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条件下本科高校来华留学生线上教学策略研究
2020-09-10陈杨凝王俊鹏
陈杨凝 王俊鹏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产生了巨大冲击,给教学等日常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暴露出应急条件下高等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十分不足,应急准备工作不足。本文以哈尔滨剑桥学院现有“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作为样本,分析线上教学对其学习效果、心理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总结线上教学策略,完善预案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注重留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应急条件下本科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应急条件;来华留学生;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相关研究自上世纪末开始兴起,至2010年左右达到高潮,随后研究热度逐渐减弱。20多年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核心期刊论文就有1322篇。检索中国知网核心期刊论文数据库可以发现,线上教学的相关研究绝大多数将线上教学作为传统线下教学的补充,例如资源建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平台,应急状态相关的关键词和研究动态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才开始出现,足以见得前期对于应急条件下采取线上教学作为备用教学方案的思考和研究严重匮乏。
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及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哈尔滨剑桥学院对春季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安排,采取线上授课的方式保障了教学工作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展开。中国春节期间正值寒假,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开展的阶段,由于文化差异,学校大部分来华留学生并未返回家乡,导致在居家隔离要求期间仍有40余名留学生在校居住。新学期开学时,需要针对校内外、国内外60余名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综合考虑到文化适应、时差、课程类型等因素,采取线上授课形式保障全部在籍留学生的教学工作。
一、全面分析师生特点
哈尔滨剑桥学院目前设有汉语研修班2个,本科专业班2个(英语授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季学期汉语研修班暂停招生,本科专业留学生均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为非洲生源,因文化差异有77.6%的学生选择假期留在中国,22.4%的学生回国度假。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本学期应开课程科目7门,其中新课程4门,实践类课程1门,全英文授课科目4门。为了避免盲目地实现开课目的,生硬套用线下授课模式应用于线上教学,负责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的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在开展线上教学前充分调查了教师、学生和留管人员的情况。
(一)任课教师情况
此次施行线上教学是此类国际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防控措施最为严格的情况下没有选择的选择。学校现有任课教师中,对于大规模线上授课有研究经验和实施经验的人数为0。对于线上授课涉及的软件平台、课堂管理、学生反馈等方面的了解程度很低,所有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线上教学新技能。
(二)在籍留学生情况
在籍留学生分布在国内外,国内学生也分布在省内外各地,其中国内外存在5-7小时的时差,部分非洲籍学生回国后网络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在籍的来华留学生全部为英语授课本科项目学生,来华刚满1年,平均汉语水平较低,无法直接通过阅读、收听等方式直接从汉语新闻媒体获得资讯。学生对于国内主流的线上教学平台没有使用经历。由于新开的科目中有专业核心课程,对于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学习专业课,大部分学生也表示担忧。对于疫情发展的担忧和对于防控措施的不了解导致学生出现心情焦虑的情况。
(三)留管人员情况
疫情防控措施最严格期间哈尔滨全市实行居家隔离政策,为了保障在校留学生人身安全,无特殊情况全部在留学生公寓居家隔离,人员有限的条件下,在职留管人员除了需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外,还需要承担留学生疫情防控监控的极大压力,为了避免外出造成的感染风险,需要承担采买生活物资、代办必要业务等事项。
二、制定特色线上教学方案
根据对教师、学生和留管人员的前期访问和调查问卷,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学院制定了循序渐进的特色线上教学方案。
(一)第一阶段:身心健康打基础+学术氛围营造
为了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将疫情防控普及做到润物无声,防止出现恐慌或抵触情绪,线上教学第一个月的内容由汉语语言、体育、文化、防疫防控科普讲座组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疫情防控最新动态,加强学生文化适应,通过疫情防控科普讲座分享中国抗疫故事,利用校内相对独立的环境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通过这一阶段的线上授课,教师对于线上授课平台的使用、线上课堂组织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熟练进行线上授课操作,同时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能够适应线上授课节奏,对于国外的学生来说,线上授课平台提供的课程视频回放功能也解决了时差、网络等因素导致的问题,避免了面对面沟通的尴尬,与任课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沟通更加容易。适应了线上授课形式后,对于授课平台的熟悉、线上授课节奏的掌握都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信息和学习动机。开始线上授课后学生精力得到了充分利用用,也大大减轻了留管人员的工作压力。
(二)第二阶段:专业课回归+持续心理疏导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于疫情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于疫情防控的必要性有了足够的重视,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對于线上授课方式的熟悉,对通过线上授课方式学习专业课不再过分担忧和抵触,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大大提升。因此在第二阶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开启专业课线上授课,同时将心理疏导融入教学中。通过对中国学生和留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满意度、学习效果调查得知,在线上授课众多方法中,直播课的满意度和需求最高,录播、慕课等课程的满意度较低,在应急条件下,学生更愿意线上面对教师进行实时沟通,一方面能够及时针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沟通,另一方面能够缓解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
三、动态观测学生学习状态
对于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观测贯穿线上授课始终,对于出现生活困难、情绪波动的留学生进行及时的帮助和疏导,加强中国文化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帮助留学生更好的适应疫情防控期间在华学习生活。
四、总结
综合哈尔滨剑桥学院疫情防控期间留学生线上教学经验来看,有备无患始终是上策。疫情防控至今,线上教学留给我们尚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恢复线下授课后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教职员工线上教学、管理能力,加强来华留学生的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校应对紧急事态的综合能力。
【參考文献】
[1]梁丹. 15国21所高校校长齐聚云端——探索与分享:一场全球大学在线教育的特别对话[EB/OL]. (2020-04-27) [2020-04-30].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4/t20200427_321208.html
[2]薛成龙,李文.国外三所大学线上教学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 2020(04):12-17.
[3]ANDREAS SCHLEICHER. How can teachers and school systems respond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Some lessons from TALIS [EB/OL]. (2020-03-23) [2020-04-30]. https://oecdedutoday.com/how-teachers-school-systems-respond-coronavirus-talis/
作者简介:陈杨凝(1990—),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职务:哈尔滨剑桥学院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高等教育管理。王俊鹏(1986—),男,回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职务:哈尔滨剑桥学院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院长,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19年黑龙江省2020“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应对策略与教育反思研究”专项课题 “留学生疫情防控管理措施与线上教学策略研究”成果之一。负责人:王俊鹏,参与人:陈杨凝,雷隽博,刘妍艳,王刚,陈璐,张逸伦,刘雪娇,刘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