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研究

2020-09-10董宁张云峰

康颐 2020年6期
关键词:联合治疗治疗效果

董宁 张云峰

【摘要】目的: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硫普罗宁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探究。方法:研究过程中,将10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当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对所有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了分析汇总整理,并将其随机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两组人数一致。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以茵栀黄口服液为主的治疗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新增加了硫普罗宁,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肝功能情况和临床症状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数据为实验组92.0%,对照组72.0%。已知P<0.05,所以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同样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腹胀、乏力、纳差、黄疸、肝脾大等症状明显改善,且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硫普罗宁进行治疗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所以要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推广工作并加強相关细节问题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茵栀黄口服液;硫普罗宁;联合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简单来说,药物性肝损伤是由于患者服药过程中因为特殊体质或药物本身以及药物的代谢作用而对患者的肝脏所造成的损伤。虽说肝损伤症状较轻的患者只要停药后症状会逐步消失,但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来说,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则会造成肝衰竭,最终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硫普罗宁和茵栀黄口服液是这类疾病治疗中经常会用到的药物,以下笔者对其联合用药的实际疗效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研究过程中,将10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当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对所有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了分析汇总整理,并将其随机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两组人数一致。其中,对照组内的50例患者中共有26例男性、24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在25-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9±3.58)岁。其中包括19例服用抗结核药的患者、11例服用解热镇痛药患者、10例服用中药的患者、4例服用抗生素的患者、6例服用化疗药的患者。而实验组中则有27例男性、23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在26-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6±2.86)岁。其中包括20例服用抗结核药的患者、11例服用解热镇痛药的患者、9例服用中药的患者、5例服用抗生素的患者、5例服用化疗药的患者。已知P>0.05,所以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本研究可以成立。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还排除了原发性肝损伤和病毒性肝损伤的患者。[1]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初便接受了对症治疗,内容主要包括常规保肝、补充白蛋白和利尿剂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以茵栀黄口服液为主的治疗措施,由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0ml/支。每次服用1支,每天服用3次。[2]需连续治疗1个月。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新增加了以硫普罗宁为主的辅助治疗措施,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由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0.2g/支。治疗过程中,需要将400mg的硫普罗宁加入到500ml的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之后才能够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样需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研究过程中,首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为了便于量化分析,将治疗效果分成了以下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者乏力、纳差、黄疸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乏力、纳差、黄疸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恢复了30%-60%;③无效,患者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无明显好转,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肝功能指标的异常情况没有改善,且在进一步加重。总治疗有效率等于显效人数和有效人数之和。其次使用罗氏Cobas8000c7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ALT、AST、白蛋白(ALB)水平进行了测量分析对比。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主要包括腹胀、乏力、纳差、黄疸以及肝脾大等症状。

1.4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计算均由SPSS23.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其中涉及到的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计数资料以(%)来表示,前者进行了T检验,后者进行了卡方检验。以“P<0.05”为判断结论是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主要标准。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具体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2.0%,因此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已知P<0.05,所以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详细数据对比如下表1:

2.2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下降,ALB水平显著升高。相较于治疗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同样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2.3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腹胀、乏力、纳差、黄疸、肝脾大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已知P<0.05,所以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本研究证实,在硫普罗宁的辅助下实验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实现了进一步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今后要重视对这类治疗措施的推广工作,帮助患者尽快摆脱药物性肝损伤的折磨。

参考文献:

[1]李瑞.甘草酸二铵胶囊、水飞蓟宾胶囊、硫普罗宁肠溶片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成本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5):60-61.

[2]范文伟.硫普罗宁在抗结核药物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179-180.

猜你喜欢

联合治疗治疗效果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研究飞秒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患者的术后护理宣教探讨
低钠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小儿中重度急性喉炎中治疗及护理效果
LEEP刀联合臭氧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研究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使用量与疗效的关系探讨
小切口治疗阑尾炎病人的应用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