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辞学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应用

2020-09-10王学慧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修辞学高中案例

王学慧

摘 要: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类技能,不仅是应试能力的需求,也是一名高中生素质教育的映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有很多与修辞学相关的知识,既表现在试题上,也反映在教材内外古诗的赏析上。因此,一方面,出于应试的考虑,另一方面为了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有必要了解古诗中所运用到的修辞知识。文章阐述了修辞学理论和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从人文和应试两方面分析修辞学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应用。

关键词:修辞学;高中;古诗鉴赏;案例

中国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183-02

一、修辞学理论概述

修辞是在言语表达时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在于修辞主体对词语、句子的选择和调配,这种修辞活动离不开一定修辞手段的使用[1]。它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修辞手段。语言修辞手段主要包括语音、词语、句子、辞格等,非语言修辞手段主要是标点符号、图形、公式、图表等。总之,修辞活动就是修辞主体利用一定的修辞手段达到的最佳言语表达效果[1]。它可运用于各门学科,如在语境学中,可以运用修辞学研究修辞主体在修辞时的思维过程;在美学中,修辞学可以调配修辞手段并充分利用汉语在形音义方面的特点,创造语言的音律美、形体美、意义美。修辞用途的广泛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二、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丰富,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从先秦时期《诗经》的出现,中国诗歌的发展源头就已形成。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形成各大诗体和诗风,如建安体、永嘉体、陶体、谢体等。发展到唐朝,诗歌可以说已经达到顶峰,在这个文学艺术繁荣的时期,诗人根据自身特点和背景身世,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题材广泛、流派众多,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豪放诗风,也有沉郁顿挫的低沉诗风,还有悠然闲适的田园诗风,不同的诗风流露了诗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到了宋朝,词是我国诗史上又一高峰,此时的诗风主要是豪放和婉约,诗人借诗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元明清时期主要以戏曲小说为主,但也有大量诗歌的创作,直到现在诗歌仍然在各大体裁的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现代诗歌的创作无不是受到古代诗歌的影响。

三、修辞学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应用

(一)人文方面

作为一个高中生,古诗鉴赏能力不仅是应试上的需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求,不仅要从语言角度去审视还从美学方面去揣度。

1.修辞学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中的表现形式

语音修辞主要体现在押韵、平仄、叠音词以及鲜明的节奏,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歌在语音修辞方面的表现都有所涉及,因此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第一,语音方面。古代诗词较为讲究平仄,在诗句中有规律的出现,使声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形成语言形式的音乐美。例如必修三选入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体现了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分布规律。

押韵现象在诗歌中并不罕见。押韵是指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文不同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就形成了押韵。例如必修二中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中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体现了押韵现象,都押的“ian”韵,使得整首诗声音和谐悦耳,同时也便于学生对作品的记忆和吟诵。

叠音词的使用在诗歌中也是屡见不鲜。叠音词的使用不仅可以使声音绵延,强化声音的音乐美感,而且可以使得声音绵延,强化声音的音乐美感。例如必修四选入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头这一句就连用了七组叠音词,表现了女词人惆怅、凄凉的心境。

音节的匀称对于诗歌的节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教学中会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例如:被刘勰誉为“无言之冠冕”的《古詩十九首》,诗句语言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其中一篇诗歌《涉江采芙蓉》每一句的节奏都是二三,音节的整齐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而语言的延宕带来很强的画面感,也让人体会到一位游子对于归期渺茫的痛苦之情。

第二,词汇方面。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讲,要想对诗歌有很好的赏析,就必须掌握重点字词,挖掘其内涵,进而更深入地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必修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诗意,贯穿全词的愁绪,使得“愁”字而得到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意境。

第三,句式方面。对于诗歌而言,句式的选择将会影响其节奏和韵律效果的呈现,进而影响视觉上的审美性。例如必修三选入的诗歌《蜀道难》,句式错落有致,长短句相衔接。长句的运用,是前半部分诗的主要特色,通过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蜀道的高山险峻。而后半部分多用四字短句来描写剑阁的险象环生、跌峦起伏,通过这种语言节奏释放出诗人紧张惊恐的情绪。

第四,辞格方面。修辞格是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为了加强语言的表现力而被人们广泛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通过积淀形成的具有特定格式和特定功能的言语表现形式,简称为辞格。在高中教材所选入的诗歌中辞格运用最多的有譬喻、借代、拟人、象征、联想、用典、夸张、比、兴等。例如李商隐在诗歌《锦瑟》中就连用了“庄周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四个典故,表达诗人凄寒孤寂的怅惘和殷切的思念之情[2]。

2.修辞学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中应用的优点

第一,品味经典,传承文化。高中必修教材选入的诗歌可从春秋时期追溯到清代,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大都是每位诗人的经典之作。同时诗歌中也承载着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从古人诗歌中挖掘修辞艺术有利于今人创作诗歌时对其修辞艺术更好的借鉴[3]。

第二,提升审美,陶冶情操。[4]高中教材选入的诗歌无论在音节还是句式上都给人以审美上的享受。高中生在诵读古代诗歌时在某种程度上定会与诗人产生某种心灵上的契合,进而将学生带入某种意境中,陶冶其情操。

第三,激发想象,活跃思维。高中教材中选入的很多诗歌,有很多都用到联想的修辞手法,诗人在创作时的想象与读者阅读时的想象可以相契合,产生共鸣。因此,高中生完全可以凭借诗题和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对其诗歌中某些词句的使用进行大胆想象,进而揣测诗人此处写作的目的。

(二)应试方面

1.修辞学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中的题型表现

第一,炼字题。炼字题是高考诗歌鉴赏最常见的一类题型,考察的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某个字词与整首诗词的联系。其实炼字就是锤炼感情,而带有修辞手法的字词对于诗人情感的表达、意境的烘托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在解答这类题时需要明确地了解这一字词在本句的内涵,修辞手法对于诗歌内容的表达和诗人情感的抒发有何作用。

第二,意境题。意境题在考试时主要以营造xx氛围为题考察学生对于整首诗情感基调的把握[5]。意境是指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在解答这类题时要仔细品鉴诗歌语言,洞悉意象的内涵。

第三,表达技巧题。表达技巧题一般在诗歌鉴赏的第二小题里出现,修辞手法的使用就是这类题的一个表现,大都是从押韵、节奏、辞格的角度分析。

2.修辞学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实际案例

下面将以高中教材中的诗歌《氓》为例,分析诗歌中的修辞艺术。

在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比、兴、借代、映衬、感叹、呼告、顶真的辞格,句式整齐,整首诗都是四言句,语音上铿锵自然,运用大量叠音词。

第一,比兴辞格: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对比辞格:句法对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子耽也,不可说也”。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起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前后对比者,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第三,顶真辞格: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以望复关,不见复关”“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氓》诗中的顶真句,效果都是为了增强诗的音樂性。

第四,呼告:“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几句呼告,唱出了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现象的强烈悲愤。

第五,叠音词的大量使用:诗中用了不少“蚩蚩”“涟涟”“汤汤”等叠字形容词,不但起了摹声绘貌的作用,且加强了诗的音乐性。

3.修辞学在应试方面存在的弊端

在高中诗歌教学主要以考题为主,因此对修辞学的分析比较浅显而且片面,具体可以表现为:

第一,修辞与辞格的误解。有些教师由于自身对于修辞知识认识不清,所以认为辞格就是修辞的全部,在讲授过程中也主要以辞格的讲解为主,对于修辞其他部分很少提及[6]。

第二,重视辞格,忽视语音修辞。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对语音修辞讲解较为忽视。目前高中的诗歌教学很明显将语音修辞置于边缘化的境地,它应当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第三,重视积极修辞,轻视消极修辞。辞格作为积极修辞的内容,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鉴赏时主要从这方面着眼。而古诗中最讲究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即炼字、炼词、炼意,也是考纲的明确要求,所以消极修辞也应当被重视。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试图让学生和教师在运用修辞学分析诗歌时能够考虑得更全面,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做题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做到综合性的发展,知识应用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倪素平,丁素红.现代汉语实用修辞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13..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王徐瑞.中学古典诗词修辞教学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9.

[4]余欣彦.高中古代诗歌专题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5]胡倩倩.袁行霈诗歌鉴赏理论在中学古诗词[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6]白龙凤.语文课标下修辞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语文建设,2012(8):65-66.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修辞学高中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文学批评的修辞化
试论美学对交际修辞的影响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努力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