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分析

2020-09-10常青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专题教学

常青

摘 要:本文从现阶段各个高校通过“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创新工作入手,对其具有领域宽、层次多、内容的不确定性、变化快、时效性强的特点等问题,提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信息网络、学生社团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多维的学习评价体制与激励机制,整体构建更加健全的课专题教学机制,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2

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国际关系、时事政策等方面内容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对其思维视野进行延展,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各类新闻时事进行正确评价。只有这样,大学生才可以在当前开放程度日趋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具备较高的适应能力以及坚定立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是其进行更好课堂构建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高等教育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优势

部分高等院校为了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所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具有领域宽、层次多、内容的不确定性特点。因此其与一般的理论类课程与思想类课程相比,差异较大。

第一,形势与政策的知識内容覆盖范围较广,主要涵盖科技、政治、国际关系、文化、外交以及经济等方面。

第二,该课程授课时长与其他课程相比用时更久。比如广东省的一些高校,一般是从学生初次参与大学生活一直到毕业前,都会一直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学习,成为不少高校教学时长最多的学科。

第三,由于形势与政策授课内容与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事相关联,同时也与我国在建设与发展中的各类热点问题相联系,所以该课程虽然授课时间长,但由于其内容变化过快,所以至今无法拥有较为完善的体系结构,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疑问,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答。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很难对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最终只能使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效果平淡化、漏斗效应,学生学完没有深刻印象[1]。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由于时效性很强,所以其授课内容也会随之不断地更新。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完成,教师需要明确,只有保证授课内容的与时俱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成效。因此当前不少高校所讲授的内容,都是紧紧结合教育部社政司所规定的内容,保证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可以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焦点问题、时政新闻以及各种重大战略部署,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很多授课内容都会被新兴的时事热点替代。

二、针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进行专题教学的意义

(一)发挥授课内容的时效性和稳定性

虽然形势与政策内容的实效性强,但由于大部分政策内容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因此想要对其变更总是需要很长的适应阶段,所以在这种不能朝令夕改的背景下,该课程又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另外,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指导依据,所以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各类复杂的时政关系中,仅仅抓住其所体现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可以在正确世界观的引导下,对未来的国际形势以及变化进行正确预测。所以形势与政策教学活动在内容安排上既体现出所独具的时效性,又在其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从本质出发寻求真正的变化关系。

(二)发挥授课内容的理论性和思想性

由于形势与政策教学活动所涵盖的领域较广,既有现实问题的解决,又需要对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处理;既有国内外形势的宏观改变,又有国内政策战略的微观创新;既有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又有生产建设工作的有序落实;既有新兴科技的不断推陈出新,又有社会改革工作的变化发展,所以该课程作为一门涉及文化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以及经济学的学科,不仅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备独特的思想价值[2]。高等教育的政治理论教学活动中囊括形势与政策课程,所以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学生可以在知识的引导与思维意识的延展下,利用自身的洞悉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相统一。因此,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活动的本质,其实是将思想政治教育隐藏在理论知识中,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与汲取,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意识。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程还能够在把握总体思路的前提下,根据每个教师的研究专长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使学生多视角地深入理解上述的综合知识,有效达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三)发挥授课内容的知识性和技能性

随着社会需求人才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需要对陈旧的人才培养理念进行摒弃,才可以在培养出既具备一定的知识性、又具备较高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仅需要教师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技能性。因此目前不少高校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活动时,经常会在重要时政变化时,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社会实践,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整合以及实践活动的参与,可以结合实际利用理论知识,对当前的时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在解决好自身困惑的同时,可以在坚定信念的引导下,坚定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并坚决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政策,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所以在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理论的使用,通过对现阶段的时事热点以及重要政策进行剖析,使其可以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充分激发自身参与形势与政策知识学习的热情,进而在保证学习质量高效提升的同时,完成对知识的积累与探索。同时,教师也可以创新授课手段,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形势与政策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自己不断思索,以及和小组成员交互交流的学习环境下,通过自身思维意识的延展,既可以有效提升交际能力,又可以保证学习效率,从而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和认识问题,形成比较科学和客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的具体路径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信息网络、学生社团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多维的学习评价体制与激励机制,整体构建“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机制。

(一)构建大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参与“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的模式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感知主流意识形态;发挥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的实际作用,让学生从身体力行中增进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同时,校团委和指导老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社团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并对其开展的主题活动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出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相背离的活动出现,影响学生的更好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更加融洽以及正能量的校园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构建多维的学习评价体制与激励机制的研究,是“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的保障

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并同时与授课成效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评价内容多样,主要以对教师授课环节与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对于形势与政策授课内容革新较快的特点,需要高校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更加灵活,避免过于死板的评价方式影响整体的教学活动。比如对于学生的考察,主要以开卷考试、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签到次数为主,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也与其他课程而言更加宽松,避免过于规范的评价体系,阻碍教师教学热情的情况出现。因此,学校可以将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与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结合,从而达到保证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同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逐步提升。

(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边演边讲”“用视频讲”“请学生讲”等授课方式的变革,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一,由“写作业”到“创作作品”。通过思政学习与艺术兴趣的结合,为思政课程插上艺术的翅膀,让思想引发激情的共鸣。应用设计系和美术系的學生的作品有绘画、雕塑、剪纸、刺绣、染织,这些作品要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让音乐系学生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歌曲、舞蹈等方法来展现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拍“微电影”讲“身边事”。新兴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各种新媒体不断出现,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所以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活动时,为了保证构建高效率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最新的拍“微电影”方式,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探寻各种政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这种新兴的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快速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也能保证学习效率的更好提升[3]。

第三,从“听课”到“授课”。主动学习是保证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所以为保证形势与政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通过换位教学的方式,改变学生只能在讲台下听课的形式,而是鼓励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讲出来[4]。比如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对红色故事的查找与积累,在课上分享给教师和同学,使大家在前辈先烈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可以树立起坚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从而突破教室局限,积极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成长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更好丰富教学资源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教师在进行授课活动时,需要充分利用能够使用的教学资源,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数据资源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更多的生命力,突破时空界限的互联网平台,也为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高等院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学活动时,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丰富,通过不同院校的资源共享以及数据整合,达到更好对其理论体系进行完善的目的[5]。同时,突破时空界限的网络平台,也可以在线上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教学活动,从而给学生一个清晰明朗的主线,使学生能正确把握当前的形势与政策,有效达到教育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可以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能够在树立明辨是非价值理念的同时,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国际关系变化,以及对世界局势改变进行分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高校培养出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质量人才,保证我们国家未来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旭阳,费英勤.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时效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5(8):19.

[2]郭爱英,高校“形式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方法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6(16):18.

[3]李志伟,等.情景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激情泉涌[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115-116.

[4]符梦金.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运用情景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229-230.

[5]金雪娟.抓住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浅谈中学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8):36-37.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专题教学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专题式教学探究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专题式教学探究
运用微课促进初中语文专题教学
廓清国家利益观前提下的理性爱国教育论
基于专题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探讨
例谈专题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专题分组教学改革探索