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讨

2020-09-10吴海姬

高考·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吴海姬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极其重要。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历史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动情况,分析国家、社会的发展规律。历史教学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而是要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本文主要就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素养

在高中各個学科中,历史是最能给学生社会、人生智慧的课程,历史名人的睿智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各大历史事件,还要让学生透过各个历史事件了解到社会、国家、世界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可以知古鉴今。为了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其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和培育方法,确保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升。

一、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学生有了新的能力要求,归结起来就是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学的一个新标杆。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相互交叉联系,以唯物史观为核心,以时空观念为线索,以史料实证为途径,历史解释为目标,以家国情怀为落脚点,让历史课堂活起来,让历史情感回归我们内心的最深处。

二、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明确历史教学的要求,深入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明确历史教学的要求,并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从而定位教学立意,并以此引导教学内容的设计。历史教学的要求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有: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学习框架、融入五大核心素养的内容三个方面[2]。为了满足这三项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掌握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可以明确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并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有效的学习框架,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掌握中外史的区别。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情境

历史学科有着自己的特有的学科特点,从古至今,无所不包,让学生接受久远的历史可能会枯燥无味,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的是可怕的,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领学生走近那段历史,而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例如,在“鸦片战争”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影片等资源,使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了解历史。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史料,根据史料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相较于教师直接阐述的内容,学生更容易记忆自主思考获取的答案[3]。

2、创建思维导图,构建时空观念

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会出现知识错乱,记忆混乱的情况,时空观念很差。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历史发展的轨迹。也可以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历史事件的排列和归纳,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清晰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

3、史料使用

培养学生的五大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增加对史料的使用。教师可以利用史料进行讲解和证实,通过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来重现历史真实情况的方法和态度。教师可以利用史料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人物等,并帮助学生掌握史料搜集的方法和途径。例如,教师可以到网络、图书馆中搜集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等不同类型的史料,或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物展览馆,使学生根据具体的史料资源分析历史。在史料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判断和分析作者的意图,准确分辨史料内容的真伪,并合理判断史料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实证的作用和精神。此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在史料的基础上,将实际历史作为基础,理性和客观的评价分析历史事物。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物,使学生能够用客观、发展、辩证、全面的态度来看待和评价历史,使学生在面对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也能保持这种观念和态度。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利用实证精神来处理历史问题和实际问题。如在讲述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可以用本土史料来创设情境和问题,从惠州的古代行政区划的变化来看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既可以让学生有熟悉感又可以让学生对这一知识有个连续性的时空性,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史料,并根据自己搜集的史料进行相应的解释,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4、鼓励阅读

阅读是获得知识形成连续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式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历史著作、历史史料等,通过正史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培养落实,此外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通过平时上课老师补充的史料资料以及练习题的题目的资料都可以成为阅读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拓宽视野,增加新视角的方式,让阅读成为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石。例如2018年贵州毕节的一道模拟题: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封尘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大学的学术殿堂。这段材料就给学生增加的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的不同角度和视野,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新文化运动。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可以正确看待历史、分析历史,进而更好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参考文献

[1]张宗奇.新课改下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J].高考,2019(14):254-254.

[2]罗南海.新时期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0-51.

[3]杨扬.探究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13):149-149.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新历史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