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文学细节
2017-08-12刘雪辉
刘雪辉
【摘 要】细节是文学作品的基因和细胞,文学作品的生命来自于作品中的細节。细节分为典型细节和非典型细节。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有五个方面9真实性、典型性、倾向性、艺术性、体裁的规定性。细节的作用在于深化作品主题、烘托时代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刻划人物性格。一篇作品的成功,离不开成功的细节描写。
【关键词】细节描写;基本要求;真实性;典型性;倾向性;艺术性重要;作用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基因和细胞,文学作品的生命来自于作品中的细节。那么,什么是细节呢?细节就是情节的细小单位,是情节的细微末节,是作者在文学创作中对作品的人物性格、社会环境、自然景物以及情节发展所作的细腻的描写。它虽然细小,但它的容量和作用巨大,有着以小见大、以一当十、一细顶千粗的功力。如果把作品比作一棵大树,树上的枝叶和花朵就是它的细节。每一棵树都有不同的枝叶和花朵,所谓“一叶一世界,一花一如来。”也有人把作品比作建筑物,建筑物的细节是砖石门窗和灯镜帷帘等。不管是短小精悍的诗歌散文或是洋洋大观的文学巨著,其细节只有量的不同,没有质的区别。文学作品没有细节,没有具体描写,就没有艺术生命,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优秀作品了。作家杜鹏程说:“一个好的细节,如同钉子钉在木板上那样结实有力。如果能恰当地选取几个细节,一个人物就出来了。”魏金枝同志在他的《漫谈细节》中也说:“有些高明的作家,有时只用一个简短的细节,就可以写出时代的气氛、人物的性格,同时也带动故事的进行,这就是‘一石三鸟……作品中的一个细节描写,固然还不能保证一篇作品的成功,但许多有力的细节描写,却可以保证一篇作品的成功。”他还特意打了比喻:“一块垫在杠杆下的石头,可以比几十百人的作用还大;一块几分重的乌金,也可以够得上几千斤白铁的价值。好的细节描写也是这样,寥寥几笔就能描写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的真实。”古今中外,任何一篇成功的作品,都离不开细节描写,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作家,也无一不重视细节描写。可以这样说,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文学。
细节的分类方式很多,以内容可分为肖像细节、行动细节、语言细节、心理细节、环境细节(即场面细节、景物细节)等。就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也可以分为典型细节和非典型细节两种。那些能够突出作品主题、烘托时代气氛、影响情节发展和刻划人物性格的细节,称为典型细节。一般来说,典型细节有其自身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它往往反映了生活本质的某些方面,是某种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典型表现。除此之外的细节,就是非典型细节。在某些作品中,非典型细节不一定具有特殊的艺术功能,但它在文学作品中仍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管是典型细节或者是非典型细节,都必须来自生活。一切细节都扎根于生活真实的土壤,脱离生活的虚构的情节和不真实的细节描写,都是文学作品的大忌,终将成为文学作品的败笔。
一、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
(一)真实性。细节描写,首要的条件是真实。它实际上是一切文学作品的首要要求。细节的真实,表现在作者所描写的景物、人物、情节,都能逼真,给读者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与其事的感觉。无论所描写的是一花一叶、一亭一阁,或是乡间小路、茅舍炊烟、夏云秋月、梅雨连绵,那景色就像在画面上一样真切,像突现在眉睫之前一样鲜明。如巴金的《灭亡》中有一段描写夕阳的话,原文如下:
前面是一大片绿色的田畴,远处有一带青山,斗大的太阳向山边慢慢地落下去,它的平时射得人睁不开眼睛的金色光芒已经渐渐退去了,变成了一面红得像丹一样的大圆镜,愈走下去愈红,而它所放出的红光更扩大了起来。蓝天已被它染红了一角。青山的顶也涂上了灿烂的红光,离太阳不远的几片紫色和淡墨色的云被日光烘托起,成了特别的颜色,更镶了一道宽的金边,太阳只剩下一半了,却是更大更红,到后来终于完全落下去了。霎时间,万道金光霞光浸染了半天,山、树、云,都打成了金色一片。
在这里,作者所描写的夕阳的景色,好像画面上一样真切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细节描绘中的人物,一颦一笑,言谈举止,服装发式、素质风度,以至他的内心世界,都能在读者的心目中留下似曾相识的印象。如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原文如下:
渥伦斯基跟着乘务员向客车走去,在车厢的门口他突然停住脚步,给一位正走下车来的妇人让开路。凭着社交界中人的眼光,瞥了一瞥这位妇人的风姿,渥伦斯基就辨别出她是属于上流社会的。他道了一声歉,就走进车厢里去,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这并不是因为她非常美丽,也不是因为她全部姿态上所显露出来的端丽和温雅,而是因为在她走过他身边时她那迷人的脸上的表情带着几分特别的柔情蜜意。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注意地盯在他的人上,好像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有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像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渥伦斯基已经注意到了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她那轻微的笑容弄弯曲的朱唇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里闪现,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蔽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
通过这样一段描写,安娜的迷人形象,就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典型性。这里说的典型性,不是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即现实主义作品的总的方法,细节的典型性,主要是指选择细节要有独自的特点,尽可能在这特点中反映出作品总的思想主题,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生动,环境景物更加真实。总之,具有典型性的细节,使作品的思想、人物、情节、景物,更加深化,更加鲜明。当然,作品中的细节,可能成千上万,不能要求每一个细节都具有上述的艺术功能;但是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恰如一湾海水一样,它的每一个浪花都能反映出生活的光辉,而且具有独自的形态。如我国著名小说《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冷清秋,《半生缘》中的顾曼桢、顾曼璐、沈世钧,外国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斯梅拉尔达、法比、伽西莫多,《红与黑》中的于连,《死魂灵》中的乞乞科夫等都是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典型人物,但一个个的个性特征各不相同。这些人物之所以具有个性特征,就是靠无数典型性的细节完成的。没有典型性的细节,就不可能塑造出这些人物。
(三)倾向性。细节描写不一定都能反映出倾向性,然而作品的倾向性却是通过细节(还有由细节构成的场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红楼梦》中的许多细节都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倾向。八十九回写宝玉彻夜不眠,早起后到晴雯生前住过的屋子,亲自点了一炷香,摆上些果品,在一幅泥金角花的粉红笺上,写了一首悼念晴雯的脉脉深情的诗,而且也表明作者对晴雯的悲剧性命运的深挚的同情,尽管作者在这里并没有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有时作者的倾向,在景物描写中也有深刻的流露。巴尔扎克在《十三人故事》中,描写巴黎一条街—特拉维西耶.圣奥诺雷街时写道:“两旁都是恶俗的矮小房屋,只有两扇窗户,种种邪恶、犯罪和穷困层层麇集。狭窄的街道,坐南朝北,一年到头太阳只来光顾三、四次。这是专事凶杀的街道。随意杀人,不遭报应。当今的司法已不进行干预。……这些街道的死亡率比其它街道高出两倍”。(《十三人故事》第6页)
这样的一条街,正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资本主义城市阴暗面的一个缩影。作者的倾向,甚至在这样一个信手拈来的细节中,都是明显流露出来的。
(四)艺术性。细节的艺术性,实际上就是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与情节描写的生动与鲜明,要符合人物性格,富有时代气氛。这里只强调几点:
首先是注意在生活中观察。山水草木,云雾风雨,日月星辰,春花秋月,都有其独具的形状、风姿、声音、色彩。一幢楼房,一条街道,商店的柜台,摊亭的摆设,也都有不同于其它楼、街、店、亭的特点。至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物,这些人物在种种场合的不同表现(语言、风度、手势、心理等等)更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这些都是选择、提炼细节的仓库和作坊。
其次在描写时要发挥想象的潜力。细节描写之所以难,就在于它要求“细”,细到你所描写的人物就像在读者的眼前一样。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人物如在作者的眼前,作者能看到他的举止,听到他的言谈,甚至能听到轻微的叹息、心脏的跳动。但是作者不同于写生画家,事实上作者在写作时,通常都是描写已经消逝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画影,或者只存在于作者幻想世界中的人物和景物,这就要求作者必须高度发挥想象的潜力,从记忆中,从头脑中去塑造他笔下的人物,去描写他心目中的世界。这种想象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作者能否把它调动起来。
第三点是作者要从别人的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中,细心地领会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研究那些作品的作者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地作这样的描写?这个细节对表现主题、塑造人物、促进情节的发展有什么意义?作者怎样用最少的语言描绘出这一细节来的?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必能提高作者描写细节的能力,而使细节描写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如坦桑尼亚的埃.凯齐拉哈比在《混乱人世》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原文如下:
莱奥尼拉扑上来,一把抓住了阿纳斯塔西雅。二人扭打起来。一时间,谁也不能把对方摔倒。撕呀、挠呀、抓呀、拧呀,好不热闹,但还是不分胜负。附近的牛群也抬起了头,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当它们发现她们并不是用头在顶撞,就又低下头吃自己的草去了。二人撕打了半天,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二人的衣服都已撕碎了,赤身露体地扭打在一起。莱奥尼拉不巧踩着了一块洗衣石,一下子滑倒了。对手便骑在她肚子上喝道:
“哼,现在你说!你说呀!还有什么要说!叫我一声奶奶我就放你!舔舔我的下巴!”
莱奥尼拉又恼又恨地哭了。
“奥雷莉雅,快来帮帮我呀,快来帮帮我呀!”
妹妹闻声赶来,举起水桶,朝阿纳斯塔西雅头砸去,她慢慢地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姐妹俩一见闯了祸,扔下水桶就朝家里跑去。来打水的其他妇女们发现阿纳斯塔西雅躺在地上,已不省人事,便把她抬回家中。
在这里,作者通过对她们的动作、言行的细致描写,把莱奥尼拉和阿纳斯塔西雅之间斗殴的经过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五)不同体裁对细节的规定性。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对细节描写有不同的要求,即具有各自的规定性。散文的细节描写 ,一般比小说要少,但要求更具有典型性。戏剧中的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对话中。人物的行动、动作,除了有明确的舞台指示之外,还有演员的创造性动作,有时还有即兴的表演。也有些剧本,对人物的性格、服饰、心理状态等作一些细节描写,通常都比较简明。大量的细节描写,还是在小说里出现,中、长篇小说较之短篇小说有更多的细节描写。
二、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一)一篇作品的成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细节描写。
文学作品,特别是叙事体文学中的小说,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进程,总是离不开特定时代、特定情境下的舞台的。因此,小说家刻划人物,表现主题,使用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对环境进行描写。
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所谓社会环境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定历史条件下情节发展、人物活动的社会关系、社会风貌、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有这样一段描寫,原文如下: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都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享用;拜的都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
这里展示的是20年代鲁镇“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家家户户准备祝福的社会风俗习惯—过旧历年,准备“祝福”,迎接福神,隐含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准备“福礼”的是女人,拜神的只限于男人,这表明女人地位低下,是没有资格参拜的;而“只有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才有这样排场的祝福,这表明当时社会贫富的悬殊。
《祝福》的情節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展开与发展的;作品的主要人物祥林嫂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舞台中走向悲剧的。可见社会环境的细致描写对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达所起的重要作用。
至于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与人物、事件发生、发展有着某些联系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它对交代背景、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和烘托人物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节的描写,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连续描写风威雪猛,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因为风威雪猛,那草屋四下里崩坏了,林冲难于在苦寒中过夜,自然便去市井沽酒,并在途中求神明保佑;沽酒回来,两间草厅已被压倒,便迫不得已到古庙去投宿。情节发展至此,随后就是富安、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冲怒杀这两名奸贼,将情节推上了高潮。作者以写风雪的自然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情节的发展中,促成林冲性格的质的飞跃。
(二)一篇文学作品的成功,离不开作者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为了塑造形象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不仅从他的言行等外在的行动中表现出来,而且常常通过他沉思默想、写信、梦境、幻觉等形式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因此,作家为了充分显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总是对人物言行等外部表现描写的同时十分重视对人物心灵奥秘的发掘的。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大量使用了心理描写。在该书第三十二回,房内史湘云对贾宝玉说:“如今大了,你就不愿意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做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也好将来应酬事务……”贾宝玉听了,大觉逆耳,说:“姑娘请到别的屋里坐坐吧,我这里仔细腌脏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这时袭人在旁说出薛宝钗也曾因此受到贾宝玉的冷淡时,贾宝玉说:“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要是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她们的谈话,让林黛玉在门外听到了,于是作者写了一段她的心理活动: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篇痴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
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也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
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日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持,你纵为我的知己,奈何薄命何?
想到此间,不禁泪下。待要过去相见,自觉乏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这段揭示林黛玉内心世界的喜、惊、悲、叹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将她的性格特征展现在读者面前:她渴望和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与贾宝玉同样鄙视“为官做宦”与“仕途经济”,因而与他志同道合,互相视为知己,显示出他们的叛逆性格;她悲伤自己的命运,哀叹自己的身体,因此而多愁善感,轻易落泪。
(三)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对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写的“景阳岗武松打虎”,就很好地运用细节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先写上景阳岗前,武松在门前看见挑着一面写有“三碗不过岗”五个大字的酒旗。武松一坐落便呼叫要酒要肉,他与酒家对话的细节以及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的情景,生动地勾画出了武松的粗犷、豪气的英雄性格。接着,写武松醉意朦胧地走上景阳山岗,看到“印信榜文”,欲再回酒店又不想让酒家取笑等等。这些细节描写为后面一场惊心动魄的人与虎生死搏斗的情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景阳岗武松打虎”的细节描写,又为推动后面的武松杀嫂和血溅鸳鸯楼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参考文献:
[1]许桂燊著:《文学创作基础》,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第27页,第85—89页。
[2]巴金《灭亡》,转引自夏勇斌主编的《名家描写精华》(风景卷.星月),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第15页。
[3][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转引自叶世斌主编的《名家描写精华》(女性卷.之三),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第1页。
[4][坦桑尼亚]埃.凯齐拉哈比《混乱人世》,转引自叶世斌主编的《名家描写精华》(女性卷.之三),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第76页。
[5]曹雪芹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北京第一版,第三十二回第445—446页,第八十九回第1272—12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