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位一体”实践路径

2020-09-10徐蓉蓉艾霞

高考·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三位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徐蓉蓉 艾霞

摘 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缺一不可,家庭是基础保障,学校是主要阵地,社会是关键环节,三者从不同侧面影响着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学校;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它是提取凝练了我国现阶段各种思想文化中的“最大公约数”,一个现代化强国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积极培育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引导中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表面的理论学习,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推进,进入新时代,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实践路径。

一、家庭: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保障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价值观的养成影响是很大的,父母不仅是孩子的亲人或监护人,更是终身的教师,终身的引导者。在一个普通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和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价值观的养成影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家庭是基础保障。

在家庭环境里,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是一对一的、面对面的,父母不仅仅参与和见证了孩子价值观的养成,并伴随着孩子成长的全过程,而且,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如果发生价值观方面的偏离或错误,作为父母,可以及时纠正和引导孩子,所以说家庭在培育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效果也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

此外,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很大的影响。简单来说,家风家教就是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在家庭环境里,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态度,以及家族里代代积淀相传下来的文化传统。中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家庭对于学生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养成来说至关重要,会影响甚至决定中学生一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方法。

二、学校: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学校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各国普遍运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成长中特别重要的环节,也是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

在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般被涵盖在“德育”教育中,教育过程是一对多,即某一位教师对一个班集体学生的教育,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范围广,人数覆盖广,并且有针对性。从结果上看,如果少数学生发生价值观方面的偏离或错误,作为学校一般通过考核或奖惩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纠偏和改正。

现阶段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存在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引进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案例,使得中学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实效果。教育的目的是要达到“知行合一”,但是在“知”的阶段就没有让学生达到入脑入心,又何谈“行”,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案例、感人故事往往更能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比如现阶段,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可结合疫情“活教材”,培养学生朴素的英雄观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社会: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这一部分“社会”,本文主要是指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在社会环境中,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国家社会制度环境对中学生的教育,社会能够积极引导和教育中学生。

社会风气高尚、秩序良好,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可,学生就可以在社会集体、科学艺术、舆论媒体等不同社会环境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而具体的涵义,从而达到积极正面的引导教育。反之,一些不良的风气也会对少数人产生错误消极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法律规则意识的培育没有捷径,关键就在执法部门的执行,例如在有效抗“疫”背景下,少数人不守规则的事件启示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加强公民的法律规则意识教育,也更应该加强对违反规则人的惩戒。学生在学校是一个学生,在社会中也是一个普通的公民,如果他不遵循社会中的法律制度规范,也同样会受到惩罚,惩罚也是对人们价值观偏离的纠正和教育,让他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不断成长。

综上,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家庭是基础保障,学校是主要阵地,社会是关键环节,三者从不同侧面影响着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袁银传、韩玲,“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根据”,《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1月。

[2]“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

[3]张学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解放軍报》,2018年12月。

基金项目:2019年榆林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项目名称: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研究。项目编号:YLKT19178;2019年榆林市科技局项目成果。项目名称:榆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kjj118.

作者简介:徐蓉蓉,女,1986年7月,陕西榆林,硕士,榆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艾霞,女,1974年5月,陕西榆林,硕士,榆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红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三位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做到“三位一体”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