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微
2020-09-10付晓燕
付晓燕
摘 要: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其核心之一即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并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物理作为初中教育重要学科之一,借助问题教学法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物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学科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在物理教学应用问题教学法策略,望给予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7-0081-02
随着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教育领域和以往相比也有了较大改变.现代教育更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问题教学法核心即教师扮演引导者和启发者角色为学生设置问题,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借助问题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改变传统学生被动学习模式,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基于学生学情合理应用问题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物理教学质量.
一、实施问题导入,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课堂导入在于帮助教师和学生高效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益和高效率相统一,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注重是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是否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问题是课堂教学常见形式之一,即物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知识欲望,这种导入方式多应用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学当中.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中能敢于针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这种质疑是在生动和谐的氛围中提出来的,实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以《压强》一课为例,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设置以下问题:‘一位施工者拿着一个带尖的木棍和一根钉子,之后拿着一把锤子用力砸木棍和钉子,在此过程中快速将钉子钉进木板当中,而木棍则钉了很长时间依旧没有较大的变化,问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部分学生回答钉子的尖端很细,也有学生说钉子是铁的.教师先夸赞学生敏捷的思维后又询问教师是否能运用物理现象解释上述情况?学生听后开始和其他学生相互讨论,但讨论一段时间后也没有答案,于是就安静下来看着教师.此时教师引入压强知识,由于学生正在困惑点,想要迫切知道为何会出现上述现象,从而积极投入到新课学习当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再以《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一课为例,教师可先准备零件齐全的电路设施并将其与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相连接,之后对电阻器的电阻值进行调节,引导学生猜测电压和电流在电阻变小时会出现哪种变化?物理教师再提出问题:“电阻变大时,电压和电流又会出现哪种变化呢?”让学生带着教师的提问展开学习,最后借助物理实验验证教材知识和学生答案正确性.问题导入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为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而问题则是启发学生思考所学知识的“中介”,对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状态,在“会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以《牛顿第一定律》一课为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无法理解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如果不借助外力将如何运动.教师针对此提问:“当你坐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自行车时,从竖直方向抛出一个石块,当石块向下落时是回到手中还是落在身后的地面上?”为了充分活跃学生思维,教师继续提问:“当大家在乘坐公交车时,汽车在刚启动和突然刹车时你的身体会如何倾斜?”上述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可以放学后亲身体验,不仅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学会热爱生活.相关研究指出,一旦个体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那么其思考已逐渐走进深刻阶段,真正理解事物内在价值,因而教师可在教学中经常质疑:“这样做是否合理?”“这样做是否正确?”只有质疑才会有深层次发现和进步.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提出各种奇思妙想的问题,而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和阐述问题,最大限度发散思维.以《浮力》一课为例,该章节的重难点即影响浮力大小的各种因素,此时物理教师可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为何将铁块放入水中会立即沉底,而将木块放入水中则会立即漂浮到水面”,上述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会直接联想到重量因素.此时教师继续提问:“为何运用钢铁铸造的万吨航母能漂浮在水面上?”上述两个问题能促使学生在认知和思维层面产生质疑,进而带着问题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入合作探究,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小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差异,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整体提升目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实践性,对学生探究意识、合作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均有较高的学习要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分组之前可先向学生准确阐述合作学习目的和具体要求,在尊重学生需求和意愿的前提下协调各个小组,目的在于使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成绩、个性特征等符合互补性和差异性原则.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习内容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机会,当学生融入小组后就会为了相同的目标为努力奋斗,提高学习效率.
以测量物质的密度相关知识为例,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中已得知气味可鉴别酒精和水,颜色可鉴别铝块和铜块,但针对涂漆铜块/铝块、水与盐水等鉴别方法可引导学生展开猜想,借助个性化和针对化指导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技巧.例如部分学生提出运用质量方式对涂漆铝块和铜块进行鉴别,因为铜的质量比铝块重量大.此时物理教师指导学生亲自测量讲桌上铝块和铜块质量,但实验结果否定学生借助质量鉴别猜想.学生看到结果后陷入困惑,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发现需要对物体的体积进行规定.物体质量其构成其物质以体积有着紧密联系,于是在此基础上事实上引导学生做出假设:“不同物质且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相等”“相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着紧密联系,通常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就越大,体积小,其质量就会偏小.”之后物理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开展实验对上述猜想进行验证,同时提出问题:“大家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运用到哪些材料?”“如何借助其测量所需量?”各个小组学生相互讨论问题,由此构建成小组合作学习群组,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启动思维,共同设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框架并为其他小组讲述自己研究情况,在此过程中接受其他小组的咨询和质疑,各个小组相互交流意见后再与物理教师设计实验步骤,最后开展实验操作并得出结论:“相同物质的物体其体积越大,质量也会大.反之,物体体积小,质量也会更小.体积和质量的比属于不变量.”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活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合学生学情,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无论问题教学法还是其他教学方式都需要学生全力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法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学生兴奋点和学习需求,并基于此设置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物理教师还需明确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情况,避免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知识能力范围,或常见的提出问题无人应答,教师独自唱独角戏情况.因而初中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和学生沟通交流,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使学生学习状态始终处于兴奋期,提高教学效率.
以平抛运动相关知识为例,教师讲解该章节知识时可尝试将平抛运动与动量守恒知识点相结合,例如提出以下问题:“一个人在高约十五米的地方先让小球在平面上以1.5米速度运动,经一段时间后,小球离开平面掉落到地面,请问小球掉落地面和掉落点的距离为多少?”上述问题不仅难度适当其涉及多个物理知识点,学生经缜密思考后就能得到正确答案.这种方式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思想障碍,提高学习自信心,更能在未来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学生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教学法是物理学科常用教学方式,通过合理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所学知识,并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初中物理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学习中增强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打破传统被动化学习,让学生灵活高效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雪梅.探究问题教学法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旬),2019(05):14.
[2]荣庆莲.浅谈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J].新课程(中学),2017(07):63.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