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传统手工艺东阳木雕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2020-09-10徐咪咪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

徐咪咪

摘要:文章基于对传统手工艺东阳木雕的介绍,分析目前东阳木雕保护和传播发展创新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东阳木雕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东阳木雕;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一、引言

手工艺就是通过手工劳动所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手工艺品通常融合了美学和生活,以及技术和艺术,承载着文化精髓和审美需求。以东阳木雕为例,其起源于浙江,浙江地区素来具有历史悠久且种类丰富的传统手工艺。但是在近年来科技以及时代快速发展变化的同时,各种现代工艺品和科技产品的出现,给传统手工艺品带来加大的挑战,导致诸多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困境。因此,我国也比较重视传统手工艺,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的就是保护这些传统手工艺并对其蕴含的独特文化特征进行有效传播。文章就以数字化技术为例,介绍其在东阳木雕保护和传播方面的应用。

二、传统手工艺东阳木雕概述

东阳木雕是我国民间雕刻艺术之一,起源于其浙江东阳,其历史超过了千年。此种木雕艺术以平面浮雕为主,通过多层次浮雕,又可以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比较高雅,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种木雕作为四大木雕之首,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此种木雕所用材质比较坚固,所雕刻的工艺品具有神行兼备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气息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经济与文化的融合。虽然此种木雕工艺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但是其通常采取手动制作,具有较低的生产效率,而且技术传授也只是采取口头传授的方式,需要在生活和不断加工制作中积累经验来提升艺术水平,在目前人们的审美不断变化以及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给东阳木雕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东阳木雕发展创新的瓶颈

由于东阳木雕作为一种布衣文化,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和鸟瞰式透视等艺术,使得此种艺术品的层次感和装饰感较强。但是由于其所用材质和工艺的特殊性,也造成其价位比较高且清理难度比较大,与现代设计美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所用木材引入容易由于自身收缩伸张而导致开裂问题等,导致目前收藏和使用東阳木雕的数量逐渐减少。此外,目前此类传统手工艺主要采取师徒口头传授的方式,通常需要至少磨炼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具有较高的水平。但是在目前浙江地区的部分作坊与当地的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的同时,也存在相关专业学生迫于生计而难以坚持的问题。而且通常来说,年轻人由于审美不同,也难以真正对此类手工艺产生认同感。不仅如此,在目前主要采取以家庭作坊为主的东阳木雕经营方式中,所制作的东阳木雕通常只是用于展示或使用,所采用的经营方式比较陈旧,缺乏创新开发意识,使得手工艺的题材和设计也比较陈旧,阻碍了东阳木雕艺术品位和产品形象的提升。

基于上述问题,使得在目前对东阳木雕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传播内容比较单一的问题,主要是对木雕文化和建筑装饰结合的内容进行传播,没有运用新手段对其背后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和传播。此外,其传播方式也比较有限,通常采取图片或展览的方式,限制了传播范围和深度,导致与时代和现实脱节的问题。

四、东阳木雕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策略

基于上述东阳木雕手工艺保护和传播中的瓶颈,文章提出了应用计算机、数字式CCD 相机阵列、大容量硬盘等各种硬件设备、配套的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其开展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的策略。在通过上述先进技术来获取东阳木雕的轮廓、纹路以及颜色等外部结构特征信息的同时,对此信息进行重构、加工和搬运,并将其转变为可以共享和再生的数字形态,便于利用多种手段进行船舶,并且可以在多种场合进行新的解读。

(一)图像采集

针对传统图像采集方式中仅仅是简单记录此类手工艺的轮廓测量以及拍摄等方式,难以进行编辑以及完整储存等问题,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真。文章提出了要以拍摄的平面影响数据信息来获取立体空间的点数据信息,并进行立体场景的还原的图像采集方式。也就是基于拍摄过程中木雕各点与摄像机的距离,通过深度图来真实,所采用的数字保护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在不同视点进行多张图像的拍摄,在此基础上对木雕的三维结构进行组合重构。主要有普通立体视觉法和光流法两种。前者就是使用两台机器同时对木雕进行拍摄之后组织两幅图像而形成立体视觉的方法。后者就是使用一台机器沿着轨道运动进行多图图像的拍摄并组成三维结构的方法。二是在一副木雕图像基础上推出三维立体形状的方法。此种方法就是基于光学原理以及统计架设,结合木雕中的明暗、纹理以及运动等特征点变化来推导物体的轮廓和表面,逐渐对其三维立体形状进行恢复,此种方法的应用难度较大。三是测距成像方法。此种方法就是通过激光或结构光测距仪来获取木雕的深度信息之后进行三维描述构建的方法。应用此种方法可以进行主动测距来得到木雕的深度图数据,应用过程比较复杂。

(二)数字图像处理

在使用两台性能相同且变动后位置不变的相机拍摄同一块木雕之后,可以通过对此图像中的数据信息来计算空间木雕点的视差,然后通过由摄像机模型、特征提取、特征匹配、视差和深度计算、深度信息内插组成的一套完整的例题视觉算法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在上述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两台相机来收集木雕的所有特征并形成两两双目例题。然后基于双目立体原理进行三维立体坐标的创建,对木雕每个部位的尺寸图进行计算,实现对木雕的在线测量。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对木雕表面的纹理信息进行高精度的再现,保证绘制速度和高度更加真实,使得所获得的数字三维立体图具有更高的研究和使用价值。通过此种数字化方式也便于进行传统手工艺的采集和处理,便于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储存,开拓一种全新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方式。

(三)虚拟交互复原和再现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防腐木通过数字化虚拟交互设计的方式可以通过数字化博物馆或展示平台来展示其独特的技术流程和工艺。在经过上述数字化方式对东阳木雕建立三维建模数据之后,通过先进软件的计算可以展示其图像细节。用户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进行色彩交互并调整局部大小来观察其细节。也就是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来提高趣味性,实现信息交互和全角度展示等功能。

(四)网络共享与传播

在目前的网络化时代,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东阳木雕进行可视化设计之后,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来展示其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形态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的建立。然后结合交互式的用户体验方式,在博物馆以及民艺馆等场所中供公众交互应用,提高此种传统手工艺在公众中的传播广度和效果。

五、结语

东阳木雕作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下也表现出保护和传播方面的瓶颈。因此,文章提出了采取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的新思路,通过文中所介绍的先进数字化方法,实现对东阳木雕这种传统手工艺的有效保护和传播。

参考文献:

[1] 陈述建. 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以东阳木雕为例[J]. 明日风尚, 2018, 000(007):297-297.

[2] 唐姁, 虞婷婷. 中国“非遗”的产业化保护路径初探——以东阳木雕为例[J]. 丝路视野, 2017(32):43-44.

[3] 冯小茸. 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研究[J]. 大众文艺, 2018, 000(020):163-164.

猜你喜欢

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手工艺技能的价值
河南麦草编织文化展览馆创新设计研究
西海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及艺人现状调查
技艺的传承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产品的文化市场策略研究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重建的路径分析
浅析政府在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中的职能定位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