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对策探讨
2020-09-10梅娟
摘 要: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怎样将审美教育贯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老师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对于高中的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对于审美的感知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以审美感知力培育为视角,探讨语文审美教育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感知;培养策略
对于学生来说,高中的这个阶段是他们步入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所以在这个阶段中的审美教育就显得很重要。高中语文的教学教给学生们的不仅仅是要树立怎样的三观,还有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被分为了两种能力,即认识美和评价美,它是由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等构成的。审美教育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们的审美进行培养和改善,提高他们对于美的欣赏水平。语文老师需要对教学给予关注,尽可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将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一、加强语文审美教育的紧迫性
(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教育部在201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曾表达过学生们在发展中需要有哪些核心素养,“审美情趣”就是其中之一。审美情趣主要是由感悟鉴赏和创意表达两个部分组成。感悟鑒赏主要是对于学生们感受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看到一些东西的时候,有着自己的审美想法,并且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创意表达是在感悟鉴赏的前提下,自行创作,锻炼自己的能力,陶冶情操。所以,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他们需要在达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之后,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感悟鉴赏和创意表达能力上面。
(二)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曾表明,语文对于学生们审美影响的重要性,高中在对于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需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关注他们的感情,让学生们接触美的事物,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都表明了在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三)审美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如今,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要求的不仅仅是材质,还有它的设计、外观等。这样的社会更加需要有着较高审美的人,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当今人们精神需求的东西。所以,审美教育十分重要,只有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水平,在以后他们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感知力渗透培养策略
(一)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激发审美感知力
在感知审美的时候,它的主体是学生。在感知课文的时候,学生可以先采取诵读的方法,在开启视听感官的时候,诵读是第一个环节,对于情感饱满的文章,通过美读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唤醒他们对于美的感知。在高中的课本中,其中的很多文章都是艺术类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诵读,提高学生们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们在朗读的时候感受其中的美,激发他们对于审美的感知。例如,老师在教学古诗的时候,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们自己反复朗读,感受诗的美。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建议,指导他们应该如何朗读,一首诗应该在那些地方进行停顿。教师在教学《琵琶行》的时候,需要重点为学生们讲解通假字,如果学生们不能理解这个点,那么就会使得文章的意思和自己体会的意思有着极大的区别。
(二)善于挖掘美育因素,发展审美感知力
对于教材文本来说,其中的情感十分重要。选入语文课本中的基本都是经典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审美创作出来的好作品,这些作品中的美是各种各样的,它们有的是自然美,有的是社会美,有的是艺术美,除了这些,文章中还有语言美、结构美和意境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渠道,带领学生们去发掘文章中美好的东西,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学生们在有了深入的感受之后,对于文章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间接的改善了学生的审美敏锐性,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先自己阅读全文进行体会,在上课之前给学生们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他们自行去了解创作背景、写作风格等。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将自己觉得好的句子进行标注,体会作者是怎么将情感表达出来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们进行理解。比如,他描绘春天景色的那一段,老师可以播放一些符合春天氛围的音乐,让学生们闭眼感受一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要注重对于作者创作手法的评析,让学生们从中学会很多。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在读完之后互相交流,让思想进行碰撞,在不断的阅读中发现美。
三、创造个性化的教学氛围
学生们在好的氛围中学习,会有更高的效率。高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们个性化的审美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们创造出一个合适的氛围。如果想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那么就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只有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之后,才能提高一个学校的审美水平。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让整个学校都充满了这样的好的学习氛围,这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它需要师生的坚持,这就是一个学校的文化,让学生们生活在美中。对于学生审美发展来说,教师就是一个领路人,指引着学生们该往什么方向发展。教师还是一个同行者,他们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感悟,在遇到问题之后一起讨论。从而创造出一个师生一同学习、进步的独特氛围。
参考文献
[1]刘世攀,王苏波.领悟文本内涵提升审美素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品质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5)
[2]国政.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01)
作者简介:梅娟;女;1984年10月13日;籍贯:江苏盐城;工作单位: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学历:在职研究生。职称: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