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高中历史学科核素养下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0-09-10袁洋

高考·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五大核心素质之一,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爱国主义与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历史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要求是“育德育人”,这也是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阐明家国情怀的具体内涵;其次说明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最后探讨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测试为导向的传统教学常被视为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和延伸,我们逐渐认识到,在历史课堂中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应远远超出这一范围,历史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是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做到学史明史,以史为鉴。[1]2016年9月,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我们了解到针对历史学科强调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其中,“家国情怀”往往是大多数历史教师所忽视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通常更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这也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切入点。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思想表明古人将“国”与“家”放在同等重要的水平上进行考虑。从新历史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知道,“家国情怀”就是“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和探究所应当具备的社会历史责任以及人文历史追求。”历史学科的学习和探究不仅应当具备价值关怀,而且还应当充满人文关怀,关注现实的问题。就主要内涵而言,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幸福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也可以说这是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今时代,只有做好对家国情怀的继承,做好对祖国和人民情感的培养,将其融于历史教学的课堂实践之中,这不仅仅是历史课堂教育教学的精神,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保持一致。

对于历史学科教学而言,这十分有利于在学生中渗透传输家国情怀与思想。首先对于民族文化来说,其精髓就是“家国情怀”。要想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首先要着重发展的就是家国情怀,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而不倒,主要依靠的也是各个时代人民家国情怀的依赖与传承。其次,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之下,要想培养社会未来接班人,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也必须依靠家国情怀这一重要思想。因此为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也就是家国情怀的培养。如果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方向正确,则同时会使其思想道德水平得到质的提高。最后促使学生不断奋发前进的重要动力是其具有的家国情怀,目前存在于很多学生学习上的缺点是前进动力的缺乏,造成此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学生的思想觉悟还未到达一定的深度,没有为国家与民族而发奋图强的动力。若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融入家国情怀,则其在树立学习目标时会更加高远,在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拥有充足的学习动力。

二、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徐蓝教授指出:“历史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主要的目标为:引导学生研究学习历史课程,并站在历史的出发点上,对中国国情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感;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与发展得到更加深入的了解,建立其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起应有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实际践行,对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进行坚持践行;坚持健全人格的塑造,从而使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更加健全与正确。[3]在学习历史时,其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的继承、世界意识与民族精神的觉醒、联系现实等情感与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促使学生不断全面发展。

三、历史教学对“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确保其在树立历史价值观时保持理性与正确性。现今我国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国情怀高度一致,其表现出的具体内容、实现方式及核心观念都与家国情怀具有相似性,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的现实意义重大。

(二)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实现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学校的德育课程中,历史课程占有重要地位。在学生高中阶段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奋进的优秀品质与良好的思想道德,这种品质体现在家国情怀中就是正确认识“国”与“家”的概念,同时保持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

(三)有利于唯物史观的形成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形成家国情怀,除可对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外,还有利于其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加深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史,加深对于家国深刻的认识,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四、结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的途径是教师的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学生能够从历史角度出发,发现、思考、解决、反思问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须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积极创新与设计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养成。

参考文献

[1]黄东桂,刘玲.论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06(03):122-124+129.

[2]韩怡威.高中世界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养技巧[J].文教资料,2018(09):228-229.

[3]张晓明.夯实文化自信的学理话语权—学习习近平“七一”讲话有感[J].大连干部学刊,2016,32(10):23-25.

作者简介:袁洋(1996-),男,甘肃省天水市,在读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50025,研究方向:中学历史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