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视角下影子银行风险监管研究

2020-09-10王首亮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8期
关键词:风险监管影子银行金融科技

王首亮

摘要:影子银行作为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机构,在为我国中小企业缓解一定融资压力的同时,也由于迅速扩张且缺乏监管带来大量潜在风险。在这一监管相对空白的情况下,如何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创新,提高影子银行风险监管的能力和效率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风险监管;金融科技;影子银行

1.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给经济市场的需求者带来了一定资本的同时也在刺激着消费者的投资意愿,使得整个社会融资需求充满活力。此外,由于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及监督管理机构的管制,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无法提供充足的服务与流动性,给影子银行业务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条件。目前,社会融资中频繁出现的p2p公司暴雷事件、民间借贷大面积违约事件都在影响着金融市场与国内经济的稳定,而影子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一方面是因为它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虽然它是金融创新下的产物,但是本质上还是没有改变传统交易的模式,而期限错配与信用转换等特征却是与传统金融形式有区别。另一方面体现在其投机与投资比例的不平衡,间接融资是影子银行主要的融资方式,一旦风险出现,其将没有能力应对。

2.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

2.1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风险聚集

当前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不足。在对影子银行进行风险监管时,监管部门常常是根据影子银行的发展需求来更新监管制度,但是大部分影子银行并没有公开其真实的金融信息,而投资者与监管者也没有对影子银行要求绝对公开相关信息。这就导致监管部门不能对其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事后有效的控制,又由于其产品复杂且涉及多个领域,更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对其监管到位,从而赋予监管套利活动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此外,监管规范缺失给正常经济秩序带来威胁。例如民间借贷,它的借贷行为与正规的金融机构有着明显的区别,不仅行业自律性差,其交易行为更是千变万化且不具备任何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如果对其监管力度不够,则有可能衍生出非法融资与高利貸行为,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另外,人民银行对一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尚未明确其金融市场准入、业务的运行和退出等方面的标准,导致专门针对其风险的具体监管政策及措施难以落实。例如小微网贷、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也属于影子银行范畴,它们借助互联网为媒介在短时间内利用监管真空进行交易与结算,积累大量风险,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2.2监管效率低下导致风险蔓延

近年来,对创新型金融机构及涉业领域广的影子银行,我国长期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的制度。这种制度意味着监管机构并不具备独立监管金融机构的权利,在监管风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多个部门同时管理,在处理一个事情上被不同的分支机构想当然的干预。相对的,监管或干预的部门多了,一遇到风险问题爆发时难免会产生信息不对称、权责不明等问题。正是因为多重监管的模式的弊端使监管政策不能在第一时间落实,导致监管效率较低。

监管效率低下会导致风险蔓延。一方面,由于影子银行的概念在金融机构中不够深入和普及,一些金融机构并不知道自己的哪项业务是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另一方面,由于监督机构较多,多头监管的方式理不清新增的影子银行业务到底是属于哪一个部门的监管范围,由此就产生监管的盲区。目前,影子银行的业务较之传统银行是越来越频繁,在和其他的金融机构进行相互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以致其风险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倘若让影子银行在不受监管的盲区肆意增长,累计的风险将是不可估量。在监管低效的情况下,一旦风险爆发,监管部门可能会互相推脱责任,致使应对风险的措施不能及时有效的落实,风险则会像一发不可收拾的多米诺骨牌在众多金融机构中蔓延。

2.3监管模式落后催生新风险

近年来影子银行发展势头迅猛,业务形态随着金融工具和交易模式的更新而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目前,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因为目前的监管政策以行政法规为主,而这种监管模式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影子银行业态更新的发展,监管层发文之后往往会催生出新的绕行渠道和套利空间,致使旧风险还未降低新风险又强势成长。此外,我国很大一部分金融法规都是强制性的,而且在颁布法规的同时并没有说明详细的实施方法,以至于不同的地方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标准有所不一。在这种监管模式下,监管是松是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容易造成公权者以权力换取经济利益,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或者污染源。另在,若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分工不明确不协调等问题得不到完善,监管漏洞将会越来越多,而影子银行也正是靠抓住这些漏洞来获取高额利润,相当于扩大了影子银行风险。

如果监管机构不能及时利用新技术和新思路,更新监管模式,对影子银行进行精准检测和前瞻性监管,把风险有效的遏制在一定范围内,就会使得整个金融体系泡沫积聚、不稳定性加剧,进而威胁整个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3.基于金融科技的影子银行风险监管新思路

3.1利用区块链管控影子银行的信用风险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记账技术方案,其记录的公共数据具有不可逆性与不可篡改性,准确性由程式算法决定而非某个权威机构,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壁垒,使数据共享更加安全可靠,构建了透明度远高于被动型监管的监管系统。利用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天然优势,金融监管机构可以更好的减少合规成本与互信成本,同时也可以有效的缓解监管政策的时滞性与监管的实效性,在影子银行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上遏制风险发酵,有效提升金融监管系统的运转效率。这并不是纸上谈兵,德勤与爱尔兰银行合作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银行内部监管系统就是一次很好的示例,其利用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技术创建了一个监管报告平台,有效的规范了爱尔兰银行的业务操作,这一示例可供世界各国银行体系参考。

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公开透明、交易记录不可篡改、跨系统调用同步信息等特性,能够使陌生人实现完全信任成为可能,交易安全性大幅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影子银行信用违规的可能性。并且,有序可控的交易过程可为监管机构提供核查路径,有助于优化监管流程和降低监管难度,使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的业务活动及交易行为进行更好的把控与监测。这在影子银行金融交易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能最大程度上减少信用违约风险带来的损失。

3.2利用人工智能管控影子银行的监管套利风险

人工智能主要通过学习相关的特征数据来做决策,即使是对高度复杂且低质量的数据也能通过算法进行改进和更新,并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预测结果和决策支持,具有很强的全局计算优势。通过规则学习和案件推理,可以较准确的辨别与模仿影子银行的场外交易模式,更好地识别与应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套利风险。

3.3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管控影子银行的市场风险

大数据和云计算运用在金融监管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有效的建立开放式资源共享平台,使得数据能够最大限度的按需分配,从而提高对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监管的执行效率,降低监管运营成本。目前,影子银行的杠杆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将引发一定的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数据不足导致的资金规模与资金需求不统一。而通过对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运用能够实时了解市场动态,分析资金流向,从而有效的对资金进行调配,避免杠杆率不断上升的情况发生。如果再配合软件集成工具,建立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就能提炼出常规统计手段难以获取的数据,帮助监管机构有效管控影子银行市场风险。

面对海量且分散的监管资料,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可以将其进行编码分类,实现监管资料的数字化储存。不仅如此,大数据技术还可对监管报告进行可视化分析,把多维度的数据图表化,使金融机构能更清晰直观的分析原本繁杂的数据,有效提升了监管建议的出台效率,避免冗余的监管手续造成的效率低下問题。随着金融监管机构使用金融科技进行监管的范围越来越广,监管体系逐渐数字化、精准化,有助于完善监管模式和解决监管滞后问题,从而有效管控影子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坤.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 2015.

[2]万骞.金融创新背景下影子银行期限错配的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

[3]巴曙松,白海峰.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探索[J].清华金融评论,2016,(11):99-103.

猜你喜欢

风险监管影子银行金融科技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浅谈互联网金融监管
P2P网贷风险及其监管
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原因及相关建议研究
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探析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法律困境及解决途径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