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版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教学栏目的变化

2020-09-10王雅娇

高考·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王雅娇

摘 要: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标志着课程标准实验阶段即将结束。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新版教科书依据新的课程标准重新编写,在教学栏目方面进行了部分调整。本文简要分析了新版教科书中部分教学栏目的变化。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科书;核心素养;教学栏目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標志着课程标准实验阶段即将结束,我国生物学教育将进入一个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新阶段。[1]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依据2017年新版课程标准重新编写。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由于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调整,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培养转移到对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来,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因此,教科书的编写模式也进行了部分调整,教材的栏目设置更加丰富。现就新教材中部分教学栏目的变化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学栏目的比较分析

(一)思考与讨论栏目

在实验教材中,本栏目名称为“思考与讨论”,是每一节新授课中的重要活动栏目。此教学栏目主要呈现的是一些与本节课知识内容相关的问题,通常是以归纳知识和发散思维为主,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供指向性的参考,可通过同桌讨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

在新版教科书中此栏目更名为“思考·讨论”主要以科学家研究资料的形式呈现,将旧版教科书中的“思考与讨论”与“资料分析”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引导学生对资料的分析、问题的研讨,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以思考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演绎推理、模型建模等方面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探究实践栏目

探究栏目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栏目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展开探究教学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理论,达到多元化教学的目的。

实验教材探究活动分为“实验”“建构模型”“探究”“调查”“制作”“课外实践”等6种类型,新教材则统称为“探究·实践”。[2]可见,新版教科书中的探究实践栏目内容组成更加丰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向也更加趋向多维。此栏目由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以及模型建构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组成,旨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讨论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相关信息栏目

该栏目通常位于新的生物学概念附近,是可以为学生学习、理解新概念提供帮助的科学信息。教师应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获取的知识远要比接受学习得到的知识更加深刻,有效记忆的时间也会随之延长。

新版教材中给予的相关信息数量增多,内容也更加丰富,更加便于学生进行预习、自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增添的相关信息中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概念等知识。夯实每一个小概念,为理解同化生物学“大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学科交叉栏目

生物科学不是一门完全独立学科,相当一部分知识会与其他学科建立起联系,例如化学学科、物理学科等等。所以,本栏目是经常出现在课本中的重要栏目。学科交叉是学术思想的交融,是交叉思维方式的综合、系统辩证思维的体现。教师在此栏目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跨学科的知识框架,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学科交叉的知识,旁栏的数目明显多于实验教材,体现出新形势下的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学科交叉渗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框架,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与理解问题,并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3]

(五)与社会的联系栏目

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去解释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生物教学最终的目的所在。教师应该注重本栏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致。

新版教材中多次出现此栏目,可见新的课程理念更加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教师的任务则是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渗透与生活相关联的知识内容,使学生有意识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逐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合理运用教学栏目

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学栏目的变化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需求。生物课堂教学形式也更趋向于现代化、丰富化、多元化,因此对新时代年轻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尝试将信息化教学与各个教学栏目进行有机结合,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源动力。教师认真研读新版教材,对比分析新旧版教材教学栏目的异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教学栏目,有利于提升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对于学生而言,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堂会让他们的参与度更高,有利于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曹宝义.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苏科庚,陈雁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的比较分析[J].中学生物教学,2019(17):75-78.

[3]陈国梁,陈静,苏瑞,韩婉玉.高中生物学学科交叉渗透知识的挖掘与分析——以苏教版必修1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9(06):26-28.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