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海外出口车后组合灯流线型裂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2020-09-10黄薇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7期

黄薇

摘要:汽车后组合灯灯玻流线型裂纹现象,是汽车售后反馈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出口至多雨高温高湿地区的海外出口车因受到到长期的海上运输过程及海外客户当地的气候条件的影响,后组合灯灯玻起裂纹问题显得更为常见,对此,我们从导致大灯裂纹的影响因素入手并进行分析解决。

关键词:海外出口车;后组合灯总成;流线型裂纹

0  引言

汽车产业也日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汽车出口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汽车企业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发展之路。某车企业海外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为哥伦比亚、智利等中南美洲国家,因受长途海运及海外市场高温高紫外线等气候条件影响,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高,本文通过对后组合灯流线型故障模式进行分析,从灯玻内应力分析、注塑过程控制及工艺参数优化、材料耐液性等方面入手,降低后组合灯流线型裂纹问题发生频次,消除了海外客户抱怨。

1  海外出口车后组合灯灯玻开裂问题定义

通过对海外客户抱怨的后组合灯灯玻流线型裂纹问题进行信息收集,结合故障件分析发现,从不良件图片及实物判定不良模式为灯玻散射状开裂,从开裂的区域和方向判定,非焊接应力产生的开裂,初步判定为灯玻内应力过大导致开裂。根据后组合灯生产工艺,结合经验分析,主要因素定义为灯玻内应力过大;灯玻注塑工艺过程风险;灯玻材料耐液性不足(诱发内部应力释放)。

2  海外出口车后组合灯灯玻开裂问题分析解决

针对定义出的海外出口车后组合灯开裂问题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收集海外故障件及车辆信息,在国内及供应商处开展故障件分析,并制定有效解决措施。

2.1 灯玻内应力过大

通过对供应商灯玻注塑成型生产过程进行了解,其中在开机调试工序,如设备注塑状态不稳定,调试件灯玻会存在内应力过大的现象(图2):

结合故障件分析,对灯玻设备开机调试环节从人/机/料/法/环角度开展调查,除灯玻模具及调试件处理有变化点外,其余未有变化。经核查设备维修记录,XX年5月份发现有玻模具老化的记录,在当年9月份有维修记录。一般来说,模具老化后会存在缺料、收缩等缺陷,经查,当时为改善该问题,增大了注塑压力以保证零件饱满。但是,每次开机均要调整超过100模才能使产品质量趋于稳定;

查同期供应商模具调试件管理有开机前20件调试件报废的规定,但是2012年5至9月份,模具老化,需调试100件方可稳定注塑质量,第21-100件调试件可能由于注塑压力过大及模具状态不稳定而产生内应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应力释放而开裂,由于供应商未充分识别此风险,没有因此增加报废数量,导致这部分可疑物料流入下步工序。

模具老化返修时间与某市场反馈的N300后组合灯灯玻裂痕故障件生产批次相吻合,此时间与灯玻模具老化时间(XX年5月至9月)相对应,判断故障件最有可能的原因为模具老化后,为了改善缺料、收缩等问题,增加了设备压力,使灯玻存在内应力过大的调试件数量增加。供应商没有识别此风险,增加调试件报废数量,使部分零件流入下工序。

对此,制定对策:后续设备调式完毕刚开始批量注塑的灯玻不再应用于出口车后组合灯。

2.2 灯玻注塑工艺过程风险

通过对灯玻开裂故障件分析,可以确定:

①灯玻内应力在一定条件下诱发释放,导致开裂;

②开裂裂痕均从白灯玻注塑浇口处向外辐射,沿料流流动方向开裂,如图3。

风险识别:联合供应商伙伴对后组合灯生产过程进行审核,寻找风险点,发现:

①白灯玻模具两个模腔注塑浇口长度不一致,导致左边灯玻浇口飞边过长,如图4;

②存在白灯玻注塑浇口飞边修理不整齐的现象;

③灯玻注塑完毕后没有退火工艺,焊接完毕后方进行退火,注塑后内应力存在释放不充分风险。

对策制定:结合前期分析的影响灯玻注塑工艺过程风险, 团队制定对策如表1。

2.3 灯玻材料耐液性不足

故障件分析灯玻内应力在一定条件下诱发释放,导致开裂。对此,团队对生产生活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液体进行应力释放试验。

实验对象设置:选择不同时期的灯玻产品(分不退火、焊接前后均退火、焊接后退火);

实验条件设置:灯玻分别置于常温至加热70℃区间,在灯玻表面擦拭不同溶液(盐水、99.7%酒精、丙酮等),观察灯玻内应力释放情况;

试验结果:发现酒精与丙酮会导致灯玻破裂或出现龟裂裂痕,丙酮溶液可加速灯玻应力释放,但其故障表现与售后并不一样。考虑到车辆使用环境与试验室差异,需对不同光源及温度条件做进一步试验(表2)。

通过以上试验可以得出,在“阳光照射”、“达到一定的温度”、和“丙酮试剂”三个条件下,可再现与故障模式相似度较高的开裂。

综上,团队进一步识别生产制造过程以及厂内车辆周转过程中可能用到含丙酮溶液风险工序,严禁丙酮溶液滴溅在灯玻表面,并将此风险告知海外市场,规范车辆存储及售后服务注意事項。相关措施的实施,极大减小了灯玻注塑过程引起的内应力集中现象,跟踪断点后表现,后灯灯玻流线型裂纹现象得到较大改善,改进效果明显。

3  总结

海外出口车因其运输方式及海外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对整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本文对后组合灯灯玻流线型裂纹问题案例的分析,为解决海外出口车质量问题提供了思路;另外从该案列也可以看出,在国内车转出口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国内外环境差异,进行充分的设计校核及生产运输全过程的试验验证,才能有的放矢,助力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参考文献:

[1]GB/T 4599-2007,汽车用灯丝灯泡前照灯性能[S].

[2]黄少文,王伟振.汽车前、后组合大灯的快速成型工艺.CNKI:SUN:QCGY.0.2011-08-003.

[3]王臣松,秦亚军,陈治波.双色尾灯阀式浇口缺陷分析及解决措施.CNKI:SUN:MJGY.0.2018-0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