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有爱,润物无声

2020-09-10闫健晓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尊重学生

闫健晓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无处不体现着伟大的师德师爱。我在研读了陶行知先生对师德师爱的论述后,感受到他对孩子的一颗博大爱心。本文通过二则教育叙事讲述在德育工作中老师应当放下先生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待,走进学生心灵,贴近生活用积极愉快的德育方法感召学生。探讨如何在师生之间构筑爱的心桥,融汇心灵,用爱去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的学生。

关键词:陶研;师德师爱;师生平等;尊重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一名青年班主任,我不断的追寻着自我成长发展的力量。而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我领悟到了这种力量的源泉——“爱”。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是陶行知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灵魂,他对“爱”的虔诚、对爱的实践和对爱的创造告诉我一个好老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学习和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用一颗爱心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用真挚的情感、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正如先生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也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1 放下架子,与学生做朋友,赢得学生信任

那是在我做班主任的第四年。工作中我认真负责,班级秩序良好。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成效也获得了校德育处的肯定。可我发现班上的学生但凡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惑总是去找任课老师交流,心里顿感失落。我还发现自己班上的学生总是有意无意的躲着我。难道是我管理太严格,学生害怕我,怕成这样?

进而,我留意到课间、午后乃至放学后,办公室里其他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办公桌周围总是门庭若市。有学生在问题目怎么解,有学生在倾诉学习生活上的疑虑,也有学生只是来跟老师随便聊聊。而我的“生意”总是很冷清,可以说门可罗雀,偶尔有一两个学生来问不会做的习题也是战战兢兢,问完匆匆离去。看着同事们跟学生亦师亦友,和谐融洽的关系,我大为羡慕,随之而来的是失落和困惑。

我觉得是该反省一下自己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又一次翻看起桌上摆放的教育著作,当读到陶行知先生提出民主的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待,应该“肃清形式、教条、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这一段时,我感受良多,同时隐约看到了自己问题的所在。

当我踏出办公室,再一次来到教学区。走廊里一个陌生的学生迎面走来,匆匆而过时留下一句“老师好!”。我脑子里“嗡”的一声炸开了,一瞬间回想起以前很多学生见到我都会主动问好,而我总是摆着老师居高临下的架子,认为学生见到老师问好理所当然,从不回应学生。慢慢地学生见到我也就不再问好了,直到现在自己教的学生都疏远我、躲着我。我恍然大悟,转身望着那位已经远去学生的背影第一次说出“你也好”。

之后,每当有学生向我问好,我都会微笑着回应一句“你也好!”因为这句话,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跟我打招呼,甚至别的班、别的年级我不教也不认识的学生也乐意跟我打招呼。渐渐的,我自己班上的学生也不再躲着我,课间、午后我的办公桌边也开始有了“生意”。

进一步研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对学生的真诚和平易近人。正是因为真诚平等的态度,不仅使陶行知先生赢得了学生的由衷爱戴,也让他自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甚至有了“跟小孩子学习”的博大胸怀。而以前的我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威严,摆出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派头,以此体现出自己的“尊严”。特别是做班主任,为了在班级里树立起威信,往往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充满了威势,不自觉的给学生脸色看,以便在班级管理中得心应手。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只有具备师德和师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赢得学生的尊敬。

2 蹲下身子,对症下药,用爱感化学生

做为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总会遇到几块“硬骨头”。学生陆某就是这么一块“硬骨头”。陆某在小学表现优异,并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被我校录取。但初中生活没过多久,陆某的成绩开始大幅度滑坡,最终成为了经常违纪的差生。因为作业不做,上学迟到,上课玩手机等违纪事件,我对陆某进行了多次教育。有时耐心讲道理,鼓励其纠正不良行为,努力学习迎头赶上;也有严厉批评,大声呵斥,并责令其深刻检讨。而一次次的教育都像鸡蛋打在石头上一样无力也无用。每每被我批评时,陆某总是斜倚在办公桌或者墙上,惦着脚,扭头不看我,目光迷茫的看着远处。

又一次,在下午的上课铃响了十来分钟后,陆某才拎着一杯奶茶晃晃悠悠的走进校门。顿时我勃然大怒!按上级要求学校对住宿生实行封闭管理,中午住宿生不允许出校门,而陆某不光擅自离开学校,还严重的迟到,提着奶茶若无其事的溜达进校门,简直是对校纪校规严重的践踏!我愤怒的对陆某吼到:“你也别回教室了,直接去学生管理中心接受处分吧!”正当陆某一愣的时候,我想起自己的座右铭,发怒之前先数到十,怎么又忘记了呢!

于是我平复了一下心情,先将陆某带到自己办公室。路上我问陆某为什么无视学校纪律擅自离开学生,而且还迟到。陆某也愤愤地答道:“学校食堂的饭菜太难吃,闻着就难受,所以出去吃面。因为太挤,就先买了杯奶茶,然后到面馆吃面,所以迟到了。”我生气的指出:“难道因为食堂的菜不合胃口,你就可以违纪……”可是,无论我接下来如何讲道理,陆某都不理不睬。还是斜倚在我办公桌边,还是扭着头看着远处,还是一副任你处置的不屑态度。面对这块软硬不吃的 “硬骨头”,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著名教育个格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对呀,我应该用爱心去触动他的心灵深处。应该和陆某“心心相印”。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我平静的说:“你看,我们做事都不能太冲动、太执拗。我刚才就因为太生气冲动了一下,没听你解释就扬言要送你到德育处接受处分。这个我要向你道歉。不过,我随后就发现了自己的冲动,这不我还是把你带到办公室,大家心平气和的来谈谈今天这事。”陆某听到我先检讨了自己的冲动后,态度略有改变,开始与我对话,他仍理直气壮用“食堂的饭菜太难吃”来解释自己的违纪行为。此时我没有再说“饭菜难吃也不能因此违纪”之类的话,转而平静的分析如何在不违纪的情况下解决“食堂饭菜难吃”的问题。我提出可以自己从家里带喜欢吃的饭菜,中午去公用的微波炉热了吃。陆某反驳说中午使用微波炉热饭的同學很多,排队等太费时,经常会等上半小时才轮到。我提议他可以请信得过的老师帮忙提前热一下饭菜,我也可以帮他热。随着我一句他一句平心静气的交流,陆某执拗的态度渐渐消退,头也转而面对着我,身体也站直了,眼神也不再迷茫。

接下来的交谈中,陆某逐渐意识到并且最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随着交谈的深入,陆某逐渐讲出了为何自己的成绩会不断下滑,又为何会经常违纪。原来,陆某小学时成绩骄人,很多知识只需自己看看书就能很好的掌握。自视学习能力很强,也是老师和父母的宠儿。进入初中后,学习内容大量的增加,知识难度大幅度的提升,而陆某在学生上仍然单兵独舞,试图通过自学独立掌握知识点,独自能够解开每一道习题。因为他坚持在不需要老师的指导下就能获得好成绩的感觉非常“爽”。于是,陆某的成绩开始下滑,随之而来的是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问,一次一次的失利打击着他脆弱的自信和自尊。终于,在一次英语练习获得并列第一名而老师并没有表扬他后,陆某开始自暴自弃。起初是不思进取,迷恋网络和游戏,在网络、游戏中寻求虚拟的自信和自尊。最后,发展成用违纪来发泄着对老师、对学校的不满,实际是他內心对自己的不满。

我终于找到了陆某的症结所在,随后的事情就好办了。我与陆某的家长做了多次沟通,并协同任课老师做了一系列的教育协调帮助陆某重建自信。并且,通过多次的谈心,帮助陆某改变学习观念,根据初中知识的特点改进学习方法,最终把陆某拉回到学习的正途中。

学生陆某的转变,给了我很深刻的教育。当初,由于教育方法(放不下的教师架子)差一点断送了一个学生的前程。“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陶先生正是用自己毕生的爱无私的奉献给了学生和民族的未来,也是对今天的青年教师的警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要教育感化学生,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师德师爱,这是做人的根本,是教育的根本,只有放下架子,用爱感化学生,才能“做有心人,和学生交朋友,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参考文献:

[1] 金林祥.张雪蓉.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陈春华.践行陶行知爱的教育思想,用爱心塑造中职生的灵魂[J].青年文学家,2011(11).

[3] 柳立新.陶行知爱生思想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1).

[4] 李武刚.爱是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J].都市家教月刊,2015(10).

[5] 杨美玲.构筑心桥,融汇心灵——关于师生有效沟通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0).

[6] 陈翱,洪民胜,陈宏声.春风化雨“以陶育人”[J].生活教育,2004(03).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三塔镇天宫学校)

猜你喜欢

尊重学生
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语文课堂让学生快乐感受生活
尊重学生个体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谈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策略技巧
美国高等院校有效教学的调查与分析:以佛罗里达大学为例
浅谈小学美术的欣赏教学
无法邀约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