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由”中“所”的用法探微

2020-09-10祁宝军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助词渔人被动

祁宝军

浙江语文卷文言文阅读曾有一道虚词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所不及 B,因极推引

公之逮所由使也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逸则富以康 D,保邦于未危

醉则更相枕以卧 室西连于中闺

该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两个“因”都表“于是”,对此,学界并无争议。有争议的是A项第二句中“所”字的用法。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对这一问题的解释至少有五种:

1.和“由”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物”,与第一句所字结构表示“……的人”不同;

2.和介词“由”组成所字结构,表原因;

3与“逮”构成特殊结构,表被动;

4.介词,与“由”结合,表被动;

5与“由”结合,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以上几种解释,从词性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所”作助词(第1、2、3种解释都是在此基础上分析的),第二,“所”作介词(第4、5种解释都是在此基础上分析的)。从意义上可以分为四类:第一,表事物(第1种解释);第二,表原因(第2种解释);第三,表被动(第3、4种解释);第四,引出对象(第5种解释)。

那么,这几种解释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呢?我认为,从词性上说,第二句中“所”作为介词的用法基本是可以否定的,因为古代汉语中的“所”从未有过介词的功能,何况两个介词一般也不会连用;其次,“所”表示被动用法也可以否定,因为古代汉语的“所”要表示被动应该和“为”搭配,组成“为……所……”的结构,而不能与其他动词或介词组合在一起表示被动。根据以上推理,第3、4、5种解释均可以排除。那么,1、2两种解释中有没有较为合理的呢?

为此,笔者追根溯源,查阅了相关书籍,找到了“所”作为结构助词的相关用法。

我国最早对“所”作为结构助词作出系统解释的现代语法著作是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马建忠在《马氏文通》里把“所”划归到了三个“接读代字”(其他两个是“其”和“者”)中,他对“所”这一“接读代词”的阐述是:“‘所’字常位领读,或隶外动(及物动词),或隶介词,而必先焉。”该解释至少给我们指出了“所”作为结构助词的三大特点。第一,“所”作为结构助词可以与两类词语搭配,即动词和介词;第二,“所”作为结构助词必须放在动词和介词的前面;第三,把“所”作为一种代词来理解,明确了“所”作为结构助词时的意义性质,即充当名词性短语中心词。应该说,该作者对“所”这一重要结构助词的语法性质和语法特点的阐述还是比较全面、比较到位的,并且基本与现代的研究结论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在诃性上,我们现在一般把它看成助词,而马先生则把它看成代词。从表面上看,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实际上,我们现在根据语法功能把它看成结构助词的同时也是在承认它仍然可以具备一定的代词屙性。简言之,它其实是同时兼有助词和代词的功能的,只是从结构上我们将它定性为助词。

至于它一般都跟哪些词类结合构成“所字结构”,学界对马先生的看法大都表示赞同。只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它跟动词结合的频率要远远高于跟介词结合的频率,因此,一般人对它与动词结合构成“所字结构”的用法比较熟悉,而对它与介词结合构成“所字结构”的用法比较陌生。

鉴于此,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列举若干“所”与介词结合构成“所字结构”的实例,供大家参考:

1.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

翻译:我知道抵御你的方法了,但是我不说。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翻译: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翻译:见将军的目的是想要帮助赵国。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翻译: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5.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翻译:骄横、奢侈、荒淫、放荡四种恶习,都是邪恶产生的根源。

从以上例证可以看出,“所”可以和大部分介词组合构成“所字结构”,从而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对象、目的、处所、根源、凭借、依附等。该结构的语法性质跟“所”与动词结合构成的“所字结构”的语法性质相同,也属于名诃陛短语。其中,“所+由”的搭配也赫然在列。

由此可见,“公之逮所由使也”中的“所”应该是“所”作為结构助词,与“由”搭配,介绍主使逮捕周公的人物,与上一句表述的中心意思完全一致(该句出自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上句是“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所以,题目中A选项的两个“所”字的用法应该是相同的,都是组成“所”字结构,稍有不同的是一个是与动词搭配,一个是与介词搭配。如此看来,前文提出的关于“所”字用法的几种解释中,只有第一种比较合理。但是第一种解释又把“所”在两个句子中的用法区别为“人”和“物”的区别,是不妥的,因为结合原文,我们会发现这里的“所”也应该是指人,而不是指物。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助词渔人被动
格助词“に”と“で”的使用区分
A Greedy Story
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蔓延
渔人的故事
打渔人
湖北天门方言“的”的用法探析
助词“给”的发展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