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观要求的微观演绎

2020-09-10张树羽

高考·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考试题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摘 要:为了更好搞好教学,需要研究课程标准和高考試题,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认识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圭臬,是教学的准绳,教师要潜心领悟、认真践行。

关键词:高考试题;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引领教学

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以新标准适应和引领时代变化。此次课标修订的一大亮点是各学科都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教育部颁布课程标准是为了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是为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它体现着国家意志,从考试评价角度来说,它是高考试题命制所尊奉的圭臬。下面我们就选取高考典型题,体会课程标准的宏观要求是如何通过一道微观试题贯彻落实的。

例:2019全国Ⅲ卷39题(情境材料略)

本题涉及的学科任务是解释与论证,既包括对文化现象(弘扬民族精神精神)的解释,又包括对结论(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进行论证。本题涉及的情境属于文化领域中的典型情景、热点现象——民族精神,材料又是时政热点——脱贫攻坚,情境在时空上纵横交错,内涵丰富复杂。设问涉及文化生活的基本理论,能很好的考查考生能否对社会现象做出有说服力的、逻辑严密的解释,可以准确判断考生能否对事物本质进行合理阐释的素养发展水平。情境材料及问题涉及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等文化基本理论,从学生的答题情况,还能很好衡量政治认同素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本题的国标答案是: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焦裕禄精神,能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民心,激励斗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脱贫。

整个答案由两部分构成一个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其结构思维过程具体如下:

前半部分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它的结构及逻辑思维是:

大前提:(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精神动力);

小前提:焦裕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结论:焦裕禄精神也会有这样的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力量)

在这个推理过程中:

大前提的作用是:阐释文化的一般,即民族精神是什么、怎么样;其作用是实现了答题知识范围(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的界定,并开门见山,亮明观点,使主旨鲜明。

小前提的作用是:把要论述的文化的特殊——焦裕禄精神,归结为文化的一般——民族精神。这样就实现了“切题”与“过渡”;这样就把教材中没有学过的特殊的文化现象“焦裕禄精神”,转化为教材中文化的一般知识“民族精神”,把“特殊”变“一般”;将“陌生”变“熟知”。

结论的作用是:对“陌生事物与现象”定性。具体来说,就是确定焦裕禄精神就是教材上民族精神的知识范畴。它既是这个演绎推理过程的结论,但又是整个答案后半部分的起点,在整个答案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后半部分就顺承着这个结论,具体从三个层次展开论据,进行论证,分析阐释了焦裕禄精神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所提供的3方面精神力量。

从整个答案来看,答案前半部分通过三段论演绎推理的运用使整个答案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简洁、逻辑严谨、说理透彻。答案后半部分,结合背景材料展开说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的过程,又要求考生对背景材料进行分析、整合,完整、准确提取能说明焦裕禄精神对脱贫攻坚作用的各个角度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用凝练的语言,以高度归纳、概括的方式,完成对这一问题的阐释。整个答案能较好地体现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后所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科素养,这体现了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一份好的试卷,应具有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领教学3大功能。一份好试卷是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出来的好题组成的,我们分析的这个典型题,从整个试题来看凸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政治认同;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表达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积极态度的科学精神,凸显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突出了对获取解读信息,加工整合信息,筛选迁移知识,运用演绎推理阐释论证问题等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有较好的区分作用,能很好考查出学生经过阶段性学习所具备的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充分演绎了课程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很好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很好地实现了服务选才、引领教学的作用。

通过这样一个高考典型题的分析,使我们更深刻领悟到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广大教师教学的依据与准则,是高考命题的圭臬,我们应把它领悟透、践行好。

参考文献

[1]韩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细化思想政治的学科育人目标》[C]新华网教育部2018年1月16日会议讲话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

[3]朱明光《高中政治课表修订继承超越变革》[C]2018.8

[4]陈友芳《中国考试》[J]2018年第7期

作者简介:张树羽、男、中学高级教师、1970年10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学士学位,现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研究方向主要是高考命题趋势与特点;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高考试题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