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习题课的选题策略研究

2020-09-10芮雪妮

高考·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典型性

芮雪妮

摘 要:习题课,被定义为“学生在教师面对面的指导下,对指定题目进行解题作业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学习的知识点应该怎么用,用在哪儿,从而总结经验,提高解题效率。要上好一节习题课要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课堂精彩讲授,课后跟踪反馈。而本文将结合本人教学经历与见闻,着重谈一谈习题课课前准备过程中的选题策略,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习题课;主题明确;典型性;递进原则;巩固性原則

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花一整节课去研究习题,这些习题旨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新知,并达到能利用知识解决一类问题的程度,像这样的课通常称为习题课。

习题课在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作为工具,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当下,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一个困境,听知识点一听就会,但做题一做就懵,自己也说不明白是哪里不懂,很难从题目中提取到关键信息,也无法迅速将已有的认知和问题准确联系起来,导致做题常常会走偏,甚至都无从下笔,这种现象在高中特别常见。而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通过习题教学使学生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方式方法,或者说是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套路”,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因为习题课十分必要,所以备课阶段“如何选题”“选什么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合适的题目,能够让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中掌握方法。那么本文就将以选题问题作为切入点,结合笔者课堂教学经验,探讨习题课备课阶段选题的几项原则。

一、整节课主题要明确

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类老师,他们很辛苦,面对茫茫题海,他们无法抉择,生怕学生会错过任何一道题。一节习题课,他们可能会拿出四五道,甚至更多道“好题”,这些题目包含的方法多种多样,都很精彩。但解决完后呢?不能说所有学生都毫无所得,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尤其是基础稍薄弱,解题能力本就欠缺的同学来说,他们一节课也就会做这几道题了,换一个情境,该不会的还是不会。

我认为一节习题课要有一个主线:这节课你想让学生学什么?是想让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法;又或是让学生在训练中规范书写;再或是让学生在习题教学中感受数学思想,如以算代证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而选题自然也要符合主线,不能走题,东一榔头西一棒,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既然是课,就要有所得,新授课得的是知识,习题课得的是方法。

二、切入题选择要具有典型性

确定好主题后,就要根据主题选择适当的例题,所谓适当,就是要典型,尤其是切入题,也就是首道例题。

在我们选择切入题时,教师应避免以下问题出现:

(1)题目综合性太强。希望一道题能包含多种思想,既能体现本节课主题,又能包含其他知识。自认为选题很完美,能让孩子学到很多,殊不知冲淡了主题。教师很可能需花大量时间在复习旧知上,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孩子来说,短暂的复习并没有什么用。并且对于你想让他掌握的方法他也无心去学了。

(2)计算量过大。运算量大无疑就是难度加大,学生在大量运算中,关注点会发生偏离,忘了题目本身想让我们得到的思想方法,这是毫无必要的。尤其作为首道例题,一上来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下面就很难进行了。

(3)解题过程绕弯太多。题目不难,但过程太绕,同样也会耗费学生大量精力,不适合课堂讲解,也是教师给自己找“麻烦”。

综上所述,我们所选择的切入题需要能够直接反映主题,它可以是一类数学题的代表,或是体现一类数学思想的代表。题海无边,当我们掌握了方法,无疑是乘上了一条能在题海中自由游行的船,让学生事半功倍,真正学会应用知识。同时,切入题的过程、计算都不需要太过复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方法,而不是为难学生。

下面是本人在“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教学中选择的切入题,以及选题分析。

本节课主题是探讨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并且学会应用代数法解决位置关系相关问题,尤其是相交问题。针对这样的主题,我设计了切入题,它包含三个小题。

第(1)小题,旨在教会学生判断直线椭圆位置关系的一般方法——联立求。

三、例题间须符合递进原则

一节习题课不只有一道例题,例题间,笔者认为:应遵循递进原则,层层深入,由浅入深。我们备一节习题课其实就像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逻辑线,符合主题的情况下,题与题之间也需要关联,且层层递进,能让学生在掌握上一题的基础上,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题的解题思路中去。

例如上文提到的“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一课中,我选择的例2是:

这道题较例1难度有所提升,已知弦长求直线,是一个典型的含参问题。但是方法是类似的,通过联立、设而不求,韦达定理,用参数表示出弦长,构造等式,求出参数b。通过这样一个递进,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弦长公式。同时这样的含参问题,或者说是待定系数求直线的方法正是解析几何常见的求解方程方法,这也与之前学习的内容巧妙的结合起来了。

紧接着告诉学生,其实不只是求弦长,联立后利用韦达定理其实是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通法,过渡到下一道例题。

这道题中要求直线方程,可以待定系数,设直线斜率,接下来还是固定套路求解。这里完全可以让学生探讨出思路后展示求解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讲解后,再提问:“这道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呢?”事实上根据这道题“中点”条件的特殊性,我们还可以采用点差法求解,充分体现出“一题多解”在数学题中的应用,并进行总结思考:什么时候可以用点差法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也就是说所谓递进原则,是由浅入深,由单一知识到综合应用,由多题一解的深刻性走向一题多解的发散性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也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要求,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更利于学生接受。

四、课后反馈题符合巩固性原则

在课堂上处理习题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能将思想方法总结到位已实属不易,要想真正掌握,还离不开课后习题的选择。而课后的反馈题必须符合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要求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牢固和熟练的程度,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地、准确地再现出来。课后反馈题就是让我们巩固,从而真正掌握的一个过程,所以题目要能很好地反映这节课的重点,而不是一堆题型大锅炖。

曾有幸听过一节关于“直线与抛物线”的习题课。

课上例题:已知抛物线y2=3x的焦点为F,过点P作直线l交抛物线于A、B两点,线段AB中点为M,

课上老师将(1)(2)作为条件,可以推出(3)(4)(5),并让同学思考了:可否选择(2)(3),推出(1)(4)(5)?最后得出结论,实际上只要知道任两个条件都可以推出其他结论。课后反馈题目是让学生尝试选择不同的选项作为已知条件,自己编题证明。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节课给了我很多启发,学生课后练习如果仅仅是机械性的重复,甚至是大量重复,就很难做到灵活变通。而课上时间有限,课下同学之间交流探讨的时间是很长的,不妨在可行的情况下,通过这样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巩固的同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相信对学生掌握方法会很有价值。最后反馈练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设置一两道“选做题”。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习题课的教学值得探讨和深思的还有很多很多,本文也仅能通过短短篇幅简略地表达我的一些思考。真正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一节习题课上的有价值,不仅仅要重视选题,选完题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去讲?如何将学生讲明白?……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总结。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研究每一堂课,包括习题课。要知道,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习题课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要努力克服传统习题课的弊端,要使劳动有价值。“题海无边,回头是岸”,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韋宏,张桂玉,黄美玲.数学习题课教学的弊端与创新[J].智库时代,2019,No.201(33):221-222.

[2]刘梨凤.初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几点建议[J].新智慧,2019,(04):108.

[3]王登,乔世红.习题课教学策略及注意事项[J].新课程(下),2019,No.471(01):126.

[4]李银耀.新课改条件下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J].考试周刊,2010,(30):14-15.

[5]任云岗.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v.7(01):172.

[6]张景中,张奠宙.数学习题教学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典型性
泰戈尔与郭沫若的诗歌精神
典型性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典型性错误题目的探究
略谈文学细节
从批判现实主义角度解读《高龙巴》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思考
《母亲》
来源国信息和产品类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
谈数学复习课习题的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