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波”策划探索“三大”应急报道机制
2020-09-10廖致涓
摘 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江北报》作为区县级党报,肩负着地方党报的责任和使命,把新冠肺炎防疫防控宣传报道作为重大政治宣传战役对待,以“三贴近”为原则,积极主动地发挥党报正面宣传和典型宣传的优势,从2020年1月下旬持续策划“三波”报道,全媒体联动发力到3月底,全景式展现了江北区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在行动的光辉历程。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江北报》持续策划的“三波”报道展开详尽阐释,同业界分享探讨。
关键词:新冠肺炎;《江北报》;“三波”报道;应急报道机制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024-03
在突发事件面前,考验的是新闻媒体应急处置报道的策划能力。在这次新冠肺炎防疫防控宣传报道中,《江北报》全媒体联动、全员行动,积极策划,探索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处置、主题策划及报道反思”三大机制,发挥了党报在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不可替代的舆论积极引导作用,创下了《江北报》重大主题报道的历史新高。
一、“三波”报道——第一波:全员行动战,全媒体联动快速反应处置
2020年1月23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封城,全国新闻媒体闻风而动,疫情阻击宣传战役打响。《江北报》也迅速行动,报社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立刻恢复推送,《江北报》的“第一波”策划报道由此开启。
(一)做法:全媒体行动,建立机制和稿源库,巩固地方党报的宣传主导地位
1月25日至2月中旬,《江北报》“第一波”宣传报道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报和报纸联动作战,建立起采编应急机制和稿源库,报道内容丰富且及时,巩固了《江北报》作为地方党报的宣传舆论主导地位。
1.全媒体联动,做大做强今日新闻
1月25日(大年初一),《江北报》微信公众号、手机报恢复推送工作。微信公众号开设栏目“权威发布”“防控疫情江北在行动”等栏目,手机报开设“封面新闻”“今关注”“微新闻”“健康咨询”等栏目,除重点推送本地今日新闻、资讯信息和权威发布外,还及时推送全国重点新闻、社会热点新闻、疫情防控知识等内容,及时满足公众了解疫情以及政府如何处置疫情的信息需要,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同时及时澄清网上的虚假信息,缓解社会紧张情绪,稳定民心,以强大的舆论声势引领全民参与疫情抗战,增强群众对政府应对危机处置能力的信任。
2月4日,《江北报》恢复正常出刊,1版头条长篇通讯报道《众志成城战疫情》开启报纸策划报道,与新媒体联动,做大做强本地今日新闻和深度策划报道。例如,一线医护人员“出征武汉”的报道,在1版用图文的形式,内容是“消息+链接故事”进行大篇幅报道。同时,新媒体推出相关报道,报纸报道中附上微信二维码,做到全媒体联动报道。据统计,截至3月4日,《江北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疫情今日新聞报道195篇(条),阅读量“千+”的融媒体产品30条,突破2000人次的融媒体产品 6条,累计传播量49416人次。手机报刊发38期,疫情相关报道234条,手机报用户20万人。
2.系统作战,建立强大的稿源库
疫情暴发期间正值春节假期,报社只有3名记者值守一线,随后召回来的记者能上一线的不多,多数记者都居家隔离。《江北报》3个媒体正常运行后,面临着人手不够、稿源短缺的问题。对此,报社建立采编应急机制,实行系统作战,网络办公,全员一律处于应急状态,没有隔离的一线记者随时待命上前线采访。总编辑、总值班坐镇策划指挥,微信开策划会、编前会、调派记者,每天安排2名记者在办公室值守待命出现场,其余隔离在家的记者采取网络采访方式。
3.整合社会资源,与各部门各街镇联动,充分调动全区通讯员的力量
记者与跑口单位的通讯员通过电话、网络建立紧密联系,要求第一时间把稿件信息发到报社。通讯员的稿件源源不断地发到记者手中,记者及时回传到报社,强大的稿源库建立起来了,每天稿件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报社刊发和推送的稿件还两次被通讯员单位自媒体转发,新闻报道的影响力相比以前大大提升,不仅达到了全媒体正面宣传引领全民战疫,而且巩固了《江北报》作为地方党报的宣传舆论主导地位。有读者称,《江北报》是江北区的“新华社”,报道权威,有影响力。
4.强化编辑力量,整合包装出精品
建立了稿源库,并不意味着能做出好的报道,还必须有强大的编辑力量,才能作出精彩的稿件和精美的版面。《江北报》后端的编辑力量有执行总编辑、总值班、责任编辑,实行“三改三校三审”。同时,总值班负责对每一个版面进行统筹策划,责任编辑负责对每条稿件进行精编细改,版式编辑负责版面的美化包装。“第一波”报道设置的报眉是“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 江北在行动”,栏目有“街镇在行动”“部门在行动”“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抗击疫情 聚焦一线坚守故事”等。例如,从2月6日至14日,所有街镇、部门的动态信息经过编辑精编细改,把一条条碎片化的信息“救活”,每期约10篇稿件用“街镇在行动”“部门在行动”两个栏目包装成一个版或者半版,主题明确,包装效果好。疫情策划的专题版更是经过编辑后端多人打磨,出来的稿件和版面都可称精品。
(二)启示:建立新闻报道应急处置机制,全媒体互动快速处置
《江北报》“第一波”策划报道是在突发灾难面前的一种应急处置和权益选择,在整个疫情报道中只是良好的开端,得益于全媒体互动应急处置。
1.地方政府要建立新闻报道应急处置机制
在突出事件面前,政府会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笔者认为,地方政府也应该把辖区媒体纳入应急机制中来,或者单独建立新闻报道应急处置机制,成员包括本地宣传系统、辖区媒体、各街镇宣传部门等。事实证明,每一次突发事件,新闻媒体都是冲在第一线。新闻媒体不可缺失,新闻报道是“笔杆子”和“枪杆子”,不仅见证和记录了历史事件,而且还宣传引领全民打好疫情阻击战。
2.媒体自身要建立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
“非典”时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就建立了突发事件报道应急机制和安全防控机制,确保了科学领导、灵敏运作及安全运行。[1]笔者认为,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不仅是为了应对大灾难,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也应该建立这样的机制,这样报道才更及时、更高效。在这次疫情报道中,《江北报》通过采取建立采编应急机制、全媒体互动、编辑指挥系统作战、与部门街镇联动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成效是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尝试的结果。事实证明,这种尝试是正确的、科学的,还应该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机制,为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提供制度保障。
二、“三波”报道——第二波:深度攻坚战,深度策划报道引领社会正能量
2月10日至3月初,《江北报》持续发力,启动“第二波”策划报道,打响疫情报道深度攻坚战。通过典型深度报道,传递精神动力,引领社会正能量,彰显党报的权威性。这一时期报纸版面是“疫情动态+深度报道+专题报道”,推动疫情宣传报道达到新高潮。重点推出深度报道23篇、专题报道18个。
(一)做法:策划一批深度和专题报道,挖掘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引领社会正能量
“第二波”策划报道有思想、有深度,也更具理性和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江北报》在做原创深度、典型报道方面的优势。
1.挖掘典型人物,提供精神动力
战“疫”是全民作战,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人物。如何做好这些人物报道,《江北报》发挥做人物报道的经验优势,分3个层面重点进行一线人物报道:一是單个人物报道,二是群像人物报道,三是人物系列报道。人物类型很多,有医务工作者、社区一线干部、社区志愿、退役军人等。在版面包装上,重点突出人物报道,如医务人员,不论是单个人物报道,还是群像人物报道,都放在一版重点刊发。例如,2月6日开始,在一版连续推出6篇“本报记者走近我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系列报道”,对全区的一线医护人员的故事进行深度报道。特别是2月7日刊发的系列报道之二——《冲锋在一线的“隐秘战士”》,全面揭秘江北区“疾控人”战疫情的故事。这篇2800多字的深度报道在全国媒体中较早报道了关于“疾控人”的故事。
另一种包装方式是把相同类型或者不同类型的人类包装成一个版面。例如,党员群体、志愿者群体、退役军人群体、社区一线坚守群众等人物群像,通过“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抗击疫情 聚焦一线坚守故事”栏目,把坚守一线的各行各业人物故事集中在一个版来展现,每个版至少有8到10个人物的亮点故事。截至2月底,共刊发43篇单个人物报道、20篇群像人物报道。
这些人物报道无不展现了人物在灾难面前、在安与危的考验面前,他们冲在前面,用无声行动传递着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榜样力量。这种力量激励人们释放出巨大的传播能量,体现了全区人民众志成城战“疫”的精神风貌。这些典型人物报道也为区委、区政府表彰先进、推荐典型提供了参考。
2.策划深度专题报道,期期每版有精品
《江北报》在“第二波”策划报道中侧重深度攻坚,力求每一期至少有1~2个专题报道,每个版面有1~2条深度稿件,力争每版有深度,期期有精品。报社的采编人员开动脑筋,从总编辑、总值班、责任编辑到记者,人人都在做策划。每天10点的“云端”编前会就是策划会,大家围绕着当前的热点提交当天或者本周的策划选题。记者在采访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第二度策划,确保从采访到写稿必须精准完成策划主题。稿件提交到编辑部后,编辑部集全力打造每一条深度报道,做亮做精每一个版面。
策划的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涉及内容广泛,有医务故事、志愿服务故事、捐赠故事、保障物资供应、复工复产等。例如,2月11日、13日1版刊发深度报道《我区首例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关心温暖一直在,我不再害怕”》《隔离不隔心 隔离不隔爱——本报记者探访我区集中隔离点》,这两篇深度报道体现了对患者、对隔离人员的人文关怀。从2月14日开始持续到2月底,第4版固定刊发策划专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度报道。例如,体现无私大爱的奉献精神专题报道有《“有一份热,发一分光,萤火汇聚成星河”——走近我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系列报道》2个版及《让初心和使命在战“疫”中绽放光芒——走近我区首批六支党员干部突击队》;有展现物资保障的专题《严把疫情防控关 护好市民“菜篮子”》;有复工赶进度的专题《“黑科技”助阵!企业安全复工添“得力助手”》等。截至2月底,共有23篇深度报道、18个专题。
(二)启示:建立完备的报道策划机制,新闻媒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
策划深度报道、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媒体面临重大事件必抢的历史题材。新闻策划是新闻媒体的“战略导弹”和“核武器”。新闻媒体只有具备完备的报道策划机制,才能在策划中运用自如和独具优势。同时,策划深度报道和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媒体通过深度阅读和典型引领,达到承担起凝聚人心、加强团结、鼓舞人心的社会作用。
1.唯有策划才能实现新闻的差异化和特色化
策划是新闻媒体的必然选择,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失。领先一步、高人一筹的策划,才能实现新闻的差异化和特色化。[2]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只有建立完备的报道策划机制,才能形成报媒的特色。在这次疫情宣传中,全国媒体都精心策划推出重点、深度报道。虽然策划的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内容是新的,人物不同、故事不同,每一个策划各具特色,产生的效果和意义不同。
2.人文关怀是灾难性报道中不能缺少的元素
灾难报道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体现人文关怀,在悲剧和灾难中,人是最软弱的,最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同时,最能打动人心的报道往往是那些悲剧中透出的人性美。许多媒体在这次疫情报道中真正做出了那种有温度、有力度、有思想的暖新闻,就是对典型人物的刻画中流露出的人文关怀和人性美,这种美传递出了社会正能量。
三、“三波”报道——第三波:回顾总结战,视觉专题报道引发回味反思
3月初,《江北报》启动“第三波”策划报道,这个时期的疫情动态宣传报道相对减少了,疫情报道开始总结回顾,重点策划视觉专题版和街镇专题版。街镇专题版计划将持续到3月底。
(一)做法:策划一系列视觉专题版,视觉再现和回顾疫情发生以来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3月宣传报道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江北报》重点策划了6个视觉版和12个街镇版。视觉版从3月6日至19日,在4版以图片为主,集中展现江北区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区医护人员一线战“疫”、疫情防控一线守护者等为内容的最美影像。前期报社考虑疫情安全,摄影记者深入一线的力量有限,前期报道中摄影报道和图片运用就相对较弱。3月处于相对安全期,报社动员全体摄影记者到一线去捕捉前期沒有拍到的图片新闻。这些视觉版是前期策划报道的补充和延续,通过图片回忆那短艰难的防疫时期,展现人们面对疫情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可以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思考。12个街镇专题版,以回顾的形式总结疫情期间各街镇防疫防控的亮点经验,拟每期发一个街镇专题版。街镇专题版意在总结提炼经验,也为地方决策者提供素材参考。
(二)启示:新闻媒体应建立策划报道反思机制,在策划进入尾声阶段进行反思总结
每一次策划报道都不是完满的,总感觉有些遗憾。这就说明没有完美的策划,只有不断总结反思、加以改进,策划报道才更完善。笔者认为,新闻媒体建立策划报道反思机制,对策划报道进行理性反思总结,反思策划报道中存在的不足及经验,反思报道是否带给人们启发和思考、是否能引发社会对事件的反思。许多媒体在每个灾难、每一个大事件过后,总要刊发类似综述稿件对事情进行回顾总结,也有重新追溯事件背后的人物或者故事,希望引起公众或者社会的关注和反思。笔者认为,事件的回顾、反思,做到策划有头有尾、自始至终,少给报道留下遗憾,同时总结反思也给决策层提供参考意见。《江北报》在“第三波”策划中就体现了这样的意图,视觉版不仅弥补了前期报道图片运用缺少的遗憾,而且加深了人们对这次灾难的印象,让人们记住了那些动人的瞬间、感动的人和事。街镇专题版侧重在总结提炼各街镇在疫情期间的工作经验,这无疑给决策者提供了参考资料。
四、结语
笔者认为,新闻媒体要树立应急报道常态化的观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报道机制,包括建立完善的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完备的报道策划机制以及策划报道反思机制这三大机制,抢占重大报道先机,大展实力,提升媒体自身形象,同时也发挥新闻媒体在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中的积极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树凤.新闻的力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非典”报道启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7):8-10.
[2] 史靖洪.广播媒体的应急报道方法和反思[J].中国编辑,2014(3):53-57.
作者简介:廖致涓(1973—),女,重庆丰都人,本科,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