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

2020-09-10陈荣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培养策略大学生

陈荣光

摘 要:国家责任意识是大学生不断奋斗、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的精神动力,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从当前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中可以发现,高校存在培养理念脱离实际、培养环节衔接不紧、培养内容陈旧落伍、培养方式过于单一等多个问题,缺乏科学性的培养不利于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的提升。为此,高校要针对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采取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手段,帮助大学生增强国家责任意识,进而更好地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高校教育;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258-02

国家责任意识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不断实践中形成的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1]。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之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一方面国家实力的提升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但是另一方面,侮辱、诋毁国家的言论也越来越多。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不断发展的动力,所以他们是否具备强烈的国家责任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发展。因为高校的不重视,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极度缺乏。再加上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让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培养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全球一体化发展削弱了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

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极大转变,经济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而且西方国家也利用各种方式在我国鼓吹资本主义思想,传播西方的价值理念和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也因此遭到了极大削弱。而且大学生缺乏充足的社会经验,很容易被这些思想诱惑。长此以往,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培养就会越来越难。

(二)网络飞速发展消解了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逐渐得到了普及,并且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首先,从网络的特性来说,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娱乐性等多种功能,所以很容易吸引大学生。其次,网络的出现让人们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因此,不法分子得以利用这种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在网络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相互交融,大学生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在这一过程中被不良思想诱导。再加上大学生尚未形成完全成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很容易在不良思想的影响下形成错误思想。由此可见,网络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所以培养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刻不容缓。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7年考察北京大学时曾说,当代大学生,每一個人都应当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并且要忠于祖国和人民,拥有强烈的国家责任意识,扎根祖国,带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为祖国做贡献。当代大学生是文化知识和先进技术的掌握者,也是推动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是一项极为困难的挑战,需要高校积极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

(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有了更高要求。以大学生为例,在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之后,他们就将自己的需求转向了精神方面,但是精神文化又充满了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很容易出现偏差。为此,国家要积极帮助大学生培养国家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地学习和工作。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都会有所提升,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2]。

二、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的重要场所,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却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高校对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存在很大问题。

(一)教育理念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

教育理念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是影响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培养的问题之一。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责任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无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导致培养效果并不明显。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其他的知识教育并不相同,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道德修养的存在,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如果教育理念不从学生生活出发,就会导致国家责任意识培育过于空洞。这种脱离主体和实际的教育,必然不适合学生。而且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区别,学校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自然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3]。

(二)教育环节衔接不紧,缺乏系统性

教育环节衔接不紧、缺乏系统性是影响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培养的第二个问题。因为国家责任意识是一种无形的思维意识,所以培育过程是漫长的和循序渐进的。如果急于求成,反而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从培育情况来看,国家责任意识的完全养成,需要经历多个环节,而且需要心理教育和行为习惯的互通。如果忽略任何一个层面或者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最终的成效。但事实表明,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无法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再加上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缺乏系统性,最终影响了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

(三)教育内容陈旧落伍,缺乏全面性

教育内容陈旧落伍、缺乏全面性是影响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培养的另一个问题。教育内容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责任意识培养的直接参考,教育内容将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但是从当前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来看,可以发现教育内容过于陈旧。但社会在不断发展,学习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让学生更容易接受[4]。教育内容缺乏全面性也是一个问题。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德育教育,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国家主权、民族意识、文化自信等内容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就很容易出现偏差。

(四)教育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教育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也是影响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培养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责任意识培育时都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灌输式教学,严重消耗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进行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学非常有必要,但是不能因此忽略学生的个性。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因为对国家的政策不够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相关内容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导致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培养存在严重不足。

三、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贴合实际,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要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高校首先需要贴合实际,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5]。在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育理念极为重要。为此,高校要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做到贴近学生,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原则,关注其心理变化和认知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其次要做到贴近生活。因为生活是教育的来源,只有从生活出发,才能让国家责任意识教育更加人性化,进而提升高校的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教育效果。

(二)培养情感,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

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要注重情感教育,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情感是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体验。注重情感教育,就是要为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教育奠定情感基础。爱国主义情感是国家责任意识的核心,为此,高校首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因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学校要通过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情感基础,进而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更好地开展国家责任意识教育。总之,教育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实际情况,并且要具有针对性,要紧密结合本校学生国家责任意识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

(三)整合资源,补充教学内容

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还要整合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存在缺陷,落后、片面,导致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一直存在缺陷。为此,高校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丰富当前的教学内容。一是要进行国情教育。因为时代在不断发展,所以学校要注重国情教育,以此来提升大学生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识。二是还要进行国家主权教育。国家主权教育是国家责任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维护国家主权是每一位国人义不容辞的事情,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自觉维护国家主权。

(四)创新发展,创造多元的教学方式

要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还需要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原有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必不可少的方式,因为通过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理论认知。但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并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为此,高校需要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加深爱国主义和国家责任意识的认知。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6],通过网络教学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以一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国家责任意识培育,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不断学习提升国家责任意识,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动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杰.新时代大学生国家意识养成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

[2]王学俭,张羽茜.新时代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3-17.

[3]彭婷,彭辉.浅谈新时代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研究[J].轻工科技,2018,34(11):194-195.

[4]陈婷.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研究--以四川部分高校为例[D].西华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5]王永和,李玉华.民族院校大学生国家意识现状及教育对策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117-120.

[6]郭紅彦.新时期对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4):115-116.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培养策略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