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研究
2020-09-10张立文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内地民族班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内地办班成效显著,意义深远,应坚持完善。办好内地班,培养大批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内地班;民族团结;教育;实践
教育是争夺下一代的灵魂工程。办好内地民族班,使民族地区来的学生和当地孩子互学互融,青少年有更多机会到内地求学,客观上促进与内地民众的接触和交往,养了数以万计的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安全的忠诚卫士,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平台,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窗口,是建设美丽西藏的民心工程。
一、提高文化修养,培育深厚情感
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育深厚民族情感、激发创新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为导向,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改进学校美育教学,鼓励特色发展,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健全美育评价机制,推动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开展艺术类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将艺术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管理,促进每个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文学艺术经典,鼓励高雅艺术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中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育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广泛深入开展优秀中华文化进校园等主题实践活动。
2、落实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
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完善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机制,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配合學校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结合地区实际,宣传科普知识
组织学生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阅读科普作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强化科学素养的训练,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划清科学与迷信、无神论与有神论、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展“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德育室规范化建设,学校德育室规范化建设完成率达到85%,学校德育室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发挥。
四、拓宽育人渠道,建立常态机制
加强教育宣讲,主动与援藏省市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组织区内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到内地学校跟岗培训、参观交流,组织区内学生到内地学校参观学习,形成与内地兄弟省份各族师生交流交往交融的生动局面。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群团组织和社团组织,坚持应急处突与思想政治教育常态管理相结合,形成了有部署、有方案、有步骤、有措施、有检查的教职工全员参与、各族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民族团结工作长效机制。
五、坚持严管厚爱,开展法治教育
坚持严爱细原则,内地班学生与当地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做到严字当头,一严到底。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实现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全覆盖。加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宪法教育,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治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推动聘请公安部门领导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全覆盖。建立社区民警与学校治安联动联防机制。继续开展法治教育大讲堂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讲法、懂法、知法、守法。
六、开展品牌活动,评选先进代表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四讲四爱”“过好当下幸福生活”“神圣国土守护者 幸福家园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继续开展“三联三进一交友”、“七个一”“民族团结月”等系列活动,与当地学生建立“手拉手”“一帮一”关系,组织推进“我在XX有个家”“我在XX传递爱”等结对子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模范学校、班级、宿舍创建活动和民族团结模范个人选树活动,科学稳妥推进内地班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工作,不断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不断夯实各民族青少年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作者简介:
张立文(1980-),男,汉,河北邱县,讲师,研究生、法学硕士
此文是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内地西藏班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该课题批准号:XZJKY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