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09-10何一鸣蔡筱霞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9期
关键词:海外并购汽车现状

何一鸣 蔡筱霞

摘要:随着经济和资源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相对活跃,但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本文通过对中国汽车行业近年来海外并购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推动中国汽车行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汽车;海外并购;现状;对策

21世纪以来,很多中国汽车企业都愿意通过海外并购形式进入国际市场以提升自己。在海外并购的热潮中,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创新研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当前强调环保的大趋势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开始抬头,中国汽车行业进行海外并购机遇与风险同在。

一、中国汽车行业海外并购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中国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的规模总体增长较快,国内企业通过多次的并购来扩大自己在国内和国外的产业和规模,从整车到汽车的零部件、工程器械及相关行业不断延伸。如:中国吉利汽车海外并购共发生6起,收购对象分别是沃尔沃、宝腾汽车、路特斯、戴姆勒等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及相关资产。吉利数次的海外并购的项目领域逐步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领域向工程、机械、自动化、智能机器人等各个领域拓展。同时,并购发起方由国企逐步转向民企,并购目的地也逐步转向欧美市场。当前政府部门将节能减排作为发展的重点,中国汽车企业也开始逐步聚焦新能源。总之, 中国汽车行业海外并购呈现以下特点:

1.并购数量、规模不断增长。自2014到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及相关行业占全球车企海外并购的交易数量、规模呈总体上涨趋势。从2014年的93次并购案发展至2018年134次并购案。但是在2018-2019年期间,由于受中美贸易战及全球范围内的政策变动影响,我国汽车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交易数量有所回落。2019年,并购案已经减缓至112起。如吉利并购沃尔沃后,汽车销售规模2019年全年销量相比2009年销量实现翻倍。同时沃尔沃汽车不仅扩充了在欧洲原有的产能,还在中国形成了三家整车新工厂和一家发动机新工厂的工业布局,又在美国也投建新厂。

2.汽车并购以零部件为主。在2010-2019年的汽车并购案例中,每年的海外并购案买方为非汽车整车厂商的占比高达80%以上。因此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活动中占据了极大地优势。如今中国汽车行业在德国和美国两个汽车强国发起占总体交易近4成的海外并购项目,并且他们把海外并购的目标锁定为汽车的零部件企业。比如均胜电子在并购完美国KSS和德国PCC之后又将目标转向日本的高田气囊公司,郑煤机的目光转向德国博世的汽车发电机、起动机等零部件业务。除了零部件企业的纷纷崛起之外,如今中国汽车行业也将就汽车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汽车智能化展开规划。

3.并购区位分布集中。我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集中分布于汽车技术较发达的欧洲、美国和日本、韩国,这也反映出我国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的动机多以获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为主。相反,发达国家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多以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为主。

4.并购对象聚焦汽车新能源与未来的电动智能化产业,品牌价值也不断提高。在汽车电动化趋势的压力下,国内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同时也是响应国家政策、顺应世界汽车行业发展潮流。如:2018年金沙江資本并购日本AESC可充电电池的子公司AESC的控股股权,2019年香港奥利仕并购日本GLM 公司部分股权等等。总之,我国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海外并购形式多样,包括海外建厂、收购国外汽车相关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股权转让等。

二、中国汽车行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前期战略规划不周全。战略决策会影响到企业的未来,这就需要企业的决策者有巨大的决心和魄力以及冷静的头脑,并且站在一个从宏观到微观都能够事无巨细地考虑到实施决策之后的方方面面。部分中国企业会前期只看重并购的眼前利益,缺乏理性的前期统筹、当期规划和后期管理备案。例如2010年四川腾中收购悍马的失败就是因为其在前期战略上忽视了国家的政策战略要求,违背了国家提倡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的倡议要求,此次并购的失败既不符合国情又不符合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企业在并购前缺乏十足的准备和正确的规划。

2.缺乏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国内汽车行业的海外并购往往只是简单的扩大其生产规模,却忽视汽车产量与质量,所以市场占有率并不一定能够扩大。如果我国汽车行业一直难以实现对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那么即使是成功的海外并购行为,对企业的帮助也是有限的。

3.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弱。相对于世界知名汽车强国来说,我国汽车生产厂商较多,但汽车行业的品牌效应相对较少。我国汽车不是没有好的品牌,比如红旗,但由于品牌意识薄弱,到现在仍不是非常出名。我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依然没有做到拥有多数世界知名品牌,并且汽车企业之间依然处在互相抄袭或对国外品牌企业模仿抄袭阶段。没有优秀的品牌,我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难以得到大幅加强。

4.售后服务能力滞后。售后服务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力也息息相关,并且好的售后服务也是企业营销部门吸引消费者的利器。如今国内汽车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售后压力,因为汽车企业大多数重视汽车的生产与质量,反而忽视汽车售后的重要性。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对售后服务观念淡薄。

5.并购后整合不当。在文化方面:在大多数的海外并购案例中,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不同的文化受不同国家的历史、政治、宗教、社会等因素影响。并购后文化冲突处理方式对后期能否成功经营十分关键。大多数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之后,都会尊重被并购方企业的高层和一般员工,但因为急于将并购的利益生效,会忽略对被并购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风俗习惯事先的调查。如果方案调整仅仅是基于并购方企业的意志而完成的,那么被并购方企业的员工很可能会心存不满。有时候这种不满很可能为企业之后的矛盾冲突埋下隐患,从而构成了文化整合中的风险。在人力资源方面:比如,并购后,并购方企业为了安抚被并购方企业的高层或员工的人心,可能会对被并购方企业的员工给予高福利或高工资的待遇。这很有可能造成对我方企业员工的心理失衡,从而导致我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下降,这种差别化的待遇可能最终会激发员工与高层或员工与被并购方企业员工之间的矛盾。在经营管理方面:如果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了海外的企业,通过适当的经营整合,实现协同效应,就能使企业在跨国并购后获取适当的利益。但是若忽视了并购后对企业的经营整合,企业可能会面临生产、经营等各项成本费用的增加,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在企业的经营整合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整合费用,例如在机构、人员的配置以及在投入新的生产设备上都会产生大量的整合费用。

三、推动中国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 鼓励国内汽车企业海外并购,构建国际研发中心

汽车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国家需要重视发布相关政策以此鼓励国内汽车企业多进行有质量的海外并购,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去。比如在企业走出国门的初期,尽可能地提供优惠政策,保护我国企业合法的贸易活动。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应该尽可能地多沟通,并能够保持沟通的透明度,节省企业的时间成本与交易成本。针对我国跨国并购案例越来越多的情况,政府应该积极发展汽车企业,在海外生产销售研究一体化的国际研发中心,在海外投资建厂,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加快推进全球化战略。

2.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补全中国汽车产业链

中国汽车行业也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的零部件或其他相关企业的战略合作,如汽车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生产链的完善,不仅促进中国车企在当地海外业务的展开,更推动其自身汽车产业体系的建设。如今中国车企对“一带一路”政策积极响应,一汽、上汽、长城、长安汽车等上市车企及潍柴、华域、均胜等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纷纷带头响应政策,在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建厂合作或者建立研发中心。所以企业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不管是并购或者绿地投资等,都要最大程度发挥国家政策的扶持优势,利用国家对于促进“一带一路”政策实施提供的发展资金,从而扩大企业自身规模,加快迈进全球化的步伐。

3. 鼓励国内企业加强技术合作,扶持安全环保的节能型汽车

顺应如今的环保形势,相比之下中国政府针对新能源企业产业发展的激励措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加大扶持力度。在2018年两会报告之后,车辆购置税的优惠、对外开放经贸自治区等政策都为我国扶持安全环保的节能型汽车又多了一大保障。2019年,国内比亚迪汽车积极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比亚迪集团已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我们国家需要在跌宕起伏的国家贸易潮流中,为各行各业提供良好的发展优惠政策,保护企业在国际潮流中的利益,企业也应提升自身核心技术及创新能力,增强自身企业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在环保大趋势下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电力汽车。

(二)企业层面

1. 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企业要加大对研发人才的投入,发展核心技术需要强大研发团队的支持,研发团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稳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国家给北汽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仅2017年中央加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资金就高达50亿元。因此并购完成后企业应该尽力留住被并购方优秀的研发人才,保持核心人才团队的稳定性,并加大对其的激励。同时,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需要不断的投资。核心技术是不能从外部买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得到。此外企业也可以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例如通过提升员工的参与度,进行参与激励。提倡企业内部竞争激励,优胜劣汰,增加员工晋升的物质激励或者股权激励。

2. 加强品牌管理,提高汽车产业品牌竞争力

企业为了未来形象的树立和更好的发展,应该增强对品牌管理意识的宣传,加强自身的品牌管理,成立品牌管理小组或者部门。例如一汽的解放牌卡车,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对于品牌管理除以上几点之外同时也要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使其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创新管理,不能因为蝇头小利而因小失大损失品牌形象。另外也要注意平时对于品牌的维护和监督,从而提升品牌管理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提升品牌知名度。

3. 加强售后服务管理,健全售后服务体系

企业并购之后如何加强并健全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需要抓住主要服务对象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做好准备以及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创新售后服务、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并且设法提高企业售后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健全企业主动服务的体制。例如比亚迪在售后服务方面做出了良好的管理,对顾客有针对性地做出需求分析,培养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并在各地建立服务网点,注重稳定持续的经营。此外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售后服务的观念,重视客户的需要,在国内国外也需要多设立售后服务的网点,尽可能地完善服务形式,从而提高企业信誉。比如在产品售出后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多渠道的反馈系统,这些渠道涵盖电话、邮件、社交软件上的沟通等。

4. 注重文化差异和企业整合

企业要在多种文化管理中要找到自己和他人良好相处之间的平衡点。在企业的文化整合中,企业可以聘请东道国本土公关公司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推广工作,聘请对当地非常熟悉的本土会计和律师担任公司的咨询顾问工作。在合法、合规经营的前提条件下,积极招募当地的具有优秀管理才能的人才。在双方企业的文化整合完成后,可以着手品牌、营销、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融合互通。识别双方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劣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互通有无,达到优势资源互补的协同效应。只有加强并购后的双方整合,才能最终实现并购动机,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结论

通过对中国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发现我国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的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前景。我国汽车行业如今海外并购的规模不断扩大、零部件企业所占并购比重上升、并购目标集中于欧美等發达国家、新能源环保汽车成为并购的主要目标。随国家“一带一路”的脚步,结合时代特色,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推动中国传统汽车与环保新能源汽车从“走出去”迈向“融进去”,抢抓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促使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丹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与挑战问题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J].农家参谋,2019,(11):213.

[2]孙颖.简析汽车行业海外并购问题及对策措施[J].中国市场,2018,(25):64+83.

作者简介:

何一鸣(1998.9-),汉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学生,本科在读。

蔡筱霞(1967.12-),汉族,浙江缙云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海外并购汽车现状
汽车的“出卖”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代理问题与治理机制
吉利汽车的发展战略及财务分析
浅议海外并购后的整合管理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