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苏区红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当代价值研究

2020-09-10郭洪亮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当代价值经验

郭洪亮

摘 要: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红军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坚定政治方向、理论与实践统一、遵循教育规律、打造红色教育品牌方面积淀了丰厚的历史经验,对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政课堂建设、课堂思政打造、师资力量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中央苏区;红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231;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009-02

红军大学是中国共產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国工农红军培养政治和军事干部的学校[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了实现革命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办了红军大学,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中央苏区红军大学的创建

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办了红军教导队,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军事干部培训机构[2],也是红军大学的雏形。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在中央苏区建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次年,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易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的军事院校[2],为创建红军大学奠定了基础。1933年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改编红军学校的命令》:“现将红校组织重新变更,以原有高级班上级班改为红军大学校……”,中央苏区红军大学从此诞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大学之始[3]。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

中央苏区红军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指导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开展的。它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任务为教育内容,具有丰富的历史经验。

(一)时代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轴和中国革命的时代要求。由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这个时代的先进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推动着中国革命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红军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任务融为一体,促成时代性的革命与先进性的理论相统一。

(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党的思想路线同红军历次反围剿斗争、创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等一系列重要的斗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统一,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首先,制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教育原则。中央苏区红军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学员们在革命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科学的革命理论与炽热的革命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其次,制定与革命形势共同发展的教育内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革命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确定了中央苏区红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阶级教育使学员们坚定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意志。

(三)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

中央苏区红军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中央苏区的领导人和红军队伍当中的高级指挥员,教育客体则是来自红军队伍之中的广大中下层的指战员们。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二者只有辩证统一于教育的客观规律中,中央苏区红军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彰显出强大的教育功能。作为教育主体的中央苏区领导人和红军高级指挥员们,他们与来自红军作战基层单位的广大指战员们有着共同的时代使命和革命斗争任务,二者在教育目标上体现出一致性。而教育主体中的主要领导者对近代以来中国特殊国情进行精确分析,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领导力量、革命动力、革命对象等重大问题,提出了符合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思想,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教育主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这些重要的理论思想传输给了广大的教育客体,使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检验和运用了这些革命理论,从而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实现了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四)原则性与示范性的统一

秋收起义后,工农红军在“三湾改编”时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将党支部建立在连级基层单位中,使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时代的先进性和顽强的战斗力,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最终取得成功。中央苏区红军大学自创建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保证了红军大学的革命纯洁性和学员们的革命忠实性。同时,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红军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推行了模范示范制度。通过在教员和学员队伍当中树立模范人物,宣传他们的光荣事迹,使其他学员们在思想上引起共鸣,在情感上产生共振,从而使他们更加坚定对革命胜利的信心,保持不竭的革命动力。中央苏区红军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把党的领导原则与模范示范制度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宝贵经验。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中央苏区红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具有历史传承性,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积极的启迪作用。

(一)坚定政治方向服务建设大局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自中央苏区红军大学创建伊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已然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动摇的首要原则。新时代以来,中国正在民族复兴和强国崛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这个关键时期,坚持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道路,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实现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政治保证。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大学生们拥护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道路,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此基础上,使大学生们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积极践行者。

(二)坚持以人为本 遵循教育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渊源[4]。中央苏区红军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髓思想,并遵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提出“为革命培养人”和“培养革命人”的方法论,在教育实践中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洗涤了学员当中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最终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洪流中。新时代以来,全球文化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对中国形成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局势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尤其要做到因人而教,因时而教,才能使人因教而化。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彰显政治教育的统摄功能,更要突出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关心的专业建设、学业发展、就业去向、创新创业等现实问题融为一体,积极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三)建设思政队伍 打造教育品牌

中央苏区红军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视导师队伍的建设,形成了很多经典的红色教育品牌。这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师资力量建设与教育品牌建设具有积极的启迪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师资力量建设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这一类师资力量包括高校学工部门和团委的工作人员、二级院系的党总支成员和辅导员等人。他们作为与大学生紧密接触的管理人员,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提升这类管理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其精准把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重视和解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细微问题,并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类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一类教师是直接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塑造大学生人格品德,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师资力量,也是打造经典思政课堂的主要力量。提升这类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他们的教学服务能力,使思政课堂与大学生所关注的专业建设、学业发展、就业问题、创新创业等热门话题紧密相联,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得到强化和彰显。

第三类是关于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这类教师是塑造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力量,是课堂思政活动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是“教”和“育”二者有机统一的实践者。新时代以来,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思想交流碰撞使不少大学生产生迷惑与困顿。所以,专业课教师们在传授学业知識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课堂思政的作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使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四、结语

中央苏区红军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旨在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与实践统一、遵循教育规律、打造红色教育品牌方面积累了丰厚的历史经验,对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建设思政课堂和打造课堂思政工程,以及培养师资力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天昊.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1927-1934年党对工农红军开展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为例[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7,35(2):20-21.

[2]孟昭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学校[J].军事历史研究,2000,24(2):35-36.

[3]赵红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32(5):23-24.

[4]陈小鸿.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当代价值经验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倾尽全力抓好振兴发展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大事
正视差距 急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