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白族八角鼓舞的身体语言文化解读

2020-09-10张燚枝

红豆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舞蹈文化身体语言

张燚枝

【摘要】大理白族的八角鼓舞,是白族民俗舞蹈的文化符号。本文通过对其典型体态、动作和程式化舞蹈语汇进行分析,探究并解读其内在深层的身体语言文化。白族八角鼓舞有着绕关节而击的击鼓特征,身体语言呈现出情鼓相依的特点,双人配合动作中以鼓舞传情答意、交流情感,反映了其舞蹈文化内涵中既有茶马古道商帮文化的浸染,也有西南鼓舞文化中尽兴尽情的抒情功能。

【关键词】八角鼓舞;身体语言;舞蹈文化

一、白族民俗舞蹈文化符号

云贵高原上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流传着一种名唤八角鼓舞的民间舞蹈,在白族传统的喜庆节日进行演出,常和当地盛行的霸王鞭舞搭配在一起表演,一般配置为男打“八角鼓”,女打“霸王鞭”。颇为有趣的是,搭配出的这种舞蹈形象可称为大理白族民俗符号的典型代表,笔者在田野调查期间偶然发现,男打八角鼓女打霸王鞭的舞蹈形象符号不仅出现在大理旅游景区的纪念品标识上,还出现在大理市机场巴士的车身装饰上,甚至出现在当地出产的一种药盒包装上。八角鼓舞对于大理白族人民而言,是如此深入人心的一种民族文化符号,更是大理白族人民引以为傲的民俗舞蹈文化资源。

白族的八角鼓为木制鼓边,羊皮蒙鼓一面,另一面为凹槽,槽内镶以铜钱数枚,鼓面有时会加以纹饰,鼓边会坠以彩带或流苏饰品。舞起八角鼓来,铜钱哗哗作响,鼓声咚咚引人,彩带飞舞飘扬,带来一种令人沉醉的舞蹈美。绕三灵民俗节日中表演的八角鼓舞表演,参与人数和表演场面最为盛大,八角鼓舞常作为其中的组舞,与女子舞队的霸王鞭舞和双飞燕舞搭配进行表演。

二、动作特征:情鼓相依、传意答情

据当地民间艺人介绍,八角鼓舞上缀饰的铜钱取意有两种:一是除魔辟邪,八个角即是保八方平安;二是招财进宝,八个角即是聚八方之财。八角鼓的另一名称在民间亦称“金钱鼓”,想来与其收纳八方之财的取意有关。清代文人段位曾有诗句传唱:“金钱鼓子霸王鞭,双手推敲臂转旋。最是小姑歌僰调,声声唱入有情天。①”可见八角鼓舞在大理白族民间流传的历史较为久远。

1.击鼓特征:绕关节而击

八角鼓的持鼓方式为右手单手持鼓,左手空手拍打鼓面,每拍打一次鼓面,震响铜钱一次。八角鼓舞的击鼓动作中体现出的明显特征是围绕着肩膀、手肘、手腕、胯部、膝盖、脚踝这几个身体关节部位击打。右手所持八角鼓的鼓边依次从这些部位滚动而过,下肢动作多集中于一度空间和二度空间,脚下以一些简单的步伐来配合击鼓造型,如常见的“弓步”、“端腿”、“射雁”等下肢动作。这些动作中有一些以动物形象命名,如“青蛙蹦”、“苍蝇搓脚”等充满趣味性的动作名称。这些程式化动作来源于白族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形象,具有亲切感和形象性,十分惟妙贴切。

八角鼓舞的单人击鼓动作以鼓面或鼓边击打肩、肘、腕、胯、膝、踝六大关节,每次击打,需要身体与八角鼓互迎相击,击鼓传情,情鼓相依。无论动作空间如何转换,围绕着身体关节部位的击鼓动作路线,均不改其流畅和连贯的风格特质。

2.双人动作:以鼓传情,以鼓答意

在八角鼓舞的双人动作中,有的是以一八角鼓舞者与一霸王鞭舞者相配,有的则是以两八角鼓舞的舞者相搭。传统八角鼓舞的双人动作中形成了一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常见动作语汇有“背靠背”、“脚勾脚”、“心合心”等,这些舞蹈语汇象征和表达着白族儿女的内心情感,动作名称的取意中无不寄托着白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希望和美好祝愿。“背靠背”指的是一男一女两舞者以后背相对的姿态舞动手中道具,两舞者微微屈膝,互相背對且拧转上身,在互相对望中完成动作和情感交流。这种双人动作形似两颗枝干紧紧缠绕相依的藤树,成为象征爱情的一种动作表达。也可采取一男一女背背相依的姿态,一人屈膝弓背俯身向下,另一人微屈膝仰身向后,下大腰躺身于舞伴儿的后背之上,既可“男背女”也可“女背男”,塑造出互相依偎且成双成对的动作形象,体现出明显的爱情意味。“脚勾脚”指的是两舞者正身或侧身相对,保持面面相对的基础上,一人的左脚或右脚牢牢勾住另一人的脚,在两舞者单脚相勾连的情况下,共做同一舞蹈动作。有时会以双手共同拍打鼓面,主力脚在同一频率上进行弹跳,边跳边进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心合心”需要一男一女两位舞者面面相视,正身相对。一舞者蹲裆步,重心向下身体后仰做下后腰的动作,另一舞者屈膝重心向前向下面朝舞伴儿,左小腿或右小腿向后向上勾脚轻微翘起。两人下身的腿部固定不动,上身的手与肩膀仍保持着小幅度动作。八角鼓舞的双人动作,以鼓传情,以鼓答意,用舞蹈将白家儿女的情感传递。

三、八角鼓舞的文化内涵

1.茶马古道商帮文化浸染

白族的八角鼓,早期也曾冠以金钱鼓之名,既有祛邪除魔、震慑八方的含义,也有招福纳宝、广纳八方财源的寓意。八角鼓舞的流传地大理,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至今仍遗存着茶马古道的商帮文化。受茶马古道商帮文化的浸染和影响,对财富的合理追求成为大理白族人的一种价值观念。他们既通过辛勤的劳动追求财富的积累,也在各种民族节日中积极传达出对财富的向往与渴求心态。这种心态在白族的民族节日中有所体现,如白族人要赶在新年第一天的凌晨到水井边抢第一桶水,这预示着抢到第一桶水的人家要在新的一年里交上好的财运。同时,白族人会在水井边摆放一捆用彩色布条系好的新柴,因白族语言里柴火的“柴”谐音同财富的“财”,所以井水边摆放柴火也为求财之意。究其缘由,这种价值观念应与茶马古道商帮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茶马古道上的大理人形成了自己的商帮文化,在八角鼓舞流传地之一的大理喜洲镇,历史上有过远近知名的喜洲四大商帮,这四大家族的宅院至今仍遗存在喜洲古镇的深巷中,作为四方街上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游客参观。大理商帮昔日的繁盛,形成了大理白族人对财富合理追求的价值观念,从八角鼓的别称“金钱鼓”来看,今日的大理白族人正是继承了这种价值观念。因此,从中反映出茶马古道商帮文化的浸染和影响。

2.鼓舞文化中的尽兴尽情

鼓舞文化,自古以来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原始精神与力量。云贵高原上的鼓舞,是中国鼓舞文化中最具历史厚重感的典型代表之一,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曾出土过我国最早的铜鼓,这里的诸多少数民族同鼓舞文化都有着极其深厚的情感联系。我国西南地域少数民族的鼓舞文化中,鼓往往有着通人通神的神奇力量。一方面,在原始信仰盛行的地区人们在鼓舞中沟通鬼神之事,鼓之舞之以尽神,因此,鼓舞有着通神的力量。另一方面,鼓舞在敬神酬神、谢神娱神的同时,也有着强大的娱人功能,在鼓舞中能极尽抒发人们的情感,直至达到人鼓合一、酣畅淋漓的境界。今日的白族八角鼓舞同样能带给白家儿女强大的情感力量,在跳八角鼓舞时,他们尽兴尽情地表达和交流感情,在这种自娱娱人的舞蹈氛围中展示自己的身体语言。八角鼓舞的身体语言,为白族儿女沟通情感、传递精神,他们以鼓面击打身体,以鼓声振奋精神,将白族人乐观大方的处事态度、积极进取的内在精神向外界传达。每至节庆时刻,白族儿女们都要跳起八角鼓舞来欢庆节日。不仅要在三月三、火把节这类传统的民间节日中跳八角舞以尽情,也要在婚礼、房庆这些人生仪式中跳八角鼓舞传达美好祝愿以尽兴。在喜庆热闹的表演场合中,白族人们打起八角鼓,唱起白族调,尽享纵情歌舞之欢。当白族同胞们舞起八角鼓时,那热切的舞蹈情感,传情的身体语言,是他们民族性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

结论

大理白族的八角鼓舞,是白族民俗舞蹈的文化符号。本文从白族八角鼓舞的动作形态入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典型体态、动作和程式化舞蹈语汇进行分析,探究其内在深层的舞蹈身体语言文化。通过解读,笔者认为:白族八角鼓舞有着绕关节而击的击鼓特征,身体语言呈现出情鼓相依的特点,双人动作中以鼓舞传情答意、交流情感,反映了其舞蹈文化内涵中既有茶马古道商帮文化的浸染,也有西南鼓舞文化中尽兴尽情的抒情功能。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大理市文化局编.大理白族民间舞蹈[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

[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下 [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9.

[3]大理市文化局大理市教育局编.白族文化荟萃[M].大理:大理州新闻出版局内部资料,2008.

注释:

①孙景琛总主编.中国乐舞史料大典 杂录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5:41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南岸 400065)

猜你喜欢

舞蹈文化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知多少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
白马人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舞蹈真人秀对舞蹈文化的影响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舞蹈文化解读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
身体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
刍议舞蹈文化及舞蹈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