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的教育功能看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点
2020-09-10高晴晴
摘要:音乐和电视节目两者都具有包含价值导向与教育功能在内的社会功能,所以,我国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有责任正向引导观众的音乐审美判断、普及音乐知识,目前我国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包含了很多非音乐性元素,对于音乐的关注度不足,本文从音乐的教育功能角度浅谈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点。
关键词:音乐类综艺节目;音乐教育;创新点;音乐社会功能
一、国内音乐类综艺节目的现状
纵观近几年的电视综艺节目,音乐类综艺节目可谓是层出不穷,我国的音乐类综艺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十分迅速。尤其在近几年,音乐类伴随其数量的增多而丰富多样。有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带观众走近美声唱法和音乐剧体裁,把高雅音乐与经典作品带给听众的音乐类综艺《声入人心》;有以传统国乐为主题的民乐竞技类节目《国乐大典》;有与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相结合的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还有明星音乐竞技型的《歌手》、《跨界歌王》、《我是唱作人》等;素人音乐选秀型的《中国好声音》、《明日之子》、《中国新说唱》等等。对比十年前以《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我爱记歌词》、“超女快男”为代表的国内音乐综艺节目,不得不说我国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不断的在创新、在发展,这既是国民音乐素养、音乐审美水平提高的表现,同时又发挥着娱乐大众、提高观众音乐素养的作用。但是我国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相似题材的节目多;包含的内容太多太杂使得节目的音乐性被削弱;过于关注音乐以外的东西,忽视对音乐的深入理解;过于关注节目的娱乐性,忽视了节目的其他价值。
二、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当“寓教于乐”
说到综艺节目的社会功能,很多人都会想到综艺节目有放松心情、获得快乐的娱乐功能,没有趣味的综艺节目不会有观众,但是娱乐功能并不是综艺节目的全部意义,甚至过于重视节目的娱乐功能会导致其他功能的失衡,和其他电视节目一样,综艺节目会影响大众的价值取向,具有教育意义、认知功能、导向作用。不仅综艺节目有引导大众价值取向的意义与教育功能,作为文化分支的音乐文化同样应当承担音乐的社会功能与责任。成功的音乐类综艺完全可以做到“寓教于乐”,此处的“乐“既代表在娱乐中达到教育大众的效果,比如湖南卫视策划的音乐类综艺《声入人心》兼具娱乐性的同时把美声唱法和音乐剧介绍给观众;“寓教于乐”的“乐”也是发挥音乐艺术教育功能的意思,比如中央电视台原创的大型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把中国古诗词文化融入音乐中,不仅继承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也使人们同时享受了诗词之美与音乐之美。以音乐的教育价值为切入点看音乐类综艺节目的教育功能,是希望音乐类综艺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能提高观众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把真正好的音乐作品带给观众,使观众在看节目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美、理解音乐艺术。
三、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当“关注音乐”
百度百科中把“综艺节目”解释为一种综合多种艺术形式并带有娱乐性的节目,我认为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当把节目的音乐性放在第一位。有的音乐类综艺总会设计很多音乐以外的环节来制造热点、提高收视率,其实优秀的音乐作品就可以成为热点。那么音乐类综艺如何做到“关注音乐”?
1、重视节目中音乐知识的普及
这个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方面,国家提倡“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电视节目有传播知识的责任,音乐知识的普及不能局限于课堂,综艺节目的平台更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一站到底》、《最强大脑》、《中国诗词大会》等科普类综艺的火爆反映了知识的传播是受欢迎且有价值的。纵观近年来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有的花费大量时间来介绍选手背景、选手心路历程、赛制,甚至有的花大量时间公布竞演结果、展示导师抢人环节的,但却鲜有音乐综艺会花时间对所呈现的音乐表演进行音乐知识普及。音乐知识科普可以有很多形式,科普的内容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演奏演唱过程中对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字幕的形式展示,也可以在表演前导入相关音乐知识的介绍,比如《声入人心》节目中有歌手演唱经典音乐剧《吉屋出租》的选段,这时把音乐剧这种体裁或是《吉屋出租》这部音乐剧的创作特点等介绍给观众就是一个很好的科普形式;《国乐大典》节目中出现的大多是我国世代流传下来的民族乐器,如果在节目中加入介绍乐器的部分,普及国乐知识的过程也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何乐而不为?在“知识付费、干货为王”的时代,尊重观众就要不低估观众的求知欲,音乐类综艺节目要创新就要摒弃“娱乐至上、只抓收视率”的制作思路,应该更关注音乐、利用音乐知识的普及获取口碑、吸引观众。当然,音乐类综艺节目不是科普节目和音乐课堂,关注音乐知识的普及也不是要“去娱乐化,”成功的音乐知识普及是要融入整个节目中、結合综艺节目的特点把知识以大众喜爱的形式呈现。
2、提高节目的专业水准
电视节目有正向引导观众的责任,音乐类综艺节目会影响观众的审美判断、审美取向,与国民音乐素养息息相关,所以提高音乐类综艺节目的专业水准也是在培养观众的音乐素养。提高节目的专业水准一方面要从音乐表演入手,具体来说就是要保证“听感的舒服”,因为音乐作用于人耳,使观众获得听觉上的审美体验是音乐类综艺的重要目的。要做到“听感的舒服”首先要把关节目中所表演的作品,应当选择多元化、经典化的作品,拒绝低俗、粗制滥造的作品。互联网时代,歌曲创作与传播的门槛低,出现了很多毫无美感、毫无内涵的口水歌,音乐类综艺节目对音乐作品的选择应该有门槛,有的节目在作品选用上只要流量不要质量,时下热门的音乐作品不一定是好的作品,盲目的选曲不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也不利于观众音乐素养的提升。
其次,选择了优秀的作品还要把关作品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要结合原始作品的内容、创作背景,不成功的二度创作容易让人“出戏”,比如《经典咏流传》中某乐队演绎的歌曲《登鹳雀楼》,采用了国内外的四五种乐队伴奏,表演形式过于花哨反而破坏了《登鹳雀楼》这首诗原本的意境。
最后,不可否认音乐是表情达意的手段,歌曲更是能表达很明显的内容,但表情达意并不是音乐艺术的全部,节奏、和声、调式调性、旋律等作为音乐的表现因素决定着音乐的风格,是组成一首音乐作品必不可少的因素。几乎所有的音乐类综艺都会有嘉宾交流的环节,比如《中国好声音》中导师与参赛选手交流的环节,《乐队的夏天》乐评人点评乐队表演的环节,交流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却极少讨论音乐的形态。反观日本的一档音乐类综艺《関ジャム完全燃show》,这档节目从分析音乐的形态、乐手的技巧、歌手的唱法,甚至细致到分析作曲家某个不协和和弦的运用动机,带观众从专业的角度了解音乐形态、从而更理解音乐这门艺术。深入分析音乐作品或是歌手、乐手技巧正是我国音乐类综艺容易忽视的方面。
结语:总体上说,我国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不断在寻求创新与发展,对音乐类综艺节目应该如何创新的讨论也从未停止,但是我们看见的创新有舞美、节目流程、节目赛制等方面的。从音乐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角度来看,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可发展、可创新空间还很大,音乐类综艺节目要从新的切入点创新,就要把音乐知识的科普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从各方面让音乐类节目更加关注音乐本身。
参考文献:
[1]闫敏,王东莲.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分析——以《声入人心》为例[J].出版广角,2019(04):77-79.
[2]罗灿.《国乐大典》:传承创新传统民乐[J].当代电视,2019(03):41-43.
[3]郑向荣,王爽.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路径解析[J].中国电视,2018(12):82-85.
作者简介:高晴晴(1996-),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学方向硕士。
(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 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