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衍生品设计方法研究

2020-09-10陈静王传东

摄影与摄像 2020年5期
关键词:衍生品非遗设计方法

陈静 王传东

摘 要:近年来,国家开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分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鼓励传承人进入高校学习深造,各地政府也为传承人提供各种扶持,非遗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非遗传承人也开始逐渐重视设计在传承中的重要性。文章针对非遗传统技艺的创新设计进行探讨,重点是对创新的设计方法、设计方式进行研究梳理,為传承人和喜爱非遗的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设计引导,同时也为推进非遗的活态传承,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非遗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非遗;衍生品;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有助于延续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凝聚力。

近年来,国家开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分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鼓励传承人进入高校学习深造,各地政府也为传承人提供相应的扶持,非遗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目前国内外对非遗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抢救式保护,这种方式主要是由政府给予特定的财政投入,以文物保护的方式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适用于濒临消亡的项目。二是开发式保护,这种方式是由政府主导、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融入现代生活,以市场为导向激发非物质文化化遗产的生存活力,借助市场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这是一个主流趋势,主要针对于现存的大部分非遗项目。

非遗的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量的非遗技艺面临生存困境,非遗传承人也开始逐渐重视非遗衍生品设计在传承中的重要性,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非遗研培基地近五年的培训过程中,经常和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很多传承人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独特的想法,但具体到创新设计上,缺乏理论指导,没有明确的方法,更多的传承人是随着市场、客户的需求进行被动制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对非遗衍生品的设计方法的研究与梳理,可以为传承人和喜爱非遗衍生品创作的设计师们在创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设计引导,同时也可以推进非遗的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该与现代社会融合,如何让非遗传统技艺有活力的传承下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显得尤为重要,非遗传统技艺的创新设计势在必行。

1 非遗衍生品设计的必要性

1.1 促进文化传播,带动产业发展

非遗衍生品可以进一步促进地域文化、非物质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带动相关产业的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当地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非遗衍生品的生产与加工,可以解决部分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当地百姓的经济收入,带动地方经济效益,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1.2 促进非遗传承,助力产品推广

非遗衍生品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升相关非遗传承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相关领域人才的崛起与发展。借助非遗衍生品的推广,可以提升相关非遗作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价值,有利于当地非遗项目与地方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为非遗的发展与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1.3 非遗融入生活,坚持活态发展

将非遗作品融入现代生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非遗衍生品可以依据当前大众需求,结合现有产品,更好的满足当前市场的消费需求,更有利于非遗以最低的成本、最实用的形式快速的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的非遗形式以现代的产品展现出来,坚持活态发展,具有无线发展潜力。

2 非遗衍生品分类

非遗衍生品主要源自与之相关的非遗项目,其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纪念品、工艺品、旅游产品、创意产品、生活用品和虚拟产品等等,是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和纪念性的产品。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可将非遗衍生品划分为平面类非遗衍生品、立体类非遗衍生品、多媒体类非遗衍生品和民俗文化类非遗衍生品四大类。

2.1 平面类非遗衍生品

平面类非遗衍生品主要是以平面类的非遗项目为原型进行的非遗衍生品设计,例如剪纸、刺绣、年画等非遗项目,这些作品可以直接提取图案、色彩进行衍生品的设计创作,这类非遗衍生品在进行设计时,相对比较容易,其创作出来的非遗衍生品具有很强的识别性与装饰性特征。

2.2 立体类非遗衍生品

立体类非遗衍生品主要以立体造型类的非遗项目为原型进行的非遗衍生品设计,例如泥塑、面塑、木雕、玉雕等非遗项目,这些作品在进行非遗衍生品设计时,需要先将立体造型转成平面图案,再进行设计与创作,或是借助原来的造型,通过改变加工材质和加工工艺进行创作。

2.3 多媒体类非遗衍生品

多媒体类非遗衍生品主要以视、听类的非遗项目为原型进行的非遗衍生品设计,例如音乐、戏曲、舞蹈、杂技等非遗项目。这类非遗衍生品的设计自由度很大,可以结合戏曲、杂技等人物特征或故事情节,创作相关的图案、造型,提取色彩与文化要素,进行周边衍生品的设计与创作。

2.4 民俗文化类非遗衍生品

民俗文化类非遗衍生品主要以民俗文化类的非遗项目为原型进行的非遗衍生品设计,例如传统地方民俗、民间文学等非遗项目,可以提取相关的文化元素及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符号为设计依托,进行衍生品设计,此类非遗衍生品进行设计时,着重对地方代表性的图案、形态、色彩要素进行总结、提炼,具有很强的创意性。

3 非遗衍生品本质特征

非遗衍生品的创作可以借助造型、载体和技法三大基本要素进行设计,这三大要素也是一件产品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3.1 造型

造型主要是指平面图案和立体形态,这是构成非遗衍生品的最基本要素。图形主要是平面的图案,包含基本的图样和色彩,通常是从非遗作品中直接借用或提取。立体形态主要是指非遗衍生品的外观特征,这个造型可以是直接沿用原有非遗作品的基本造型,也可以根據产品的使用功能进行重新设计或选择合适的形态。

3.2 载体

载体主要是指材料,非遗衍生品的基本造型确定好了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将其表现出来,常见的创作载体有纸、布、皮、木、石、泥、陶瓷、金属、塑料、玻璃等等,还有一些植物的纤维和果核,动物的骨头、皮毛等等都是常用的载体,例如桃核、葫芦、柳条、竹条等等,可以直接用来进行产品的加工与制作。另外也可以借助现代数字化的多媒体,来做虚拟的衍生品,这些虚拟的衍生品可以直接在手机、电脑等多媒体的载体上进行观看、互动。

3.3 技法

非遗衍生品的创作技法是将衍生品由设计方案转化成可以用来销售和传播的产品,技法主要包括制作技艺和创作方法两个部分。

制作技艺主要是指非遗传统技艺,包括书、画、刻、印、编、染、绣、烙、烧等等,另外诸如软件制作与编程等现代电脑操作,也可以作为进行非遗衍生品设计的辅助手段。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往往通过一种或多种技法来进行非遗衍生品的制作,表现手法具有多种可能性。在进行非遗衍生品创作过程中,可以延续传统非遗技艺,继续做精做细,将技艺做到极致;或是可以尝试改变技艺手法,或是探索其他技艺表现的可行性,拓展技艺表现手法,创作新的作品形式。

制作方法主要是手工制作和机器生产两种形式。手工制作是传统的纯手工制作方式,对制作者的技艺要求很高,产品制作流程多,加工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其艺术价值很高,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人为因素占有绝大的比例,容易产生精品,具有极强的收藏价值,主要用于传统非遗产品的制作和非遗衍生品的设计与定制。机器生产或是半机器生产的方式是非遗衍生品的主要加工方式,由非遗衍生品价格低、实用性强、普及性广的特点,决定了生产的形式要有别于传统的纯手工的加工方式,机器的辅助生产,更好的解决了产品的生产速度,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

4 非遗衍生品设计方法

非遗衍生品的设计与开发,可以从非遗产品的基本要素着手,从现代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与契机,探索系列的、多功能的非遗衍生品。非遗衍生品具体的设计方法可以从图形、功能、色彩、载体、使用方式五个方面进行深入设计:

4.1 装饰图形设计

图形的设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借用,局部调整。另一种是提取要素,创新设计。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在设计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直接借用,局部调整。这种方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非遗衍生品的设计手法,常用在平面类非遗衍生品设计当中,也是目前主流的设计方法。这种方式的设计优势就是主题明确、操作简单、适用面广,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将平面作品的图形,直接或局部应用到实用性较强的产品上,如杯子、帆布包、手提袋、本子、笔、胸牌、扇子、挂历、台历等等,很容易形成系列感(见图1)。

提取要素,创新设计。非遗衍生品设计可以是在原非遗作品上的延伸,也可以是跨界产品的创新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先从非遗作品中提取诸如造型、图案、色彩等关键要素,通过归纳整理、设计整合,赋予到非遗衍生品的设计当中,这种形式的设计创新性较强,对设计者整体设计的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可以从传统造型和地方特色吸取灵感,提取设计元素。这种元素的提取是可以跨行业的,从代表性建筑、生活用品、服装首饰等地方性造型上汲取传统纹样,运用打散重构的方法,表达到大众刚需的日常产品上,既保留地方文化特色,又实现了非遗衍生品市场转化。

4.2 使用功能开发

赋予非遗衍生品更多的实用功能。传统非遗作品,有些是带有一定的使用功能的,有些是纯粹的观赏品,在进行非遗衍生品设计开发,可以从功能的角度,赋予更多的实用功能,这种功能的添加最好能切合当地人的使用习惯和流行趋势,满足大众的需求。功能的添加可以从原有的功能上直接添加同属性的附加功能,也可以借助原有的造型元素,跨领域的赋予全新的功能。对于多功能的非遗衍生品,在进行功能开发与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产品的多种功能要有一定的连贯性,不能跨度太大,造成使用的不便。

结合流行产品,开发新功能,拓展市场。在衍生品设计与开发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结合当前市场流行产品,开发与之相关的非遗衍生品,赋予更便捷的实用性功能,可以借势促进产品的推广与销售。

4.3 配色方案应用

色彩应用要结合非遗衍生品的特点及应用范围进行设计,常用的色彩方案为原色、纯色和多色搭配。

原色,主要指选择载体材料的本色,不添加任何的染料。这对载体材料本身的要求较高,借助材料本身的色彩和质感,具有天然的美感。

纯色,多用于以形取胜的产品,对造型整体要求较高,即使用单色也能够将产品表现出来,纯色多用黑白灰及红黄蓝三原色,也可调和高级灰系列的色彩,通常可以成组搭配,有很强的序列感。

多色搭配,最常用的颜色方案。通常借助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俗,提取色彩倾向和色彩组合进行装饰。在使用的过程中,注意提取色彩的同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比例,有意识的归纳总结色彩搭配比例,这会影响到最终作品的整体效果。

4.4 制作载体转换

载体,就是指制作衍生品的材料。保留传统技艺,换一种材料表现,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最简单直接的创新手法。也可以尝试多种材料的结合,很多材料的加工方式和材料的属性是差不多的,可以借助同属性材料的加工优势,将材料结合在一起进行加工。

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很多新兴材料出现在生活当中。非遗衍生品的设计,可以多了解、探索新型材料的优势,挖掘传统工艺与新材料结合的可能性,为非遗产品的创新发展和衍生品的设计与创作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借助现代的加工手法对传统的工艺形式进行批量化的加工。通过载体转换,改变传统非遗作品的材料与加工方式,降低产品成本,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与推广。

4.5 拓展使用方式

拓展使用方式,增加使用者的参与度,让产品更具吸引力。非遗衍生品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多种使用方式,可以让使用者的选择性更多:一方面可以增加产品的系列组合,从尺寸、大小、颜色、材质、图案等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性,使用者可以自由选择搭配、或是有搭配好的套餐可供选择;另一方面,可以将衍生品根据难易程度做成半成品、或是材料包的形式,让使用者参与制作、加工,提升使用者的参与度与归属感,让使用方式更具趣味性。传承人还可以录制短视频,做简单的技法指导,不仅减少了加工成本,也对非遗的传承有着很好的普及推广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作过程中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人们世代相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衍生品的设计与开发,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非遗衍生品设计方法的研究可以让非遗传承人和产品设计师有明确的理论方法作为设计指导,为非遗衍生品的设计过程明确设计方向、提供设计思路、确定设计方法,对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衍生品非遗设计方法
衍生品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由“大白”玩偶脱销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