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09-10薛娇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历史培养

薛娇

摘要:目前,我国是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创新性人才有了更为迫切的需要,同时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通过在分析问题中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做出分析阐述,以期对相关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引言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内容,分析历史事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能够在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涵养和技能。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策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奠定基础。

一、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发掘历史史料,奠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具生命力,才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新知探究中,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铺垫。高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史料,通过多样化教学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途径,还原历史知识的本来面貌,引导学生总结历史学习的规律,从中提炼出知识的精髓,归纳出历史结论,让学生深层次地剖析出历史知识的本质,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历史知识,理清学习历史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核心素养。例如,在“两极世界的形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再现美苏争霸的场景,然后以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对“铁幕”“冷战”进行分析,最后呈现当前世界的格局形势,让学生全面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变化的状况,对知识进行延伸。

二、从中国古代南阳历史名人入手

南阳历史上名人辈出,在二十五史中彪炳史册的就有两千多人,在医学、科学、商业、法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南都行》中说:“此地多英豪,贸然不可攀。”故而,在讲解历史名人时,可以从文化方面进行解读,也可按照朝代顺序逐个分析。讲解到先秦时期,可以列举百里奚,不仅要讲述其贫寒的出身,还要讲他在不同的地方所受到的不同待遇,即在虞国得不到重用,而秦穆公得知其贤能,则委以国政,拜为大夫。商圣范蠡,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在讲授课程之时,首先要把范蠡如何辅助越王勾践复国并功成身退的故事,其次要讲其商业方面的贡献,其薄利多销、诚信经营等思想至今仍是商业的经典。汉代时期,所需要讲解的人物比较多。张衡,在科技、文学等方面贡献卓著,所发明的地动仪能准确地知道哪个方位发生了地震,是对科技发展的重大贡献,同时也可以比较当代地震预测的现状,让学生更能明了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价值和意义;召父杜母,即是召信臣和杜诗两位太守,他们发明了排水灌溉,为南阳的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医圣张仲景,讲述其著作《伤寒杂病论》及其医学辩证法思想,并对张仲景在医学方面的贡献进行总结。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诸葛亮为代表,讲述诸葛亮在南阳躬耕的历史故事,以及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范晔撰写《后汉书》,是二十五史的重要典籍之一,在史学上有着重要地位。唐宋之后的南阳名人也非常多,如文学家庾信、王鸿儒,诗人岑参、张继等。当然,民国以后到新中国时期,也涌现出了很多名人,如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考古学家董作宾、教育家张嘉谋、语言学家丁声树、地质学家冯景兰、农学家陈凤桐等,都可以作为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讲解。

三、利用多媒体增强活跃度进行问题二次探究

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历史事件中,这种具有代入感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認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历史事件进行有选择的播放,让学生通过音形影的动态画面看到当时的历史。这种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活跃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宽泛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可以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二次探究。这种对于问题的深度思维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可以是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面对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东汉的兴亡》为例,东汉末年朝政混乱,外戚宦官交替对朝政进行把控,政治同样腐朽不堪,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灵涂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动态播放,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从反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身从这一历史时期当中去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如果没有这种动荡局面的出现,也就不会促使社会的进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正是这一乱世之下,才产生了一系列的英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另外在手工业方面以及铸铁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对经济提升同样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四、开展微课教学,感悟历史内涵

学习历史的目标,并不只是让学生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还要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人类的发展和变迁,深刻感悟历史内涵。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发育趋于成熟,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往往会融入一些主观思想的元素,不利于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客观了解。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微课教学,帮助学生还原历史事实,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多方面的看待历史内容,充分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在认识到历史积极性的时候,也能够看到历史消极性的一面,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

五、课堂教学阶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作为最核心的“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教师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教师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发现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既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谈不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各家学说,笔者专门利用一节课模拟稷下学宫现场,就“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如何走向统一?”两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辩。课前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精选资料和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著作、浏览相关网站,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找寻答案,并且尽可能找到别的派别可能的陈诉,展开反驳。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标得以落实的重要表现,也是课堂改革得以深入的集中体现。高中历史教师在对上述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更应潜心研究和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教学,布置科学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索历史学习的高效方法,汲取丰富的历史知识,总结历史学习的经验,从不同的教学角度提升学生的历史涵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晓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中学历史教学,2019(05):29-30.

[2]王红丽.浅论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8(09):107-108.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初中历史培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