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00”后大学生特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浅析
2020-09-10黄景斌
黄景斌
【摘要】“00”后大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包容性更强、思维方式网络化发展和精神需求更丰富的思想特点,这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思政课教师要全面把握“0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坚持学情分析与学生需求分析相结合、创新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0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00后”开始步入大学校园,逐渐成为大学新生的主角,代际更替下使得“00后”在高校的表现也备受瞩目,与“80后”“90后”相比较,他们呈现出心理需求多元化、思维方式复杂化、行为表现多样化的特点,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基于“0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0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点
(一)自信心和包容性更强
“00后”在国强民富的背景下成长,体验过各式各样的新鲜事物,见多识广,他们具有天然的优越感,自信心和包容性更强。主要体现在:第一,自信、敢于挑战权威。“00后”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技巧,善于摆事实、讲道理,通过双方的良性互动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第二,价值观多元化,包容性强。例如,他们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在未来的择业、就业更多是遵从自己的内心需求,不再纠结于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学习和探索更多新奇的事物,对一成不变的东西缺乏兴趣,渴望民主、自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二)思维方式网络化
现代社会网络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对“00后”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具有了网络化的特点。第一,思维方式呈现横向性发展,由于社会的认知方式普遍网络化,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通过网络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思维方式呈现出横向发展,表现为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第二,思维具有虚拟性。他们热衷于网络上的各种八卦和娱乐新闻,讨论其中的内容。例如,他们对人际关系缺乏复杂性的预判,常常把它们理想化、简单化,也因此在人际交往中碰壁。
(三)精神需求更丰富
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的社会环境赋予了“00后”大学生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精神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他们的精神需求集情感、文化、审美、理想和信仰于一身。对于他们来说,物质世界的单一、枯燥导致了他们精神世界的空虚,所以他们急需更多的美好事物、精神正能量来支撑自己。在完善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他们能从中体验到存在感、认同感和安全感;第二,精神需求常态化。他们对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以满足自我的需要。不同于“80后”用摇滚表达心声、“90后”自我意识迸发式觉醒,“00后”对于精神情感的需要似乎处于一种自然合理的状态。他们会坦然地、理所应当地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吸引力的事物。
二、“0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学习兴趣有待提升
“00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认识偏差,学习兴趣不足。首先从学生个体的角度上讲,他们自信乐观,但思维存在盲目性和偏见,如对思政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忽视、轻视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甚至产生思政课无用论等想法,认为思政课只是公共课,没有专业课重要,与自己的专业学习无关,对未来发展、寻找工作没有价值和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00后”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同时,期末考试的内容相对简单也是造成“00后”大学生轻视思政课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有的学校的期末考试采用机考的形式,试卷单选题和多选题,没有主观题,而且考试前教师还提供大量的习题给学生练习,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一种思政课不重要的错觉,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二)网络文化冲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难度加大
网络化的生活方式使“00后”大学生获得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但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复杂性也会对价值观仍处于发展时期的他们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弱化、人际关系的疏离、政治观念的模糊等,继而使思政课教师教育的难度加大。不同的大学生受到网络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其中有的大学生受网络文化的影响较弱,经过思政课教师有理有据地教育之后,也可以慢慢转换自己的思想观念,回归到正确的方向;而有的大学生根本就不认同教师说的理论,因为有些观念在其脑海中已经固化。不论教师在讲台上怎么苦口婆心,讲的如何精彩生动,也不能使其心服口服,改变其固有观念。有时候他们还跟教师唱反调,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这一类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是有偏见的,怀疑的、甚至是厌恶的。因此,如何想方设法为深受网络文化影响的大学生答疑解惑,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高校思政课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三)供给与需求不适应,学生获得感有待提高
当教师课堂供给与学生需求出现矛盾时,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就不强。从“00后”大学生个体的角度上讲,他们这一代人在物质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对外部世界适应自己的内在需要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不再是获取知识的课堂这么简单。虽然他们的认识有所偏差,但是仍然对教师和课堂怀有期待,渴望教学内容蕴含正能量,渴望得到答疑解惑以及思想上的价值引领。当教师的课堂供给与学生的需求不平衡时,学生就会表现出一系列不符合教学要求的行为,例如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与教师互动少等现象。从教学的角度上讲,教师课堂供给不足是学生获得感水平不高的内在原因,主要体现在学情分析不足、教学方法创新不足、教学内容改革力度不够、教学环境有待改善等。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首位因素中,教育内容(23%)和教育方式(21%)排在前两位,在教学内容方面集中在“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积极回应理论热点问题”,在教学方法方面聚焦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重视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师生活动交流”①。可以看出,高校思政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与教育对象的需求出现脱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主要难题,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成为教师今后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三、基于“00后”大学生特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策略
(一)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思政课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在网络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因而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首先,理论素养要提升。“0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政课教师要坚定政治信仰,开拓视野,创新思维,全面提升自己,可以通过参加研修班、理论大讲堂等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功底,拓宽理论视野,坚定理想信念。其次,道德素养要提升。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技能,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要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项重要的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需求,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最后,教学能力要提升。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党校培训和到国内外其他高校交流培训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②。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主动适应学生需求,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
(二)坚持学情分析与需求分析相结合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做到学情分析与需求分析相结合,了解“00后”大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处事方式,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数据调研是实现精准分析的有效方法。大学思政课堂一般是大班教学,教师很难做到一对一了解。教师可在第一堂课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情况和希望解答的困惑等,从整体上把握他们的情况。例如体育专业和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更强。他们的理论基础整体上相对薄弱。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案,讲授符合本专业学生特点、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的变化,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发现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成长进步。
(三)不断创新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
思政课堂网络化、移动化、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避免,这是思政课教学的新常态。思政课教师必须主动与时俱进,转换身段,调整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跟上“00后”大学生的节奏,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思政课教学就应当把握网络的去中心化特点,把课堂打造成为一個没有绝对中心的数字化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可运用微信、微博、QQ、易班、慕课、微课等新媒体平台作为辅助工具,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实现教学过程的对话化。当前,大学生使用最为广泛的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网络平台是微信、微博、QQ,因而加强微信、微博、QQ在思政课中的应用是构建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例如,教师可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任务,学生通过朋友圈功能发布作品,依据点赞数多少作为作业评价的依据之一,点赞数最高的作品可以在课堂中展示,学生的参与感就会变得更强,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教师可在微博中设置热点议题,让学生发表评论并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在课堂中教师回应哪一种观点更为正确并作出结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00后”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这既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根据“0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人而异,以文育人,以生为本,构建思政课育人“细无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自我,切实提高“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晓亮,沈壮海.关键课程发挥关键作用—基于2014-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9(09).
[2]罗冬兰.面对“00后”大学生,“90后”青年辅导员心理健康分析及调试[J],教育现代化,2018(26).
注释:
①刘晓亮,沈壮海:《关键课程发挥关键作用—基于2014-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国高等教育》2019年第9期。
②罗冬兰:《面对“00”后大学生,“90”后青年辅导员心理健康分析及调试》,《教育现代化》2018年第26期。
本论文是2018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B类课题“‘课程思政’目标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8JGB304)。
(百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