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2018大阅读观与程翔经典阅读观的比较

2020-09-10康健崔秀兰李季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文本素养

康健 崔秀兰 李季平

摘 要:基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2018(下文简称“PISA2018”)大阅读观和程翔经典阅读观,分析二者的差异与共性,探究二者的启示:构建以单一文本为契机的多文本阅读系统、通过元认知策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整合多媒体资源更要回归教学文本、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原始阅读。

关键词:PISA;2018 大阅读观;程翔;经典阅读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102-02

2016年10月出版的《PISA2018阅读素养框架(草案)》,创造性地构建出一个包罗万象的阅读策略层级体系——大阅读观。与国内阅读教学相比,程翔在众多具有经典阅读理念的教师中脱颖而出。本文将PISA2018大阅读观与程翔的经典阅读观进行比较,探索二者对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启示。

一、PISA2018大阅读观与程翔经典阅读观的差异

(一)关于PISA2018大阅读观

根据《PISA2018阅读素养框架(草案)》中对阅读素养的含义、维度等相关内容的重新界定,PISA2018阅读素养的测评总体呈现出“大阅读”观。

1.PISA2018阅读素养概念的新发展

PISA2018将阅读素养定义为“为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发展个人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对文本的理解、使用、评价、反思和参与的能力”[1]。该定义明确了阅读的个体目的性,不再仅仅关注获得的知识容量,更注重个人潜能的发展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体现了阅读素养提升的阶段性、过程性和递进性。与之前相比,PISA2018在定义中还首次将阅读载体“纸质文本”改为“文本”,这就意味着电子文本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入阅读过程,扩大了阅读对象的外延。

同时,其还侧重于“评价”“反思”“参与”能力在阅读过程中的地位,形成了“理解→使用→评价→反思→参与”这种层级递进、难度增加、范围广泛的阅读过程。比如PISA2018样题《宇宙探索的黄金时期结束了吗?》[2]一文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问题一(单选题):依据文章内容,探究私营企业对宇宙探索有何影响?

A.私营企业已经表明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宇宙探索项目

B.民众质疑官方公布的宇宙工程的必要性

C.与私营企业相比,相同探索宇宙项目上,政府机构稍显逊色

D.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逐渐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

问题二(主观题):请考虑作者是如何撰写本文以及评论者们是如何回应的。根据文字信息,请写一篇评论,归纳宇宙探索的两个主要的好处。请用文本中的细节支撑你的论点。

PISA2018这道样题设置的两个任务完整地呈现出“理解→使用→评价→反思→参与”的阅读过程,这一逐级深入的阅读过程丰富了阅读素养的内涵,促进了阅读素养的提升。

2.PISA2018阅读认知过程框架的细化

第一,文本认知策略细化。PISA2018在文本认知策略上的一大亮点就是把隐性的阅读流畅性提到了显性位置,它直接影响我们阅读体验的成效。阅读流畅性是指“能够准确、自动地阅读文本,以便充分理解的关联文本的能力”[3]。流畅的阅读有助于读者更准确地将自己的注意力分配到阅读过程的各个层面,相反,阻塞的阅读迫使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分配到较低级的阅读体验过程中,以至于设定的阅读时间处于“失控”状态,总体说来,这样的阅读体验较低级。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学生的阅读流畅度更有助于学生阅读体验的有效生成。

第二,任务管理策略细化。PISA2018构建的任务管理策略主要体现在阅读元认知策略的设置上,PISA2018认为“元认知阅读策略包括阅读目标的设置,并且在该目标下进行有效阅读,准确筛选并精准定位重要信息,监测阅读生成过程,及时调整阅读策略,进而解决阅读理解问题”[4]。这一策略的设置下,阅读的过程更加完善,趋于完整,也比较符合学生阅读体验“感知→理解→抒发”的必定过程,该策略使学生的阅读体验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让学生实时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充分获得阅读体验的自主权。

(二)关于语文特级教师程翔的经典阅读观

程翔作为一名学者型的语文特级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默默耕耘几十载,程翔的阅读教学主要呈现出一种“经典阅读观”,其源于一线阅读教学的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具有驱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层价值[5]。一是从阅读载体的角度看,程翔倡导的阅读主要依赖纸质文本,阅读中国从古至今各个时代的大家之作。而且,程翔阅读教学中过多使用多媒体持消极态度。他认为阅读应是纯粹的过程,要善于为学生营造适当的阅读氛围。二是从阅读素材的角度看,程翔主要关注名家名篇,对于生活中的阅读关注不够,但程翔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与阅读联结,从而迸发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阅读内容。三是从阅读体验建构的角度看,程翔将阅读分为“原始理解”“后续理解”“基本理解”三个阶段,并且设置了阅读教学的三层级目标。尽管十分关注阅读体验的生成过程,但对阅读体验过程的反思不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阅读体验的生成,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无形中被割裂。

二、PISA2018大阅读观与程翔经典阅读观异曲同工

(一)重视阅读主动权——阅读体验的关键

PISA2018阅读素养的定義使得无论在阅读目标的确立、阅读文本的选择,还是阅读过程评估和阅读结果输出的各个方面,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阅读主动权的问题,程翔的立场是无论怎样都不能剥夺学生的原始阅读,原始阅读就是初始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阅读体验的主人。

(二)倡导读写联系体——阅读体验的生成

PISA提出的阅读素养强调学生的阅读要放在社交环境中,不仅要求学生从阅读对象中获取所需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要具有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将自己的阅读所获能够自主、流畅地表达出来的能力。PISA2018 阅读测试增加了单元文本的比例,例如在《宇宙探索的黄金时期结束了吗?》一文后,插入多位评论者的不同观点,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并加以论述。阅读只有通过表达,才能实现最完整的阅读过程,PISA倡导为阅读和写作搭建沟通的桥梁,将阅读落实到实处。关于“读”与“写”的关系,程翔认为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程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不顾课时的束缚,就某一个学生十分专注的问题,开展专题课,鼓励学生输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三)鼓励批判性思考——阅读体验的提升

由PISA2018阅读素养的定义,我们能够看到批判性思维的整个生成过程,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可以辩证地来观察文本,阅读时更可以就某一开放性的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阅读结束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迁移到阅读之外,阅读是学习的过程,更是批判的过程。程翔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具有敢于质疑、批判权威的勇气,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并给予学生时间搜集资料支撑自己的观点,程翔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来自于自己对于文化的坚守。例如程翔发现《愚公谷》选自《说苑·政理》,但是教参提供的翻译有误,于是就找来了大量的相关资料验证核实,由此激发了程翔对《说苑》这本书的浓厚兴趣,《说苑译注》的完成正是源于他对练习题中的一个小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三、PISA2018大阅读观和程翔经典阅读观的启示

(一)PISA2018大阅读观的启示

1.构建以单一文本为契机的多文本阅读系统

在阅读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单文本阅读不但不能增加学生知识的储备量,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思维想象力。PISA将连续文本的线性阅读轉换为非连续文本的非线性阅读,例如PISA2018《宇宙探索》主题单元设置的三个任务,任务一属于连续单文本,任务二属于非连续多文本,任务三属于连续性单文本,这种连续单文本与非连续多文本交叉考察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多维阅读素养。但是多文本阅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仍需要依托于单文本阅读,二者是互补的,都应受到重视,尽管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2.通过元认知策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PISA2018阅读素养测试的背景下,阅读元认知策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阅读前,主要体现在观察阅读材料、设定阅读目标、估计阅读时间和选择阅读方法等。阅读中,主要体现在监控阅读时间、灵活转换阅读策略以及圈改批画阅读感悟等。阅读后,主要体现在梳理与整合阅读感悟、评价阅读效果以及反思整个阅读过程等。PISA2018提出的阅读元认知策略比较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它使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更符合个人现实状况,真正将阅读还给了学生。

(二)程翔经典阅读观的启示

1.整合多媒体资源更要回归教学文本

程翔认为,在信息时代应该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发展和创新,更是创新型社会赋予教育的使命,培养学生获取、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高效地提取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批判、创新能力。但是语文阅读教学还是要回归到教材文本中来,这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学生正是通过阅读作者富有艺术性的语言,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体会作品语言的艺术魅力。陆蠡《囚绿记》中有“绿”,朱自清《绿》中也有“绿”,语文教师不必通过多媒体过分展示绿的颜色,而要引发学生对生命之绿的“幻想”。语文课上,再美的颜色也不需要“图解”,或者说,正因为美,所以不用“图解”。语文的魅力莫过于通过文字提供无限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2.关注学生亲身体验的原始阅读

程翔执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设置了两课时,起初学生很不喜欢这篇“无趣”的文章,但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教师的指导,学生逐渐认识到文章的逻辑美,对这篇文章产生“好感”的人数大幅度提升。反观我们的阅读,主要是以教材上的经典文章为主,这部分文章主要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议论文,学生通过阅读得到的有效信息不过是作者在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相关的写作手法,这种阅读多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相互脱离的,学生不可能通过一味地回顾传统获取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那么学校教育就必须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阅读文本,多一些像《中国石拱桥》《景泰蓝的制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苏州园林》等说明文应走进学生的视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更具有时效性的锻炼。PISA2018已经为我们完善了阅读素养的生成构架,更加符合知识经济及提倡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对于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应该借鉴。同时,也一定要继续传承程翔提出的经典阅读观,我们要根据我国各地区的学情,在借鉴与传承并举的理念下,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OECD.PISA 2018 Draft Analytical Frameworks[EB/OL]. http://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PISA-2018-draft-frameworks.pdf.2016:11,7,106,107.

[2]潘涌.语文核心素养:“表达力”和“思想力”——基于PISA最新分析报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45-152.

[3]Kuhn,M.R. &,Stahl,S.Fluency:Areview of developmental and remedialpractices[J].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Psychology,2003(95): 3-21.

[4]OECD.PISA 2018 Draft Analytical Frameworks[EB/OL]. http://www.oecd. org/pisa/pisaproducts/PISA-2018-draft-frameworks.pdf.2016:11,7,106,107.

[5]崔秀兰,许勇.浅谈程翔的语文教育理念及其对“卓越教师”计划的启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5):129-131.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批判性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