资源开发新型系列食品及保健品

药食科研平台在保健品理论与经验整理和挖掘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提取、分离、富集和制剂技术,围绕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贵州省的植物资源优势,开发以金银花、黄精等为原料的系列保健品、食品等;围绕保健品产业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对现有名优特产品进行二次开发,推动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

(二)贵州道地药食材的种植与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药食科研平台对贵州道地、大宗药食材如山银花、太子参、罗汉果、刺梨等,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建立了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开展谱效关系研究等,完善其质量标准,为之提供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同时,根据药食材市场需求及用量,结合药食材的野生及种植规模,对大宗或较稀缺药食材进行人工种植或抚育研究。

目前,药食科研平台申报药食领域科研项目共计23项,累计新增科研经费973.31万元;申请药食领域发明27项,其中授权专利14项;发表药食领域相关研究SCI論文22篇;举办各种相关学术讲座及培训,学术报告5次。

五、用人单位对本药食科研平台毕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

通过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用人单位对本平台培养的毕业研究生的整体印象为满意,认为本平台培养的毕业研究生能够满足单位的用人需要。

近五年,本平台毕业研究生年均初次就业率为90%,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100%。统计数据表明,毕业生升学率为20%。

本平台培养的毕业生起薪在4 000元以下的占20.5%,大多数毕业生的起薪在4 000~6 000元之间占60.5%,6 000元以上的占19%。

工作1~3年期间,本平台培养的毕业生65%没有跳槽,25%的毕业生有一次跳槽经历,10%的毕业生有过两次及以上的跳槽经历。跳槽的主要原因集中于个人发展空间以及工作环境。

抽样调查中,毕业生75%认为在本平台培养期间所学得的实验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工作中运用到,60%的毕业生认为在本平台培养期间所学得的实验知识与技能能满足职业发展所需,80%的毕业生对本平台培养质量评价很满意或比较满意,95%的毕业生对本平台总体感到满意。

六、结语

综上所述,贵州大学药食平台促进研究生素质全面提升实践教学改革是以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将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紧密结合,校内导师和合作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学生,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产业发展所需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婧,朱宁洁.硕士研究生深层学习与科学研究素养培养探索[J].山东高等教育,2017(1):68-72.

[2]赵艳娥,等.强化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94-297.

[3]孙丽,等.高校科研平台助力本科生科研素养培育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8):5-6.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发展规划素质提升实践教学
我省冰雪项目发展规划及运动队伍组建和管理的研究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提升研究
新时期舞蹈编导素质的提升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