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9-10杨瑞娟
杨瑞娟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本文解读了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要求;不足;策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并将“核心素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历史是高中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人文社会教育的重点学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专业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与2003年版相比,有一明显的变化,就是高中历史的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的“三维目标”,上升为突出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明确规定了:“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
所谓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高中历史教学,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的,具有明显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核心要素包括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
唯物史观是核心理论,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并通过历史客观规律来正确认识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基础。时空观念是核心思维,是将历史置于特定时间和空间进行理解、思考和解释的能力。史料证实是核心方法,是对历史史料进行搜集、整理、辨析,进而重现历史史实的态度和能力,是证实精神的体现。历史解释是核心能力,是正确区别史实和解释,在历史表象中抓住本质联系,对历史作出客观、全面、辩证和发展的理解和解释的能力。家国情怀是核心价值观,是进行历史学习终极价值关怀,体现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
唯物史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五大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协调、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唯物史观是学习历史的理论和思想基础,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必备品质,历史解释是学习历史的关键素养,家国情怀则是学习历史顶层素养,是历史学科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标准和体现。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针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一是应试教育思想依然存在。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中教学实践中,以高考为导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很多教师格外强调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背诵记忆,热衷于给学生讲授应对考试题型的技巧,热衷于猜题、押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不够重视。
二是教学内容局限。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在内容上主要依托于历史课本,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在于高考试卷的分析,对学生的课外史料搜集、阅读引导力度不够,造成学生历史视野不开阔,知识结构不完整,制约了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标准,并没有关注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学生的个性成长需要得不到尊重,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十分被动,枯燥无味,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
此外,由于初中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升入高中后,很多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特别是在学习方法和知识储备上存在较大的短板,也是影响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教师素养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基础。教师自身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真正认识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不但深化历史理论知识的功底和提升历史教学的执教能力。同时,针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史学素养,主动完成由知识传授型教师向史学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变,不但能够教会学生历史知识,更能够做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启发者、引导者。
2、优化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要求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模式,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到学生的具体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出发,从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入手,积极探索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出学校图书馆、信息化教学设备等教学辅助优势作用,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活跃起来,开放起来,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主动形成和提升。
3、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史料阅读。史料阅读量不够,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教师疏于这方面的指导,学生不知道应该读什么,怎么去读;另一方面,受到高中学业紧张的影响,学生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阅读史料。教师要根据这一情况,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指定合理的史料阅读范围,并指导详读和略读的方法,启发他们在扩展史料阅读范围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和比较,并及时组织相关交流讨论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史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史料理解和辨析能力。
4、完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举措。教师要对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各方面进行更新完善,打造出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一是评价内容要开放,着眼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二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关注于评价的全面性和发展性;三是评价标准要多元,突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更新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真正发挥出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同时也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改进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因此教师要提高重视,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J].文教资料,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