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理解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2020-09-10金军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学理解实践策略初中数学

金军

摘 要: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然之举.基于学生的经验、丰富学习表征、引导经历过程,学生就能在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活动之间建立关联.通过联通学生的经验,丰富数学知识的表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创生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理解;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7-0038-02

理解,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认知方式,而且是一个主体与客体视界融合的过程.理解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分水平、非线性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理解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掌握学科关键能力的必备品格.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然之举.教学中,教师可以联通学生的经验,丰富数学知识的表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创生过程,引导学生建立认知结构.

一、基于经验:建立初中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多重关联

初中数学应当说是比较抽象的,但它却不同于高等数学,与学生的经验、生活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要基于学生的经验,建立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一般来说,与学生经验相协调的知识往往能形成一种认知协同,而与学生经验相悖的知识,往往会形成一种认知冲突.但无论是认知协同还是认知冲突,都会对学生的数学理解产生广泛的影响.

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笔者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等相关知识基础上展开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画图操作、动手操作等,让学生通过延长三角形的中位线、旋转、重叠、全等等实验方法来探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在初中数学中,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着的,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向新知识过渡.如此,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深度拓展.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基于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才能层层展开、初露端倪.

当数学教学活动能紧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就能切入学生数学学习“最近发展区”,就能盘活学生的认知状态.从学生获取数学新知的过程来看,学生的数学理解是获得数学知识的关键,是贯穿于学生数学认知始终的.

二、丰富表征:建立初中数学与学生经验的多重表征

一般来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表征是丰富的、多元的.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多重表征.不同的表征,能揭示学生的认知状态以及对数学新知的内涵的把握程度.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数学新知展開多角度的探索,建构不同表征的多重关联,从而深化学生的数学理解.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边”和“角”等不同的视角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表述,比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等.如此,学生就会主动构建全等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等进行证明.当学生深刻把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之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界定、表征就会走向多元化.比如有学生认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学生认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学生认为,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等.这种多元表征,其内在的关系如何?不同的学生经由深度对话、交流,能感悟到多元表征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的背后的一致性.

在建立初中数学与学生经验的多重表征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表征的互相转译.比如在上述案例中,有学生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这两个特征,推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同样也是平行四边形.由此,通过深度思考、交流,学生形成了对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的认知,这种认知有助于学生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等.

三、基于过程:建立初中数学与学生活动的多重结构

就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无论是一个概念的形成,还是整体认知结构的产生,都是学生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建构数学作为一种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作为教学的手段、策略、方式等.这样一种基于“建构”的数学教学,就是一种“过程性”的数学教学.过程性的数学教学,有助于建构初中数学与学生活动的多重结构.只有当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比如教学《一次函数》,如何让学生在“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建立关联,是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充分经历用“代数法”解析一次函数的过程,如此,学生就能深刻理解一次函数的数学本质.直线y=kx+1经过点A (2,3),也就是点A在直线上,或者说点A的坐标是方程y=kx+1的解.如此,学生自然就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当学生将方程与函数建立了横向关联,学生就能对函数形成深度理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谓认知,就是从一个较为初等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的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理解不仅仅是关联新知与旧知,更是创建了一个丰富的、整合的知识结构.

基于过程的教学,是一种建构的教学,也是一种结构的教学.建构,就是要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结构就是将彼此有关联的数学知识联通起来,从而创建一个丰富的、整合的知识结构.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意义,才能形成对数学知识的体认.数学理解,不仅仅是认识到“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认识到“为什么”以及“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还可能会怎样”等问题.正如哈佛大学威金斯教授所说:“真正的理解就是能解释、能阐明、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能自知”.

参考文献:

[1]李士琦.数学教育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7.

[2]林武.数学概念教学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4(08):142-145.

[3]聂东明.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交互模式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3):48-50.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数学理解实践策略初中数学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